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徒人落到了长期服役而永无归期的悲惨境地。正是处于这样一种生活境地,伴
随着“骊山徒”命运的莫过于死,而这一威胁实际上来自三个方面,即累病而死,
折磨致死和饥饿致死。繁重的体力劳动和恶劣的生活条件,使“骊山徒”多劳累致
残染病,但又得不到治疗,以至于轻病加重,重病待毙。倘稍有懈怠和不慎,既受
到监工的鞭捶之苦和严刑峻法的惩治。自由民已经不再自由。劳作中无论是在土方
工程的现场或是手工业作坊,或是运输途中,都有监工督造。占大多数的刑徒则身
穿红色的囚衣,戴赤巾,服刑具,从事最为笨重和最大强度的劳动。就整个过程而
言,“骊山徒”们在肉体上的劳顿,到了难于忍受的程度。
精神上的折磨,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而“轻绝人命”的做法,从治罪处死到
故意屠杀,随着工程的阶段性进展而变得更为酷烈,“骊山徒”们随时都有惨死的
可能。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 年)七月,那位号称千古一帝的始皇帝病死在出
巡的归途中。据《史记》载:“九月,葬始皇骊山。二世(胡亥)曰:
‘先帝后宫非有子者,出焉不宜’,皆令从死,死者甚众。葬既已下,或言工
匠为机,藏皆知之,藏重即泄。大事毕,已藏,闭中羡,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藏者,
无复出者。树草木以象山。”从这段记载中可以看出,秦始皇死后,继位的儿子胡
亥曾下令,原属始皇帝的妃嫔,凡没有生育儿女的全部被殉陪葬。为了怕参与修筑
陵墓地宫的工匠泄露了内中秘密,当始皇帝的棺椁进入地宫后,工匠们也被活活封
闭于地宫中,作了这位始皇帝的殉葬品。而作为陵墓附属建筑的兵马俑坑工程,在
秦始皇入葬地宫后仍继续挖筑,直到周章率领百万农民军攻入关中并对秦朝廷构成
巨大威胁时,兵马俑坑的修筑才被迫中辍,草草收场。
两千多年后,当年兵马俑坑的设计者和修筑者已不复存在,一切的悲壮和苦难
也早已随风而去,留在这个世界上的则是他们在酷烈的政治背景和生活遭际中,用
心血凝成的伟大的不朽之作——庞大的地下军阵。正是这个庞大的地下军阵,才从
不同的侧面折射出大秦帝国的风采和“骊山徒”们的灿烂思想光辉。
秦兵马俑是悼念为秦始皇扫平六合血染华夏的秦军忠烈国殇秦兵马俑是哀婉地
再现为秦始皇修陵的70 万刑徒的纪念碑群——秦兵马俑是中国古代帝王陵墓前不
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惊人的写实雕塑艺术奇峰——秦兵马俑是中国历史处于奴隶制
崩溃,新兴的封建地主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划时代的标志——从出土的实物和俑坑的
形制完全可以断定,这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土木结构建筑。俑坑四周分别布有五个斜
坡门道,门道土质坚硬,上有清晰的车轮痕迹。由此推断这是当初放置兵马俑时所
出入的通道。兵马俑放置完毕后,门道则用立木封堵,然后再以夯土填平,俑坑便
成为一个规则的长方形,在东西走向的十一个过洞和墁铺的青砖坑底上,有极为清
晰、整齐的方形或圆形棚木凹槽和木炭遗迹。这表明整个俑坑为土木结合而成,俑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