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浪小说

子浪小说>教怎么做人的书籍 > 第一章 涉世之初要懂得人情世故(第3页)

第一章 涉世之初要懂得人情世故(第3页)

一次,有位游客来海南旅游,逛到这家服装店时,他感觉到有点饿了,于是问老板:“除了这条街以外,附近有哪个饭馆的菜好吃呢?”

虽然游客并没有买他的东西,但老板仍然热情地告诉游客:“过了这条街,有个蓝天鲁菜馆。不远,差不多走10分钟路就到了,而且那里是全城最好吃的鲁莱馆。”当游客抵达时,餐厅里挤满了人。可是,服务员还是为他找到一张不错的桌子,这位游客在那里消费了100元。

当这位游客用完餐结账时,服务小姐热情地对他说:“先生,谢谢您的光临,难得来一次这里,如果您想带一套衣服回去送给您的女朋友,我推荐您去这家服装店,它可是全城最物美价廉的时装店,这是他们的卡。”说完,服务员就递给游客一张名片。后来游客才发现,服务员说的这家服装店就是自己刚走出来的那家。事实上,当然有些人不会去,但一定会有人因为服务员介绍了就去光顾的。这样一来,两家店的生意都非常好了。

一代“红顶商人”胡雪岩曾经说过:“在商言商,人生是一场交易,只有赢利或亏本,没有其他东西存在。”事实上,并不只是生意人如此,朋友间也是如此,在替人做一件事情前,谁不会掂量一下自己将要得到的好处呢?只不过朋友之间可能没有那么赤裸裸地说出来罢了。有人说,中国人凡事都讲感情,其实,这是不对的。中国人是讲人际关系,并不是说为了感情就不顾其他了,精于处世的人知道一个道理:感情之中也是有所计较的。

每种人际关系其实都是一场交易,只不过交易的东西不同而已,有的人是以感情交换感情的,而有的人则是以利益交换利益的,不管是哪种交易,大家都是在乎好处的,不可能说我帮了你,既不求报答、不求结交你这个朋友,也不求心理上的满足,这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人们在做每件事时,在潜意识中都是有所图的。毕竟,人际交往讲究的是互惠互利。有句话说:帮助他人其实是在自己的人情信用卡中储蓄,特别是在他人患难之时伸出援手。救落难英雄于困顿,一旦对方翻身之后,他必定会回报你的。如果你认同这句话,又岂能说自己无所图?

人际关系心理学家指出:互惠互利是人们交往的基本原则。互

惠:互利原则,既是指物质方面的,也是指精神方面的。因为很多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在交往时喜欢谈人情,而忌讳谈功利。町实际上,人和人之间的交往需求是多层次的。它可以粗略地分成两个基本层次:一个层次是以情感定向的人际交往,像亲情、友情和爱情等感情;另一个层次是以功利定向的,指为了实现某种功利目的而交往。也就是说,在人们的交往过程中,有时是为了满足物质需要,有时则是为了满足精神需要,但人们最初的动机还是希望从交往对象那儿得到自己需求的精神上的或物质上的满足。按照人际交往互惠互利原则,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应采取的策略是既要感情,也要功利,不然人际交往极有可能中断。

有些年轻人经常抱怨别人不够意思,不讲交情。事实上,这种抱怨也是因为别人没有满足自己的某种要求所致。所以,一味追求所谓的“没有任何功利色彩的友谊”是非常不现实的,我们大可不必轻率地抱怨别人“不够意思”,因为互惠互利是人际交往的一个基本原则。如果你想在交往中得到帮助,要本着这条基本原则,在交往中积极付出,这样才能满足交往对象的需要,毕竟在你衡量别人付出的时候,别人也在衡量你的付出。就像一句古话说的“将欲取之,必先予之”,只有这样才能交到对我们有帮助的朋友。

正所谓“送人玫瑰,手有余香”,这一点在社会中表现得很明显。也许有人帮了我们,图的就是余香,这就是“好处”所在。所以在接受帮助或者请人帮忙时,不要忘记给人一些互惠的承诺,让对方知道,你是值得帮助的。“怎么去就怎么回来”,这是待人接物亘占不变的道理。

没有点资本,别人怎会对你感兴趣

一块砖头有立起来的可能,可是一坨泥巴无论怎样也站不起来。人也是一样,自己有自立的愿望和资本,别人对你的帮助才有作用,不然一切都是白搭。而这一切的前提是,不要让别人觉得你一无是处。

许多初人社会的年轻人都在抱怨,自己在社会上没有用武之地,在大学校园里的佼佼者出来就默默无闻了,朋友不好相处、公司环境不好、工资太低……于是整日哀叹命运不公,满嘴牢骚却不思进取。然而他们忘记了,如果自己连一点让人看中的资本都没有,别人怎么会对自己感兴趣呢?

