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则,即使有周公瑾的才能,也难免吐血而亡。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做人既容得下别人的表扬,也要容得下别人的批评;要容得下别人的不同意见,要经得住别人的批评指责。虚心听取他人的批评和意见,这也是一种进取心的体现。
人要有宽广的胸怀,对一些非原则性的东西则不需太计较,尽量不为小事发火动怒伤感情。做人应该闻过则喜,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否则,即使有周公瑾的才能,也难免吐血而亡。常为生活中的小事耿耿于怀的人,最终是自己害了自己。
杜鲁门这个名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作为美国总统,1950年的最后几个月里,是杜鲁门执政生涯中最难捱的时期,中期选举受挫,美军在朝鲜半岛溃败,与麦克阿瑟将军矛盾激化,最亲近的新闻秘书突然去世。就在此时,他那酷爱歌唱艺术的宝贝女儿玛格丽特又火上浇油
,引出了令民众不能宽恕的一封信。
那天,杜鲁门和第一夫人走进演出大厅,里面3500个座位早已座无虚席。玛格丽特走上舞台,她身穿粉红色的绸缎服装,显得容光焕发。当她向总统包厢鞠躬时,杜鲁门微笑着向她鼓掌致意。
玛格丽特唱的都是轻快的曲子,包括舒曼、舒伯特的选曲,以及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中的一个咏叹调。她的表演赢得了阵阵掌声,而且谢幕达4次之多。
第二天华盛顿《时代先驱报》发表赞美性的评论。但是,观众中的一些人认为她的演出不够标准。
早晨5点半,在布莱尔大厦,杜鲁门打开了《华盛顿邮报》,在它第2部分第12版上看到音乐评论家保罗·休姆的一篇评论文章。评论开头说:“女高音玛格丽特·杜鲁门昨晚在宪法大厅演唱。她是美国的一位奇才,悦耳的嗓音音量很小,音质尚好。她在台上极有吸引力。然而,杜鲁门小姐无法唱得很好。她在大多数的时间里唱得平淡,昨晚甚至比过去几年来我们听到过的任何一次都更加平淡……几乎没有什么时刻能使人感到轻松……杜鲁门小姐的水平没有提高……并且要付予听世界上最优秀歌唱家演出一样多的门票费……”
由于杜鲁门正处在紧张状态下以及他的悲痛之中,因此这篇文章引得他大发雷霆。在布莱尔大厦的书房里,他在一本白宫便笺上给保罗·休姆写下了一封激昂万分的信,并让白宫的收发员塞缪尔把信放在街上的邮筒里。
虽然休姆和《华盛顿邮报》的编辑决定不刊登总统的信,但信件显然被复印了出来,而且很快就全文出现在小报《华盛顿新闻晚报》的头版上。
信上杜鲁门指责休姆说,“在我看来你是一个灰心丧气的老头(其实休姆才34岁)”,还说休姆是一个捡破烂者等等。他的这些不能容忍一篇评论的做法激起了民愤,美国民众纷纷表示谴责,对总统的这一举动表示遗憾,他们不能容忍一国总统对一篇评论这样耿耿于怀。一封封信件纷纷进入白宫。对此,杜鲁门直到临终也深感遗憾。
一个人不能护短,也不能不让别人批评,不管他的身份有多大,地位有多高。凡事斤斤计较,为一件小事耿耿于怀,最终会让人疏远自己,可能会毁掉自己的事业,甚至是自己最高贵的生命。一时的发作,毁掉长年累月的全部工程,值得吗?
