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浪小说

子浪小说>做事有谋略 > 上篇 做人有谋略(第3页)

上篇 做人有谋略(第3页)

能高能低是好汉

在人生的大舞台上,不论是上台,还是下台,都能自如自在,便是难得的大境界了。

生活中从血缘关系繁衍出的爷爷孙子的辈分不能改变。但一个在社会中充当的“爷爷”或“孙子”,也就是当官的也好,当下属的也好全是在演戏。不可太认真,太执著,不论自己当什么都应能根据环境条件学会适应,才是明智之举。

某公司有这样一位小伙子,有文化,有事业心,工作非常努力,人也很有才干,大家都知道他很想当科长,同时也都认为他有当科长的能力。后来他真的被提升了,看他每天办公、开会,忙进忙出,兴奋中难掩骄傲的神色。大家都替他高兴,也希望他能更上一层楼。可是过了一年,他“下台”了,被调到别的部门当专员。据说,得知消息的那天,他锁上办公室的门,一整天没有出来。当了专员后,大概难忍失去舞台时的那种落寞,他日渐消沉,后来变为一个愤世嫉俗的人,再也没有升迁过……

事实上,人生的舞台本就如此;如果你的条件适合当时的需要,当机缘一来,你就上台了。如果你演得好演得妙,你可以在台上久一点,如果唱走了音,演走了样,老板不叫你下台。观众也会把你轰下台;或是你演的戏已不合潮流,或是老板就是要让新人上台,于是你就下台了。

上台当然自在,可是下台呢?难免神伤,这是人之常情,可是我们认为还是要“上台下台都自在”。所谓“自在”指的是心情,能放宽心最好,不能放宽心也不能把这种心情流露出来,免得让人以为你承受不住打击;你应“平心静气”,做你该做的事,并且想办法精练你的“演技”,随时准备再度上台,不管是原来的舞台或别的舞台,只要不放弃,终会有机会。

另外还有一种情形也很令人难堪,就是由主角变成配角。如果看看电影、电视的男女主角受到欢迎、崇拜的情况,你就可以了解由主角变成配角的那种难过心情。

由主角变成配角的时候不必悲叹时运不济,也不必怀疑有人暗中搞鬼,你要做的就是“平心静气”,好好扮演“配角”的角色。向别人证明你主角配角都能演。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如果你连配角都演不好,那怎么能让人相信你还能演主角呢?如果自暴自弃,到最后就算不下台,也必将沦落到跑龙套的角色,人到如此就很悲哀了。如果能把配角扮演好,一样会获得掌声。

有研究沈从文先生的专家认为,沈先生的个性决定了他从事任何一种工作都会有成就。当群众集会,人潮汹涌不息,口号响彻云霄声言打倒他的时候,沈先生仍然十分平静,默默地认真地做自己的工作。也正是有这种顺其自然的性格,沈先生对拔草、打扫厕所、陪斗审查等能自如应付。不难看出,顺其自然是一种成功的性格模式,它不仅能使一个人适应各种环境,在无法改变客观条件的前提下,通过改变自己的主观状态来求得人生的发展。

著名艺术家韩美林曾经谈起他的炼狱之苦,因为难以忍受饥饿,为了生存,韩美林在众目睽睽下吃掉了别人扔掉的、爬满苍蝇的5个包子皮。今天的人根本无法想象:在那个年月,韩美林一听到碗响或“米”字就会本能的流口水,浑身发颤。

经过如此多的炼狱,韩美林挺过来—了。他写道:“20多年后的今天,这5个包子皮在我身上产生了多大能量?它成就了我多少事业?壮了我多少胆?它让我成了一条顶天立地的好汉,它炼就了我一身铮铮铁骨,它让我悟出了人生最最深邃的活着的真理。我虽然沉人了这无边的人生苦海,我却摸到了做人的真谛。”