没有人愿意成为他人的一枚棋子,自尊总让人期待他人的仰慕和尊重。抱怨的人总会把厄运或责任推到命运或者其他人身上,却从未想过让自己拥有改变厄运的资本。

一位总埋怨得不到老板重用的职员对朋友抱怨老板的不公正,决定愤然离开公司。朋友就问他:“如果你离开公司将会对老板有多大影响?’’职员说:“没有影响,老板根本不重视我。”朋友故意说:“你就这样离开公司,也太便宜了老板。倒不如这样,你继续在公司干下去,并尽可能多地掌握公司的技术和业务等各方面的信息,等到你掌握得差不多的时候,你再向老板提出辞职,这时公司的损失就大了。’’这位职员觉得朋友提出的建议很有道理,就听从了朋友的建议,留了下来,并私下学习了很多东西。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一天朋友遇见他,问起他现在在哪里工作,他说还在原来的公司。朋友奇怪地问道:“难道这么长时间了你还没有完全熟悉公司的业务吗?’’这位职员回答:“你说的恰恰相反,我尽最大的努力掌握公司

的技术和熟悉公司各方面的业务,可问题是老板他已经给我升职加薪了。”朋友听后哈哈大笑。

这个人最终没有离开,主要是因为不再抱怨和发牢骚,而是把精力放在提升自己上。当人们只会报怨,却不是积极地投资自己,提升能力时,本身的资本也就退化了。而当你不再给自己充电的时候,很可能过不了多久就有人来替你站岗了。另外,除了有资本之外,还要想办法让别人看到我们的资本,现在好“酒”太多.巷子太深毕竟不是件好事。

赵先生在合资公司做白领,觉得始终没有为自己的满腔抱负赢得机会,始终没有得到上级的赏识。他经常想:如果有一天能见到老总,在老总面前有机会展示一下自己的才干就好了!赵先生的同事李先生也有同样的想法,但他做的更多一些。他去打听老总上下班的时间,算好他大概会在几点几分进入电梯,然后他也跟上去.希望在电梯里能够遇到老总,可以有机会打个招呼,加深自己在老总心中的印象。他们的同事马先生则比李先生又进一步。他做了更多的功课,详细地了解到老总的奋斗历程,他弄清了老总是从哪个学校毕业的,老总日常交往的人际风格,老总日常关心的大大小小的问题,还特别细心地设计了几句简单却有分量的开场白。在算好的时间里去乘坐电梯的时候,在跟老总打过几次招呼套近乎后,终于在一天有了跟老总长谈的机会,这次的长谈让老总认识到马先生的能力,不久之后马先生被升职了。

如果你感觉现在工作的并不快乐,而且觉得上司或老板无视你的辛苦,问题很可能在于你不够精明。你努力工作了,并不代表为公司创造效益了。如果你仅仅是在职场上做一个“苦力”,那么你加薪和升职的可能性就太小了。一个聪明人不仅要努力工作,还要把能力体现在明处,这样才能让自己在职场中行走自如。

事实证明,别人越是关注你,你成功的机会就越大。当然,我

们所说的优势并不仅指“硬件”上的优势。学历、技能固然是一种本事,可是它也不能成为唯一被人关注的焦点,比起社交中的其他方面,学历等硬件有时甚至是微不足道的。

比如在聚会中,谈吐文雅和风趣幽默的人远比学历高的人被他人关注,善于交际的人远比空有技能的人拥有好人缘和成功的本钱。最现实的例子就是许多高学历、高能力的人却脱不开打工者的身份,而很多当老板的人则可能只有小学文化,所以说学识渊博或者能言善辩并不一定就是“资本”,它也不一定会让你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这些所谓的“资本”都只是硬件而已,我们所说的资本是能为自己带来好处的资本。

在人际交往中,他人喜欢或者憎厌你的感情,是由你的品位、社交水平和为人处世的方法所决定的,同时它也能决定你事业的成败。所以,在人际交往中想拥有被人关注的资本,就要陶冶和约束个人的品性与修养。这样才能有效地赢得别人的好感,避免惹人生厌。

