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浪小说

子浪小说>恢宏壮观的秦始皇陵兵马俑 > 第6部分(第3页)

第6部分(第3页)

秦征发的“天下徒”一旦送诸骊山,即按军事组织的形式编制入籍,严加控制,

并统称“骊山徒”。从流传的“运石甘泉口,渭水为不流。千人唱,万人讴”等民

谣来看,这是怎样的一支规模宏大的劳动大军。而负责监工的章邯,他本人就是一

位秦国将军,并曾在攻赵灭韩的统一战争中屡建奇功。

骊山工程的劳动组织严密、功效之高,可以说是同军事化的编制有着直接的关

系。

被禁锢的骊山徒,其劳役带有终身的性质,从秦代的历史文献上来看,没有提

供这些骊山徒役满放归的任何记载,相反地,倒是限期延长和死亡恐慌一类记述却

不断地充溢在字里行间。后来成为汉高祖的刘邦,当年曾以一个亭长的身份押送丰

沛的徒人到骊山修筑陵墓,由于谁都明白一旦到了骊山便绝没有生还的希望,便纷

纷在道上设法逃跑,刘邦见此情景,知道自己无法向其上司交待,索性带领剩余的

人造起反来了。

尽管“骊山徒”的身份是复杂的,其来源不一,而对待又各异。但到了骊山,

并成为徒人,就成了事实上的官奴。即使是社会地位稍高一点的技术工匠,尽管受

到一点优待,也只是相对而言。他们一旦到了陵区的作坊,就难于脱身自救。不但

他们要终生修筑陵墓,而且他们的子孙后代也要编入劳动大军,以至出现了“行者

不还,往者不返”的劳役制度和人的悲惨命运。

骊山陵墓处于京师地区,修陵徒人的衣食都是凭券从咸阳国库里领取,但标准

却很低,只供维持生活的最低水平,且罪犯穿的衣服均为粗麻编织的“褐衣”。对

远离家乡,又是重体力劳动的徒人来说,这样的衣服穿不了几天就会破烂得难以遮

体的。

至于“骊山徒”的饮食,不但食粮定量标准很低,而且粮食本身也极其粗劣。

据出土的《云梦秦简·仓律》载:“城旦之垣及它事而劳与垣等者,旦半夕参,…

…免隶臣妾、隶臣妾垣及为它事与垣等者,食男子旦半夕参,女子参。”也就是说,

从事挖壕筑城这样强体力劳动的男刑徒早餐半斗,晚餐三分之一斗,日食定量是六

分之五斗,月定量是2。5 石。由于秦律极为严格,根据男女性别及其从事劳动强度

分级的口粮供给标准也自然是统一的。

所以,供给筑城劳动的刑徒、隶臣“旦半夕参”,则指的是实发的原粮。根据

“粟一石六斗大半斗,舂之为粝米一石”的比率,可折算出日定量的现代重量应是

1。755 市斤。这个数字对于修筑陵墓的重体力男劳动力来说,无论如何是不够吃的。

除此之外,《仓律》还有两条减少衣食的惩罚性规定,即受饥饿刑的囚犯,日定量

只有三分之一斗(七两)。隶臣妾如果丢失了公物或牲畜的,要按月扣除衣食的三

分之一。按照秦律的统一性,这两条规定对“骊山徒”也是同样施行的。规定中还

说,如果扣除的衣食不足以抵偿损失的公物,必须延长劳役以低偿,其最终结果是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