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浪小说

子浪小说>淡定的人生不生气图片 > 第八章 淡定才能知足平淡生活笑出花(第4页)

第八章 淡定才能知足平淡生活笑出花(第4页)

名是绳,利是绳,欲是绳,尘世的诱惑与牵挂都是绳。人生三千烦恼丝,你斩断了多少根?

老禅者说:“众生就像那头牛一样,被许多烦恼痛苦的绳子缠缚着,生生世世不得解脱。”过度的没有节制的欲望,不仅会使本来可以满足的欲望化为泡影,还有可能把人引向毁灭。正如俄国作家克雷洛夫所说:“贪心的人想把什么都弄到手,结果什么都失掉了。”

淡定箴言:

中国有句俗语叫“人心不足蛇吞象”,说得也是这个道理。前面提到的那个流浪汉和穷人,就是因为欲望太盛,最后弄得一无所有。胡长清、成克杰等人,哪个不是因权欲、物欲、色欲无限膨胀,而最后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的?如果我们在各种诱惑面前,能够有所节制和约束,不是多欲、纵欲,而是知足常乐,把欲望约束在法律和道德允许的范围内,那就会免除许多烦恼,生活就会充满快乐,人生境界就能得到拓展和升华。

摆脱烦恼、永葆快乐的秘诀

摆脱烦恼,永葆快乐的秘诀是什么呢?这就是“知足”。所谓的“知足者常乐”,正是这个意思。它是从不知足之中觉悟到潜在的危险,并且是建立在积极乐观的基础之上的。

人与人的交往为什么会不断地产生摩擦与矛盾?其中一个最为基本的因素,或者就是人永远不知道满足,有无限的欲望吧。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无论是合理的或者是不合理的愿望都得到百分百的实现。不能实现,或者只实现了一半或者一多半,则会产生不满,进而产生冲突,而斗争也在所难免——如果你给了我金银,何不把你手中剩下的那块玉也给我呢?既然你已经让我担任了办公室主任,何不把公司副经理的职务也让我兼任呢?如果这种欲望得不到满足,贪婪不休,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就会产生,就会发生争执,平添许多烦恼。

所谓的“知足”,是指已经得到的东西,在据为己有时,必须知道界限,并且无论怎样,都要感到满意——碗中的水盛得太满,就会溢出来;刀磨得过于锋利,就会卷刃。这就是所谓的界限。

身外的名声,与自己的生命比起来,哪一个显得亲切?身外的财货,与自己的生命比起来,哪一个贵重?得到名与利,却失去生命,哪一样对我们更有害呢?为了满足自己的无边无际的私欲,即使赚得了整个世界,却把自己的性命赔上去了,那又有什么意义呢?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过分地贪图虚名,就必须付出惨重的代价。家有万贯,一日只食三餐。广厦千万间,一夜只宿一床。所以,只有在得到东西的时候就已经十分满意,并且知道其界限,才可以身不受辱,不遭遇危险。

豪奢无度的人,有再多的财富也会感到不够用,而那些虽然生活节俭、清贫但已经很满足的人,却一定会比那些豪奢无度的人生活得更快乐。

不知进退的人,宜以此为深戒。

也许有的人认为,现代世界上什么时候才能够达到足够呢?说什么知足常乐,如果什么也没有,难道会有什么快乐吗?我们需要物质的极大丰富,越多越好,给我们更大更多的东西吧。

这意味着,我们这些现代人已经是一点点在失去简朴中的乐趣,即已经没有精力去真正享受生命乐趣,能做到的,只不过是用一次又一次的刺激,去暂时安慰那苦闷的心灵。人们喜欢听《水手》那首歌,或者正是因为此歌道出了此种心声吧——这里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弄清生活的目的是为了体会生命的真正含义,还是为了追求快乐与感官的刺激。如果这个问题解决好了,我们就可以摆脱物欲的诱惑,而生活得快乐。

快乐的生活绝不是仅靠物质水平的高低来衡量的,否则,在电器、汽车诞生之前,就没有人是快乐的,而这显然是不符合事实的。

淡定箴言:

科学的进步与幸福的程度并不总是成正比的——这正是人文主义者所努力与科学主义者相抗争的。人文主义者以为,人的幸福关键在于人的心境的改变,在于不受污染的心灵。所以,知足往往是一种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乐天派的赞美。

“剃头欢”为何不欢

从前,城里住着一位大财主,他拥有十多间店铺,乡下有几百亩出租的田地,又有百多头牛羊,还有十多艘捕鱼船,这财主家大业大,真是“猪笼入水”,可以说得上是腰缠万贯。在他隔壁有一间小木屋,住户的主人是以理发为生,名字叫阿欢。财主各方面的生意都有掌柜或其他人帮助打理,根本不用财主自己操心。财主平时穿的是绫罗绸缎,吃的是山珍海味,住的是大屋阔院,睡的是宽床高枕,盖的是罗帐锦被,但财主从来没感到快乐,他整天还为家族的产业入息不理想、赚钱太少而烦恼和唉声叹气,经常坐立不安,有时甚至饮食不思,经常睡不着,时间长了,他精神十分疲惫。而隔壁住的阿欢30出头仍没有妻儿,每天只能赚到“几个银钱”(几块钱的意思)

的理发钱,但也够日常的生活费用和小小开支,生活虽然过得清淡一点,但天天无忧无虑十分潇洒,每晚饭后便在小木屋里躺着放声地歌唱,直到午夜唱累了便喝一杯白开水,然后一觉睡到第二天的9点以后才起床,又开始干他那快乐的理发工作。

财主可能是因为过分忧虑生意上的利润,或者因为阿欢晚上唱歌的声音太大了,让他更加难以入睡。有一天早上,财主叫掌柜过来问道:“隔壁的‘剃头欢’一文钱都没有,吃不饱、住不好,又没有妻儿,为什么能够这样开心,每天晚上都在唱歌呢?而我这么多钱为什么仍快乐不起来?我真是不明白。”掌柜微笑地对财主说:“因为他知足,所以他常乐!”财主听了沉默了一下便点了点头,然后对掌柜说:“怎样才能够让‘剃头欢’不会唱歌呢?”