比如,谦虚、自律、不争强好胜就是一种吸引别人的方法。初人社会的年轻人往往盛气凌人。接受新知识、新观念快,富有开拓创新精神,这的确是一种难得的优势。可是如果把这种优势当成资本,误作为追求名利、哗众取宠、恃才傲物的资本,就很容易走人狂妄自大、争强好胜的误区。这种高估自己,不可一世的态度是非常惹人厌的。

在社交场合,不管你的知识多么丰富,口才多么犀利,都应该时刻以谦恭的态度严格约束自己,这样个人的威信和形象不但不会受到影响,反而会让你拥有好人缘。

当然你要清楚自己的资本究竟有多少筹码,与换来的关注成不成正比。如果经过再三衡量,你根本没有吸引他人的“资本”,却受到别人的尊重和关注,也要明白自己为什么会受到尊重和重视,别

人对你的关注和看重极有可能是冲着你父母的面子和地位。所以,此时还是要以提升自己的“资本”为主,以免落得个狐假虎威的名声。

让别人感受到你的善意

不管是初涉世的年轻人,还是已经进人社会一段时间的人,往往都觉得人际关系难处,处处都要小心翼翼。其实,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因为周围并非都是同龄人的缘故。因为年龄与文化背景等都不同,大家要在一起共事多多少少都会存在问题——可以说这是一种社会代沟。想改变这种现状其实并不难。

小敏毕业两年,工作稳定,收入也不错。但是她最苦恼的就是身边没有朋友,没有可以交流的人。小敏的男朋友在外地工作,父母也不在身边,她的生活每天就只有上班和下班,每当她回到自己的房子时,心中都被无边的孤独感包围。

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小敏有些内向。在单位除了工作她很少和别人聊天,下班后大家有什么聚会之类的娱乐活动也都不怎么找她。有时即使找她,她也是一副没兴趣的样子,其实对那些所谓的娱乐活动,虽然她不讨厌,但也说不上喜欢。回到家后,她除了看电视,就是上网、看书,遇到邻居也很少打招呼,她感觉自己都要患抑郁症了。

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小敏开始刻意调整自己。她开始观察周围的社交老手都是怎么做的。她发现,那些受人欢迎的人给人的感觉非常好,让人莫名地想亲近他们。后来她想明白了,这就是所谓的“亲和力”,这些人时时能让人感受到他们的善意。毕竟,谁都想和一个于自己无害又有亲和力的人在一起。后来,小敏试着照她观

察的人们那样做.她开始对不太熟悉的人微笑,开始主动和人打招呼,开始融入同事和朋友的娱乐中,而不再表现出一副不食人间烟火的模样。这样一来,不仅她整个人有活力了,而且人际关系也得到了大大的改善。

在如今这个竞争激烈,已经进入速食时代的社会,有多少人会在日常生活中顾及对他人是否怀有善意?又有多少人会刻意让人感受到自己的善意?现实中。我们经常见到人和人在交往过程中因为彼此之间的戒备和警惕使得本不太熟的人变成“敌人”,本来的朋友成了陌生人。人们都不愿看到人与人之间相处是冷冰冰的,这种关系让人感觉不到人和人之间的友情,也感觉不到社会的温暖。人们是需要爱的,这种爱让人们彼此都能怀着善意的心,它让人们彼此消除隔膜,能够友好相处。当你把自己的善意表达出来,并让别人感受到时,你便成了受欢迎的人,这样于人于己都是有好处的。

一天,王先生一家到一家餐厅用餐。由于是周末,来餐厅用餐的人非常多,菜上的也相对慢很多,王先生一家人点的餐到别人都要吃完了时还没有送来。王先生的妻子让他去催一下,但王先生并没那么做,因为人确实很多,王先生觉得一定是因为餐厅没忙过来,而不是忘记了他们的存在。后来,又等了十多分钟,王先生向服务员确定了一下是否忘记给他们上菜了。没过一会儿,老板亲自带着大厨未向王先生道歉。此时,王先生并没有因为自己点的餐一直没有送来而责备和为难老板,而是表示谅解餐厅现在忙的情况。

在王先生一家吃完饭结账的时候,老板因为王先生的客气不但给他们的餐费打了7折,而且还免费送给王先生一张贵宾卡,这样的结果是谁都没有想到的。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