嗔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愤怒始于愚蠢,终于懊悔。
没有涵养的功夫,怎能成为精神世界的英雄。
宽恕别人就是宽恕自己
你永远要宽恕他人,不论他有多坏,
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一个人一生要拥有的智慧就是:宽恕,要学会放下。学会忘记,学会放下,学会宽恕别人,是对自己的一种解脱。只有宽恕,放下,才能以更好的姿态继续向前生活。如果不原谅他人的过错,心灵就会被怨恨占据,受伤害的终究还是我们自己。
有两个戏剧学院的同学,毕业后一起进入演艺圈,他们都很有才气,在学校的时候就显得与众不同,两人虽然彼此惺惺相惜,却也因好强而暗中较量。虽然两人同时毕业于戏剧学院,但一位是导演系的,一位是表演系的,因此入行后,一位当导演,一位做演员。
经过一段时间努力,两人在工作岗位上都表现得很出色,也各自拥有了一席之地。有一次,刚好有部电影可以让他俩合作,基于两人是要好的同学,而且心里对彼此的才能和需求都非常了解,所以爽快地答应一起合作。
这个导演对于演员一向要求比较严格,所以在拍戏的过程之中,虽然是自己的同学也毫不客气地加以指责。而已经是名演员的老同学也有自己的见解和个性,所以片场的火药味总是很浓。
有一天,导演因为几个镜头一直拍不好,不禁怒火中烧,对着自己的老同学大发脾气,一句重话马上脱口而出:“我从来没见过这么烂的演员!”名演员一听,脸色苍白地愣住了。他走到休息室,不肯出来继续拍戏。
经过众人的劝说,导演摸着鼻子走到休息室,对老同学说:“你知道,人在生气时,难免会口不择言,可是冷静下来想了想……”名演员一听,对方是来道歉的,不禁头抬得高高地。导演一见他那副模样,竟然支支吾吾讲不出后面的话来,过了半天才突然说:“我想了想……还是觉得你是个很烂的演员!”
此话一出,后果可想而知了,名演员退出了这部电影,两人从此绝交。两人在演艺圈奋斗一生,年华渐渐老去。直到名演员患了重病,临死前要求见导演一面。导演听了急忙赶到医院,在名演员咽下最后一口气前,才泪流满面地对他说:“我发誓,你是我这辈子所见过的最好的演员!”名演员注视着老同学,含笑而逝。两人多年的心结,虽然终于冰释,只可惜稍嫌晚了一些。
仇恨让人变得愤懑、丑陋、狭隘、思维停滞。放下仇恨才能心安理得、心胸坦荡,才能重获快乐的心境。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剔除心中的仇恨,是宽恕别人,也是放过自己。心中放下了仇恨,也就没有了负面情绪的困扰;心中放下了仇恨,人才能变得平和、安详、轻松、自在、积极向上、充满阳光。放下了仇恨,人才能从内心深处散发出一种恬淡、从容、自信。
在仇恨的岁月里,最痛苦的不是你憎恨的那个人,恰恰是你本身。在有限的生命里,你拿出多少时间来仇恨?又是分给了快乐多少时间?别让憎恨荒废了自己大好的时光。仇恨是一个重担,只有放下这重担,才会如婴儿般初看这个世界。
心中有恨,永远不如心中有爱的人明净快乐。宽恕他人的过失,便是自己的荣耀。宽恕就像是一把无形的梯子,帮你爬升到另一个更高的层次。为了轻松的步入向前生活的轨道,让我们学会宽恕,学会放下,做到宽容,人性中没有无法释怀的。
我们要学会放下不必要的执著,以佛陀的知见启发我们内在的智慧,如此,我们才能真正得到解脱,一切事物才能真正得到明确的答案,一切的疑难自然也就迎刃而解,使我们豁然开朗。
宽恕一个人比去爱一个人更难,要付出更大的勇气。能够做到宽恕他人,在我们的有限生命中,一切才有可能变成完美、圆满。
用慈爱止息仇恨
在这个世界上,永远不可能用仇恨来止息仇恨,
仇恨只可以用慈爱来止息,这是一个永恒的真理。