掌柜微笑地回应财主,说:“这很容易,只要你能借给他十两银子就可以了。”“行吗?不行我就扣你的工钱。”财主带着怀疑眼光问掌柜。“行!”掌柜很有信心地回应了财主。“那你明天就借十两银子给他,由你办理。”财主说完就走开了。

第二天中午,掌柜借口到阿欢的理发店刮胡子,跟阿欢聊了一下天后便特意地问:“阿欢,你剃了20多年的头,仍然赚不了钱,现在30出头,连老婆都没有,怎么不改行去做一些小生意呢?”阿欢笑着对掌柜说:“我每天只能赚‘几个银钱’的理发钱,哪有本钱去做生意呢?”“你想不想做生意?”掌柜很认真地问阿欢。阿欢又重复地说:“我想,但的确是没有本钱!”“如果你想做生意,我可以帮你向我老板借十两银子给你作本钱,利息比别人借钱的稍低一点。”掌柜胸有成竹地对阿欢讲。阿欢喜出望外,惊讶地问掌柜:“当真吗?”“绝不会假的。”掌柜斩钉截铁地说。这时,阿欢着急地追问:“什么时候可以借钱给我?你快说,你快说!”“明天上午就可以。”掌柜满有把握地说。“好吧,大丈夫一言为定,我今天帮你刮胡子的钱就不收了,以后还要请你喝酒呢!”掌柜刮完胡子后,阿欢便十分高兴地送掌柜到木门口,说:“那我明早上去找你。”“好的。”掌柜边说边走了。

这天晚上阿欢特别激动,他想:借到了这十两银子后,可以去做生意,以后赚很多的钱,有了钱可以盖房子,可以取一个妻子,以后有人做家务了,还可以让她生儿育女,传宗接代……想着,想着……这个晚上阿欢彻夜难眠,他干脆不睡觉了,一直唱歌唱到天亮。

第二天天还没亮,阿欢就到了财主店铺的门口等开门。直到8点多,财主的店铺开了门,他马上进去找到掌柜,掌柜也很爽快地帮他办完了借款手续,然后借了十两的银子给他。从这天上午开始,阿欢真的不理发了,白天他连门都不开了。也就是从这个晚上开始,阿欢的小木屋再也没有了嘹亮的歌声。而财主这晚也好奇地找掌柜一起到阿欢小本屋隔壁的墙边,特地来听阿欢是否还会唱歌,他们听了很久都没听到阿欢唱歌的声音时,就互相递了一个眼色,然后大笑着回去睡觉。不知道财主是因为真明白了“知足常乐”的道理,还是他妒忌阿欢快乐的心态取得了胜利,从这天晚上开始也渐渐地可以入睡了。

十天后的一个晚上,掌柜又到阿欢的小木屋里找阿欢聊天。掌柜说:“阿欢,这段时间怎么没听到你唱歌呢?”阿欢苦恼地低声回答:“唉!自从你借那十两银子给我之后,我真的不知道用来做什么生意才好。钱又不多,又不懂生意行情,到期后又要归还本息,以后真是不知怎么办呢。现在真是烦死我了!哪还有心情唱歌呢?”“哈!哈!哈!”掌柜听了捧腹大笑,得意地走出阿欢的屋子。

这故事说明了“知足者贫穷亦乐,不知足者富贵亦忧”的道理。这个财主本来应该是快乐的,就是因为他不知足,所以他快乐不起来。阿欢本来生活艰苦的,但他能知足常乐。后来的情形却不同了。

从上面的这个小故事里就不难领悟到,一个快乐的人不一定是最有钱的、最有权势的,但快乐的人是真正幸福的人,因为幸福的真谛就是快乐,而快乐又往往来源于知足!

在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今天,人们拼命地追逐名利,似乎怎么都不能使自己满意,这样的生活一定不会有什么快乐可言。相反,知足常乐倒是使人得到快乐的绝妙法宝。一个人能否快乐地生活,主要还是取决于人的生活态度。

淡定箴言:

有些人在生活、职场及其他各个领域遇到困难、挫折或失败时,会失去理智做一些糊涂事或蠢事,这是一种不明智的做法。在此,规劝人们在遇到挫折和困难时,要用“知足常乐”的心态去看待问题,这样才会使自己失落的心灵找到新的平衡。“知足常乐”的心理状态会帮助你,尽快调整心情,冷静地总结失败的教训,从而使你放下包袱,重拾信心,开心快乐地从头再来,以利再战!

享受人生乐趣要知足

知足常乐,适可而止,是古今中外智者贤达一致推崇的处世哲学,然而现实中却有很多人在利益的旋涡中忘了这一点。其实,中国人的智慧之源《周易》早就告诫人们“亢龙有悔”,即一个人过于要强,必然招来灾祸,只不过很少有人真正在意这些。

人不甘于平凡,总想有点作为,这种想法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许多人认为,如果生活太平凡、太普通,日子太单调、太呆板,就没有多大意思,尤其是年轻人,更是珍惜一生难再的青春,总想在历史的长河中翻起几朵浪花,在历史的教科书上留下一笔重彩。古代不是有人说过“要么名垂千古,要么遗臭万年”的话吗?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