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件真实的事:某单位有两个职工不到规定的年龄就提前办了内退,一个是管理人员,大小是个干部,在单位是有名的“不占便宜就是吃了亏”的人;另一个是普通职工,当了一辈子工人也没有占过什么便宜,退休后更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退休一年后,那个中层干部因为老觉得自己这次提前内退吃了亏,整日郁闷,结果还没拿到退休证就忧郁成疾,很快就去世了。另一个职工上班时是车间中一名普普通通的工人,出大力挣小钱,没占过什么便宜,内退后也只是靠卖点儿菜赚点儿小钱贴补生活,却心态平和,一家人一直过得和和美美。
这件事使人想起了一句话——糊涂者长寿。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经常处于烦恼和忧郁状态的人,不仅会加速衰老,而且高血压、精神病、心脏病等疾病也会不期而至。而心态“糊涂”既可使矛盾冰消雪融,又可使紧张的气氛变得轻松、活泼,从而保持心理上的平衡,避免许多疾病的产生。当你处于困境时,“糊涂”一点儿能使你保持心胸坦荡、精神愉快,减少对“大脑保卫系统”的不必要刺激,还可消除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和疲惫。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马季就是“糊涂长寿”的倡导者和受益者。
马季在继承民族曲艺的同时,也吸收了传统医学的精髓,并作为他的保健良方,潇洒地生活着。马季在“文革”时期不知挨过多少批,受过多少训,他对此总是“糊涂”以待,丝毫也不申辩。他说:“我要是小心眼儿,这世界上早就没有马季了!”当年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马季忙于“传帮带”,推出年轻相声演员,可有人劝他:“干吗不露露脸,大家都快把你忘了。”他满不在乎地说:“我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干吗老让大家惦记着。要那名干什么?谁不知你身上有几两肉?”
“糊涂”使他有清醒的头脑、轻松的精神状态。
有一阵,马季好久没有“出场”了。一次,在公共汽车上,两个小伙子谈论:“我听说马季出事被抓了!”
“不会吧,昨天电视台还在播他的相声呢?”
“那是早录好的!”
巧的是,马季当时正好坐在车上。可他又“糊涂”起来,把头往衣领里一缩,不吭一声,到站就下车了。
显然,马季的“糊涂”是一种平常心。无论遇到什么情况,他都能保持一种宁静、淡泊的心态,而这正是养生的高境界。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往往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想“糊涂”却难“糊涂”,遇到不顺心的事,要么“借酒消愁”,要么“以牙还牙”,更有甚者,因想不开而轻生厌世,这都是错误的做法。
那么,怎样才能在该“糊涂”的时候做到“糊涂”呢?
首先,要学会理智处事,沉不住气时反复提醒自己要以理智的心态来控制自己的感情。其次,要学会苦中求乐,善于在生活中寻找乐趣,多参加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把生活安排得丰富多彩,让自己活得有滋有味。
第三,要学会广交朋友,遇到挫折、失败之事,不妨找知心朋友谈谈心。
第四,要学会巧妙地应对各种复杂多变的环境,以保持心理平衡,维护身心健康。会随遇而安的人眼光远大、胸怀宽广,把世间的一切变化都看得很平常,这样的人心理必然平衡,平时笑口常开,自然也就健康长寿,生活得愉快幸福。
糊涂处世的几种技巧
生活在这样一个喧闹的尘世中,总有千千万万件事需要我们随时去应对,然而处理事情的方法却是千变万化的,没有统一的答案。如果在尝试遍了其他办法都无法奏效时,我们不妨采取下列几种糊涂方法,看看是否有效。
1。糊涂转移法
糊涂转移法可以说是“明不管暗管”,就是当办事人员要面对一个棘手的,但又非处理不可的事情时,可以先不去直接处理它,而是撇开它去处理其他问题。从表面上看,这种方法似乎有悖常理、不可思议,但实际上并非是真的不管,而是通过处理其他事情所产生的冲击力,使这个问题得以解决。历史上的“围魏救赵”,就是转移法的一个成功范例。
2。清净不为法
不为法与转移法不同,不同的是它是真正的不管。世上有许多事,不去管它,它会自生自灭;越去管它,它就越会变得麻烦。针对这类事情,就要采取不为法。
3。糊涂换位法
如果遇事正面难以解决,办事人员不妨灵活地运用“逆向思维”,来个“换位”思考,换个角度去处理问题,也许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4.糊涂宽容法
办事人员在处事过程中装装糊涂,有时也是必要的。它和不为法相结合,往往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对世界上的事要看开一些,不能事事都斤斤计较、耿耿于怀,否则就钻进了“牛角尖”。“大事精明,小事糊涂”,实际上是办事人员办事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的深层次体现。人们熟知的“楚庄王绝缨尽欢”的历史故事,用的就是糊涂宽容法。
5.糊涂赞美法
赞美是解决矛盾的一项重要手段。模棱两可的赞美当然也不是完全无效的,但效果不大,因此,我们要学会采用下列这些具体的赞美方法:
(1)提出解决方案。不论是赞扬还是其他形式的反馈意见都应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否则听者只会感到受挫、愤怒与气馁。赞扬者不妨在夸奖对方的同时,提出对方原本未曾想到的解决问题的方向,或提醒其问题的所在。有时在肯定对方意见的同时,也要提出相应的建议。
(2)面对面。赞扬总是在面对面时最有效。有些办事人员觉得公然赞美令人很不自在,因而偏好书面或其他有距离的赞美方式。然而如此便不够直接,也让对方没有答谢或谦虚的机会。
(3)体恤别人。对于那些处于弱势的人,应拿出你的同情心,在赞扬时注意你的话在别人耳朵里的感觉。如果你以居高临下的姿态表达对对方的赞美,结果自然可想而知,不但无法缓解矛盾,还会引起对方的怨愤和自我防卫,增加彼此之间的距离感。所以最好还是应该从平等的角度出发,由衷地赞美对方。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