韩美林曾对学生讲:“你们可知道什么是一条汉子吗?一个多么高多么大的男子汉,就要有多么高多么大的支撑架。但这个支撑架全部都是由苦难、辛酸、羞辱、失落、空虚和孤独组合起来的。……你得踢着石头打着狗,你得忍无可忍地一忍再忍,难舍难分地一舍再舍……”

学会适当的顺应,是生活与生存的必然需要,否则容易导致“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悲凉。而惟有有上能下,方能有效地保存实力,寻找机会,再展宏图。

要协商不要对抗

人都是喜爱被尊重的,如果受到鼓舞,即便是“士为知己者死”,也会感到十分痛快,反之,如果受到刺激的话,就会产生一股极大的反感,若激动之下宁可同归于尽,也不让人占得丝毫便宜。因此,不要把交涉看成是利害争斗的“战场”,它的目的只是为了使双方通过沟通,以达到观点的一致或相近,而不在于利害得失的争辩。

由于交涉的目的在谋求结论,并非做成结论之后才开始,因此在双方进行交涉前,就必须先拟定腹稿。原则上,双方要建立一定的诚信,而且在涉及谈判利益时,要有不只获取、还能给予的观念,交涉才能够顺利进行。因此,在拟定方案前,应先了解自己的需求所在,以便收集与自己立场有关的资料,再制定涉及谈判的步骤。计划要深思熟虑、眼光远大、从长计议,纵使胸有成竹,可以解决问题,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否则会有“马失前蹄”的意外发生。

除了事前准备之外,交涉时的态度也必须是诚恳的,尽可能客观而且机动应变,一切行为均以“协调”二字为依据;当双方意见发生冲突时,不可意气用事,应以理智的态度来化解纠纷,若能避免“我要赢得这场交涉”的竞争态度,不偏袒、不掩饰,针对问题,随时修正自己的行为和观念,为谋求共同的利益而努力,就能顾全大局,而使交涉双方都能获得“双赢”的结果。

人活在社会上,必须考虑自己的行为会带给社会什么影响,如果一个人想成为绝对的胜利者,而一味地提出自己的要求,则对方的态度必然变得十分激烈,而且所谓“自己的要求”只不过是单方面对解决问题的意见而已,在其他方面,应该还有一些更好的答案。一味意气用事,提出自以为是“唯一”或“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把“协商”的观念和个人私利混淆在一起,不能把握交涉原则的人,当然也不可能获得任何双赢的结果。

人际关系是源远流长的;成功的交涉并不建立在权力的威逼上,而完成于双方的相互了解和协调。若要使个人或企业的公共关系达到最理想的境界,不仅要顾及眼前的利害,同时要有高瞻远瞩的眼光。因此,必须扬弃“为了成功,不计代价”的陈旧观念,而努力研究出可以使合作双方互惠互利的变通办法,使交涉的结果合情、合理又合法。

在弱肉强食的时代,任何人只要拥有力量,就能迫使他人屈从自己的意志。罗马帝国就是典型的例子,它依仗着强大的国势,以达到其支配弱小民族的私欲,结果是牺牲了真正的和平。然而,当人民的自由意志受到一定程度的压迫后,会反弹出一股锐不可当的抵抗情绪,罗马帝国而难逃分裂、毁灭的命运。

我们从事交涉时,也应记取这个例子,如果仗势欺人,就会导致物极必反。所以,欲求成功的谈判交涉,有时也要巧妙地运用“情”的力量——对人不妨“动之以情”,而不持强硬的态度;对己则也要“心战”一番,所谓哀兵必胜、置之死地而后生,都是取胜的要诀,所以不妨把目标定高、封杀退路,如此往往能激发人们的斗志,使人全力以赴,成就惊人。

当然,交涉还有一个重要原则,就是整个过程必须是“合法”的,换句话说,只有在法律许可的范围下,才有可谈性,如果逾越了法律,即使一切都在按部就班地进行,但交涉没有了法律的保护,就失去了它的有效性;缺少实际效用,即使结论再好,兑现不了,还是等于空头支票一张。

