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浪小说

子浪小说>竞赛博弈制胜规律 > 第七章 进退博弈 面对危险如何选择(第1页)

第七章 进退博弈 面对危险如何选择(第1页)

在生活和工作中,总出现你争我夺的局面,而且多少都会遭遇一些威胁,甚至碰到危险的境地,那么这个时候你该怎么办呢?这个时候,如何进退,我们就不妨用点斗鸡博弈的智慧。

斗鸡博弈中的进退之道

哪一方能够前进,是由双方的实力预测所决定的,当两方都无法完全预测双方实力的强弱的话,那就只能通过试探才能知道了,当然有时这种试探是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的。

如果在斗鸡场上有两只好战的公鸡发生遭遇战。这时,公鸡有两个行动选择:一是退下来,一是进攻。

如果一方退下来,而对方没有退下来,对方获得胜利,这只公鸡则很丢面子;如果对方也退下来双方则打个平手;如果自己没退下来,而对方退下来,自己则胜利,对方则失败;如果两只公鸡都前进,那么则两败俱伤。

因此,对每只公鸡来说,最好的结果是,对方退下来,而自己不退,但是此时面临着两败俱伤的结果。

不妨假设两只公鸡如果均选择“前进”,结果是两败俱伤,两者的收益是—2个单位,也就是损失为2个单位;如果一方“前进”,另外一方“后退”,前进的公鸡获得1个单位的收益,赢得了面子,而后退的公鸡获得—1的收益或损失1个单位,输掉了面子,但没有两者均“前进”受到的损失大;两者均“后退”,两者均输掉了面子获得—1的收益或1个单位的损失。当然这些数字只是相对的值。

如果博弈有唯一的纳什均衡点,那么这个博弈是可预测的,即这个纳什均衡点就是一事先知道的唯一的博弈结果。但是如果一博弈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纳什均衡点,则无法预测出一个结果来。斗鸡博弈则有两个纳什均衡:一方进另一方退。因此,我们无法预测斗鸡博弈的结果,即不能知道谁进谁退,谁输谁赢。

由此看来,斗鸡博弈描述的是两个强者在对抗冲突的时候,如何能让自己占据优势,力争得到最大收益,确保损失最小。斗鸡博弈中的参与者都是处于势均力敌、剑拔弩张的紧张局势。这就像武侠小说中描写的一样,两个武林顶尖高手在华山之上比拼内力,斗的是难分难解,一旦一方稍有分心,内力衰竭,就要被对方一举击溃。

斗鸡博弈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比如,收债人与债务人之间的博弈类似于斗鸡博弈:假如债权人A与债务人B双方实力相当,债权债务关系明确,B欠A100元,金额可协商,若合作达成妥协,A可获90元,减免B债务10元,B可获10元。

如一方强硬一方妥协,则强硬方收益为100元,而妥协方收益为0;如双方强硬,发生暴力冲突,A不但收不回债务还受伤,医疗费用损失100元,则A的收益为—200元,也就是不仅100元债收不回,反而倒贴100元,B则是损失了100元。

因此,A、B各有两种战略:妥协或强硬。每一方选择自己最优战略时都假定对方战略给定:若A妥协,则B强硬是最优战略;若B妥协,A强硬将获更大收益。于是双方都强硬,企图获100的收益,却不曾考虑这一行动会给自己和对方带来负效益100。

故这场博弈有两个纳什均衡,A收益为100,B收益为0,或反之,这显然比不上集体理性下的收益支付,A、B皆妥协,收益支付分别为90、10。也就是债权人与债务人为追求利益最大化,会选择不合作,从某种意义上说双方陷入囚徒困境。

尽管在理论上有两个纳什均衡,但由于当今中国信用不健全(如欠债不还、履约率低、假冒伪劣盛行),法律环境对债务人有利,可想而知B会首先选择强硬。

因此,这是一个动态博弈,A在B选择强硬后,不会选择强硬,因为A采取强硬措施反而结局不好,故A只能选择妥协。而在双方强硬的情形下,B虽然收益为—100,但B会预期,他选择强硬时A必会选择妥协,故B的理性战略是强硬。因此,这一博弈纳什均衡实际上为B强硬A妥协。

欠债还钱博弈是假定A、B实力相当,如实力相差悬殊,一般实力强者选择强硬。比如,在家庭夫妻冲突中,首先退下阵的一般是丈夫。大部分夫妻怄气或吵架,最终得利的总是妻子。

战国思想家庄子讲过一个故事,说斗鸡的最高状态,就是好像木鸡一样,面对对手毫无反应,可以吓退对手,也可以麻痹对手。这个故事里面就包含着斗鸡博弈的基本原则,就是让对手错误估计双方的力量对比,从而产生错误的期望,再以自己的实力战胜对手。

