子浪小说

子浪小说>孟子读物 > 第2章 梁惠王下(第5页)

第2章 梁惠王下(第5页)

①所谓、非谓:两个“谓”字为动词,是“说”的意思。之谓的“谓”是名词,可译为“是说……的意思”。②世臣:指累世建立功勋的臣子。③亡:离开君王出走。④逾:超越。戚:亲近。

[明读]

孟子谒见齐宣王时说:“我们平常所说的历史悠久的国家,不是说它有年代久远的高大树木的意思,而是说有累世功勋卓著的贤臣的意思。大王您现在没有亲信的臣子,过去您所进用的人,到今天不知不觉地都失去了职位。”

齐宣王说:“可是我凭什么能识别他无用而舍弃他呢?”

孟子回答说:“国君选拔贤人,如果迫不得已要任用新进,就要把卑贱者提拔在尊贵者之上,把疏远的人提拔在亲近者之上,对这种事能不慎重吗?因此,左右亲近的人都说某人好,不可轻信;众位大夫都说某人好,也不可轻信;全国的人都说某人好,然后去了解;发现他确实有才干,再任用他。左右亲近的人都说某人不好,不要轻信;众位大夫都说某人不好,也不要轻信;全国的人都说某人不好,然后去了解;发现他确实不好,再罢免他。左右亲近的人都说某人可杀,不要轻信;众位大夫都说某人可杀,也不要轻信;全国的人都说某人可杀,然后去了解;发现他该杀,再杀他。所以说,这是全国民众杀的他。这样,才可以做百姓的父母。”

[品评]

孟子谈仁政,谈到了一个人才的问题。他认为君主选用人才,如果是身边亲信的人所推荐,不要轻易认可。如果是大多数老百姓认可的人物,则可以先进行调查,如果真的是人才,就应该任用。

孟子的人才观是任人唯贤,他反对任人唯亲。他认为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其历史悠久不是因为国家的风物,而是因为这个国家有贤臣,而且有任人唯贤的传统。

8,伐独夫臣非违仁义

逐残贼民不为弑君

[原文]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①,武王伐纣②,有诸?”

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曰:“臣弑其君,可乎③?”

曰:“贼仁者谓之贼④,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⑤。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注解]

①汤放桀:汤,商朝开国君主的名号。放,流放。桀,夏朝末世暴君。②武王伐纣(zhòu):殷商末年纣王无道,周的开国君主武王出兵伐纣;纣王兵败自焚而死。③弑:古代称臣杀死君主或子女杀死父母为“弑”。此指臣杀死君主。④贼:损害,毁灭。⑤一夫:言众叛亲离的独夫。

[明读]

齐宣王问孟子道:“商汤放逐夏桀,武王讨伐殷纣,真的有这回事吗?”

孟子答道:“史册上有这样的记载。”

宣王说:“作臣子的杀掉他的君王,这可以吗?”

孟子回答:“践踏仁道的人叫‘贼’,违背信义的人‘残’,两者兼而有之的就叫‘一夫’。我只听说过周武王为民除害杀死了独夫民贼殷纣王,没听说他以下犯上杀害君王。”

[品评]

按照封建道统,臣子推翻君主,是犯上作乱;百姓杀掉君主,叫做弑君;都是封建时代的大罪。但孟子的思想里颇有民主色彩。他认为践踏仁义的君主就不应该承认他的君主地位,而应叫做残贼。残贼之人不是臣子的君主,而是独夫民贼,人人得而诛之。因此周武王杀了殷纣王不算弑君,而是维护正义。

孟子提倡仁义,敢于指责暴君。认为“贼仁”“贼义”的天子,也应该叫他为“独夫”,杀了他也不叫弑君。历史上推翻独夫民贼的英雄豪杰很多,商汤推翻夏桀,武王讨伐纣王,汉高祖颠覆秦王朝,他们不但没有被视为以下犯上的“乱臣贼子”,反而被视为开创新时代的圣主,这也是孟子思想的反映。

9,工斫木若匠师琢玉

王治国若小儿治学

[原文]

孟子见齐宣王曰:“为巨室①,则必使工师求大木②。工师得大木,则王喜,以为能胜其任也。匠人斫而小之③,则王怒,以为不胜其任矣。夫人幼而学之,壮而欲行之,王曰,‘姑舍女所学而从我’,则何如?今有璞玉于此④,虽万镒⑤,必使玉人雕琢之。至于治国家,则曰,‘姑舍女所学而从我’!则何以异于教玉人雕琢玉哉?”

[注解]

①巨室:即大宫。②工师:管理工匠的官员。③斫(zhuó):砍削。④璞玉:未经雕琢的玉石。⑤镒(yì):古时的金银计量单位,二十两为一镒。万镒,极言其贵重。

[明读]

孟子觐见齐宣王,说:“建造大的宫室,一定要让工师去找大的木料。工师得到了大木料,国君就高兴起来,以为他是能够胜任的。工匠把它砍削得小了些,国君就大怒,以为他是不胜任的。人在年幼时学习,成年以后就想实行自己所学的知识。王说:‘暂时放下你的所学来听从我。’那能够怎样呢?现在这里有一块璞玉,即使价值二十万两黄金,也一定要雕玉的工匠加以雕琢。至于治理国家,则说‘暂时放下你的所学来听从我’,那和教给雕玉的工匠怎样雕琢璞玉有什么差别呢?”

[品评]

孟子针对齐宣王不能用贤图治的弊病,借用比喻来告诫齐宣王应该依靠专业人员,让他们学以致用,而不要依着自己的好恶爱憎,纯粹凭自己的喜好来治理国家。

孟子用木材的利用来说理,大木料有大木料的用处,但建造房屋,不能都用大木料;工匠根据修建房屋的需要,将大木料改制成小木料来利用,是因为修建房屋也需要小木料。大小配合,才能有一幢完整的房屋。治理国家同样也是这个道理,大人才有大人才的用处,小人物有小人物的用处,而齐宣王却说:“姑舍女所学而从我。”这就抹杀每个人的个性和其专业才能,是否认了贤才政治。

作为君主,齐宣王在其他领域有多少专门的知识呢?商、农、林、渔、牧,每个行业都有特殊的人才。让人来管理某一方面,必须先要确定其管理范围和职责,他才能名正言顺地管理这一方面的事。如果一个人的才干是商业,让他去管理农业,肯定是浪费人才。根据这个思想指导方针,统治者在处理国家事务上,必须先要确定事务的范畴,才能确定立个什么官,才能确定这个官职的职权和责任。而这个官员才能根据职权和责任干好他的事。

10,解困厄民箪壶迎之

投水火民怨恨拒之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