与其讨厌,不如欣赏
欣赏他人,即是庄严自己。如果你老是想赢对方,
即使获胜了,那只是空洞的胜利,因为你永远得不到对方的好感。
我的一个朋友,曾经愤愤地对我说,他讨厌一位同事。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的朋友对以前极度讨厌的人有了改观,也开始看到他的优点。
现在,我的朋友改变了好多,有好多他不喜欢的,以前不能接受的思维,他现在都试着去接受。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讨厌意味着摈弃的开始,而欣赏则是接受的开端。这个世界并不完美,如果我们学会欣赏别人,那么天天就不会有烦恼。
巴科斯特是一名退役警官,经过数年的搏杀后,渴望过上一种平静安逸的生活颐养天年。他选择了街区边缘只有孤零零两座房子的地方安了家。可这会儿,隔壁那座房子里却搬来了一个歌剧演员。
自打隔壁新邻居开始每天下午吊嗓子练声起,窗外的春色都给搅浑了,搞得他整天心烦意乱,不得安宁。“你别再制造这可怕的噪音好不好?我的头都要爆炸了。”巴科斯特恼火对着窗外大声喊。
“砰砰砰。”巴科斯特赶紧打开前门,莉莉已双手叉腰站在门口,瞪着双眼怒视着他。“你这个老玩童,就不能停止你的恶作剧吗?我刚搬来才两周,你每天都大叫大嚷干扰我练声,我对你的行为已无法容忍!”
“是吗?你倒是恶人先告状。你那叫练声?简直是可怕的噪音,让人无法忍受!”
“如果你耳朵那么娇嫩,为什么不到别处去消磨一个小时呢?比如去钓鱼、去喝酒、去游泳,总之去做什么都可以。我住这儿,就要在这唱。即使是噪音,你也必须习惯。”说完,她甩头而去,脚下的高跟鞋踩在台阶上“噔噔”作响。
真有趣,他还是第一次注意到她走路时的姿态,双胯摆动得是那样自然优美。他出神地望着,心想,都60岁的人了,她竟然还保持着这般轻巧苗条的身段,真有点不可思议,是不是该约她出去?自打老婆过世后,他还从未对任何女人产生过兴趣。
第二天,也不知怎么回事,他竟然鬼使神差地按照莉莉的建议去做了。
第三天清晨,巴科斯特被门铃吵醒了。莉莉站在门口,手里端着一盘自制的烤面包,递过来说:“我们订个停战协议,好吗?你只要每天给我1小时,我保证你再也不用扯着嗓子大喊大叫了。”
“我办不到。”巴科斯特说。
两个倔犟的老人,性格迥异,互不相容。直到后来发生了一件小事,才使他们在各自的精神世界中找到了共同点。
一个星期天的早晨,莉莉来请巴科斯特共进早餐,巴科斯特以有许多事要做草率地拒绝了她。他关门时,看到莉莉脸上难堪的神色,他突然感到自己很不应该。
过了会儿,敲门声又响了。“对不起,再次打搅你,巴科斯特先生,这小家伙遇到了麻烦。”莉莉说着,低头看了看身边大约五岁的小女孩。
巴科斯特弯下腰,轻轻地抚摸着小女孩因抽泣而颤抖的小肩膀说:“小宝贝,你别怕,我们会帮你找到妈妈的。”随后问清了她的家庭住址,给当警察的朋友打个电话,很快使把小女孩送回了家。
巴科斯特送孩子回来后,正巧碰上莉莉含情脉脉的目光。她发自内心地说:“巴科斯特先生,你真是一个好人。为此,我真诚地向你道歉,为我原先的失礼。”
刹那间,巴科斯特一种自责感油然而生:我怎么连个女人都不如?他鼓足了勇气说:“有时候,我有时也是又愚又蠢的,真对不起你。这些日子你一直在忍让,而我……”
莉莉打断他的话说:“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让我们从新开始吧!况且你有一颗善良的心,我想一切会好的。”
四目相对,心情自然愉悦无比。
莉莉的宽容大度终于击败了巴科斯特那颗孤傲的心,他们由相互讨厌到相互欣赏,到后来,他们成了大妻。真是一个非常美满的结局。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讨厌一个人,不如欣赏他。欣赏他人,即是庄严自己。如果你老是想赢对方,即使获胜了,那只是空洞的胜利,因为你永远得不到对方的好感。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