因此,交涉的问题就必须合于实际性的,也就是说,要可以谈论的,如果交涉的问题脱离实际,失了可行性,就很难做合理的评断,例如我们说:“你这不全是废话吗?”这个情绪性的问话本身,已带有否定的意味,已说明了对方说的全是的废话,问句本身已经不是问题了,接下去还能继续讨论吗?如果问题可以谈,双方又能遵守协商的原则,提出的要求合情合理,交涉就有成功的希望。

当然,整个交涉的过程,应该是情、理、法合一的。处理任何事情,都应当有良好的态度,尊重他人,顾及对方颜面,这样不但可以减少紧张的气氛,而且协商的结果也会更加愉快。倘若在交涉中,彼此针锋相对,互相伤害,则即使最后完成了一笔有利的交易,也算不得什么成功的交涉,因为,往后的合作就不容易了。

总之,交涉的本身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本身具有坚强的实力做后盾,是必不可少的,但在处理问题时,绝对要在情、理、法兼顾的情况下进行交涉,才合乎交涉的原则。

为自己多开一扇门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早已经成为了我国古代战争史上的著名成功战例。

秦朝末年,秦二世残暴专横,民怨沸腾,群雄并起,纷纷反秦。在长年征战的过程中,亭长出身的刘邦首先率领部队攻进咸阳,灭掉了秦国。势力强大的项羽进入关中后,逼迫刘邦退出关中,并摆下鸿门宴邀请刘邦,准备伺机杀死刘邦。

刘邦此次脱险后,率领部队退驻汉中。不仅如此,为了麻痹项羽,刘邦还在撤退的时候,将汉中通往关中的栈道全部烧毁,以表明自己永远不再返回关中的决心,让项羽放松警惕。而事实上,刘邦一天也没有忘记要彻底打败项羽,一统天下。公元前206年,已逐步强大起来的刘邦,派大将军韩信出兵东征。出征之前,韩信派了许多士兵去修复已被烧毁的栈道,摆出要从原路杀回的架势。关中守军听说了这一消息之后,马上派人密切注视修复栈道的进展情况,并把主力部队集结到栈道沿线各个要塞,日夜防范,准备阻止汉军进攻。

就这样,韩信通过明修栈道的方式,成功地吸引了项羽军队的注意力,把敌人的主力引诱到了栈道一线。就在敌人继续关注栈道的修复情况的时候,韩信悄悄率领大军绕道到陈仓,突然发动袭击,一举打败驻守在那里的大将章邯,并迅即进入中原,为刘邦统一天下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

不仅仅是在战场上在职场上,暗渡陈仓也是比较常用的策略。有些时候,你所从事的工作可能不是很忙,你可以在业余时间里学一些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东西,做一些自己很愿意做的事情,为自己的发展铺好路。

小王还在企业工作的时候,办公室就一个主任和两个兵,主要工作就是办好企业简报。主任不但干工作轻车熟路,他朋友也较多,平时爱喝酒,打麻将,在主任的带领下,彼此两个跟主任学了不少书本上没有学到的社会知识,工作也完成的很好。他作为一个初入社会的年轻人,不甘愿当一个“跟屁虫”,总想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所以就很注意主任的为人处世方式,同时,业余时间就练习写作,节假日也研究报纸版面,时不时地向报社投一篇稿子。当企业准备精简管理人员时来了一个竞争上岗,演讲时他不但慷慨陈词,也亮出了自己在报纸上发表的一些文章,由此引起厂党委书记的注意,说他平时不显山不露水,关键时候还真有两下子,自然,小王就得到了重用。之后,他因在树立企业形象方面做出不少贡献,厂里两年给他长了三级工资,引起许多人羡慕。

后来,他考入政府机关,工作再忙也不忘学习党的理论,再怎么休闲也不丢技能的训练以等待时机,寻求发展。所以,当我们刚开始步入社会的时候,由于时机不成熟,可能不得不跟在别人的后面,待遇也可能很不理想,但只要我们暗暗学好一技之长,一旦时机成熟,那我们就能比别人更好表现出自己的个性和独特的做法。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