然而,在实际生活中,两只斗鸡在斗鸡场上要作出严格优势策略的选择,有时并不是一开始就作出这样的选择的,而是要通过反复的试探,甚至是激烈的争斗后才会作出严格优势策略的选择,一方前进,一方后退,这也是符合斗鸡定律的。

因为哪一方前进,不是由两只斗鸡的主观愿望决定的,而是由双方的实力预测所决定的,当两方都无法完全预测双方实力的强弱的话,那就只能通过试探才能知道了,当然有时这种试探是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的。

在现实社会中,以这种形式运用斗鸡定律,却比直接选用严格优势策略的形式,要常见的多。这也许是因为人有复杂的思维、更多的欲望。

斗鸡博弈进一步衍生为动态博弈,会形成这样一个拍卖模型。拍卖规则是:轮流出价,谁出的最高,谁就将得到该物品,但是出价少的人不仅得不到该物品,并且要按他所叫的价付给拍卖方。

假定有两人竞价争夺价值100元的物品,只要双方开始叫价,在这个博弈中双方就进人了骑虎难下的状态。因为,每个人都这样想:如果我退出,我将失去我出的钱,若不退出,我将有可能得到这价值100元的物品。但是,随着出价的增加,他的损失也可能越大。每个人面临着是继续叫价还是退出的两难困境。

这个博弈实际上有一个纳什均衡:第一个出价人叫出100元的竞标价,另外一个人不出价(因为在对方叫出100元的价格后,他继续叫价将是不理性的),出价100元的参与人得到该物品。

一旦进入骑虎难下的博弈,尽早退出是明智之举。然而当局者往往是做不到的,这就是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这种骑虎难下的博弈经常出现在企业或组织之间,也出现在个人之间。赌红了眼的赌徒输了钱还要继续赌下去以希望返本,就是骑虎难下。其实,赌徒进入赌场开始赌博时,他已经进入了骑虎难下的状态,因为,赌场从概率上讲是必胜的。

从理论上讲,赌徒与赌场之间的博弈如果是多次的,那么赌徒肯定输的,因为赌徒的“资源”与赌场的“资源”相比实在太小了。如果你的资源与赌场的资源相比很大,那么赌场有可能输的;如果你的资源无限大,只要赌徒有非0的赢的可能性,那么赌徒肯定会赢的。

学会牵着对方鼻子走

在生活和工作中,难免会出现你争我夺的情况,这个时候,就体现出斗鸡博弈的影响了。谁能够在你进我退之中占领上风,谁将会取得最终的胜利,成为那只赢的斗鸡。

1980年,美国总统竞选的决战是在共和党候选人里根与民主党候选人卡特之间进行,由于二人当时的实力旗鼓相当,因此他们二人展开了美国竞选史上最激烈的争夺战。

当时的卡特是已经当政4年的在职总统,但政绩并不突出,而且内政方面不能令人满意,国内通货膨胀加剧,失业人数猛增。人们对这些有关国计民生的问题十分不满,怨声载道。而这些正好成了里根手中的王牌,他集中火力攻击卡特经济政策失误,并耸人听闻地宣称他要消除“卡特大萧条”。

而这时的卡特也抓住广大民众关心的战争与和平问题,指责里根增加防务开支的主张是好战之举。

里根与卡特就是这样唇枪舌剑,拳来脚往,双方一时难决雌雄。

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广播、电视、报纸等大众传播媒介对人们的影响极为广泛。一个人的形象,在美国民众的心中往往占有重要位置,有时甚至直接决定了选民投谁一票。所以,总统选举,与其说是选民在选择候选人的政策纲领,不如说是在品味候选人的性格、智慧、精力、风度。在这方面,里根可以说是占据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在里根当选共和党总统候选人之后,他当年在好莱坞演过的电影,一下子成了热门,全国各地影剧院、电视台争相放映。这股里根影视热风,无疑替里根做了一次绝好的宣传。人们从影视中看到,当年的里根英俊潇洒、精明强干,而现在仍然生机勃勃、干劲十足,风度不减当年。这给人们留下了一个很好的印象。

在里根影视风兴起的同时,里根还借电视媒体极力展示自己的风采。在与卡特的电视辩论中,里根表现得能言善辩、妙语连珠,而卡特则相形见绌、呆板迟钝、结结巴巴。因此在投票之前关键性的一场电视辩论后,民意测验的结果,支持里根的人上升到67%,支持卡特的人下降为30%。1980年11月4日大选结果,里根以绝对优势大获全胜。

里根的胜利,要归功于他巧妙地利用了大众传播媒介,通过电影、电视、广播等手段,让自己的形象深入民众。在这场斗鸡博弈中,里根成功的把握了进攻地主动,成为了胜利的斗鸡。而卡特则显得捉襟见肘,被里根牵着鼻子走,最终走向失败。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