唐代著名的和尚诗人寒山,作诗大多富有弹理,令人回味无穷。其中有一首是这样的:“有人辱骂我,分明了了知,虽然不应对,却是得便宜。”这首诗所表达的内容,充满了为人处世的机智。
平白无故地被人辱骂,当然很不乐意。但我们应该知道,这种张口就骂的人,一般都没有修养,没有风度,有什么必要与他们一般见识、争论不休呢?不要把别人带来的伤害深深地留在你的记忆中,在那里继续侵蚀你的心;忍辱求和、受辱不怨,既是一种处世方法,也是一种高尚情操。
一位有些名气的女歌手,失恋后怨恨和报复心使她的面孔变得僵硬而多皱。她去找一位著名的化妆师为她美容,这位化妆师深知她的心理状态,中肯地告诉她:“你如果不消除心中的怨和恨,我敢说全世界任何美容师也无法美化你的容貌。”这句话值得我们沉思。
如果我们心中充满了怨恨,那么就会没有愉悦的心情,而且更会损害健康,于是伤害最大的还是自己。怨恨只能是一种无能之举,假如别人伤害了自己,千万不要只会怨恨,关键是要学会宽容,并避免被别人再次伤害。
有一句名言说:“生气是用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老是念念不忘别人的坏处,实际上最受其害的就是自己的心灵,搞得自己痛苦不堪,何苦呢?这种人,轻则自我折磨,重则就可能导致疯狂的报复了。既往不咎,才可甩掉沉重的包袱,而大踏步地前进。人要有点“不念旧恶”的精神。
宋代的王安石对苏东坡的态度,应当说也是有那么一点“恶”行的。他当宰相那阵子,因为苏东坡与他政见不同,便借故将苏东坡降职减薪,贬官到了黄州,搞得他好不凄惨。然而,苏东坡胸怀大度,他根本不把这事放在心上,更不念旧恶。王安石从宰相位子上垮台后,两人关系反倒好了起来。他不断写信给隐居金陵的王安石,或共叙友情,互相勉励,或讨论学问,十分投机。
相传唐朝宰相陆贽,有职有权时曾偏听偏信,认为太常博士李吉甫结伙营私,便把他贬到明州做长史。不久,陆贽被罢相,贬到明州附近的忠州当别驾。后任的宰相明知李陆两人有点私怨,便玩弄权术,特意提拔李吉甫为忠州刺史,让他去当陆贽的顶头上司,意在借刀杀人。不想李吉甫不记旧怨,上任伊始便特意与陆贽饮酒结欢,使那位现任宰相借刀杀人之阴谋成了泡影。对此,陆贽深受感动,便积极出点子,协助李吉甫把忠州治理得一天比一天好。李吉甫不图报复,宽待了别人也帮助了自己。
与人相处,最难得的是将心比心,谁没有过错呢?当我们有对不起别人的地方时,是多么渴望得到对方的谅解啊!古人古事,脍炙人口;以古为镜,可以净心灵,辨是非,明前途。
宽容是一种雅量、一种文明和胸怀,更是一种人生的境界。你宽容了别人就等于宽容了自己,宽容的同时也创造了生命的美丽。宽容还是制止报复的良方,善于宽容的人不会被世上不平之事所摆弄,即使受了他人的伤害,也决不去冤冤相报,而是时时提醒自己:“邪恶到我为止。”
在这个世界上,永远不可能用仇恨来止息仇恨,仇恨只可以用慈爱来止息,这是一个永恒的真理。和气致祥,诚心和气、愉色婉言比疾言厉色、怒发冲冠的效果好。若能人人诚心和气,势必乾坤朗朗,霁日光和、祥瑞普降。
控制住心中的怒火
恼怒是片刻的疯狂,你应该
控制住情感,否则情感就会控制你。
西谚说:“上帝要想让他灭亡,必先使他疯狂!”愤怒就像决堤的洪水那样淹没人的理智,让人做出不可思议的蠢事。
怒气犹如藏在人体中的一桶烈性炸药,随时都可能酿成大祸。炸掉的既可能是自己的身体,也可能是自己的事业,甚至是自己最高贵的生命。
有一个头脑简单、爱生气发怒的二愣子,常常听到别人家的狗叫就跺脚跺上半天。他也知道自己脾气不好,可就是改不了,经常为自己脑袋少根筋烦恼不已。
有人跟他开玩笑说:“有钱能使鬼推磨,你干嘛不用些钱去买智慧呢?城东安国寺有个聪明的一休和尚,你可以花钱从他那儿买些智慧啊。”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