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父亲教他5岁的儿子使用剪草机,父子俩正剪得高兴,电话响了,父亲进屋去接电话。5岁的孩子把剪草机推上了他爸爸最心爱的郁金香花圃,孩子的父亲出来一看,脸都气青了,眼看他的拳头高高举起。这时母亲出来,看见满目狼藉的花园,顿时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她温柔地对丈夫说:“喂,我们现在人生最大的幸福是养孩子,不是在养郁金香。”3秒钟后,做父亲的不再生气,一切归于平静。
还有一个故事,是说有位禅师非常喜爱兰花,在平日弘法讲经之余,花了许多时间种兰。一次他要外出云游,临行前交待弟子:要好好照顾兰花。禅师走后,弟子们细心护理着兰花。有一天,在浇水时还是不小心将兰花架碰倒,兰花盆跌碎了。弟子们非常恐慌,打算等师傅回来后,向师傅陪罪领罚。禅师回来闻知此事,他不但没有责怪他们,反而说:“我种兰花,一是用来供佛,二是为了美化寺里环境,不是为了生气而种兰花的。”
故事中的母亲和禅师都是懂得生活智慧的人,因为他们知道种花、养花是为了让生活更美好的手段,而不是生活本身,更不是生活的目的。而人们不快乐,常生气,有烦恼,常常是因为做事太计较得失,而忽略了自己的本来目的。
平日里生气、烦恼的时候,我们都该问问自己:我是为了生气才种花的吗?我是为了烦恼才上班的吗?我是为了不快才交交朋友的吗?我是为了苦恼才结婚的吗?如此这般,我们在生活里就不会生那些无谓的气了。
一切所谓的烦恼、气愤,都是梦幻如空。他骂我,误会我,我不生气;赞美我,恭敬我,我也不会高兴,这些都如梦如幻。烦恼是自己造成的,不是某人使我烦恼,而是我拿某人的言行来烦恼自己。如果我不在意,这对我能造成什么影响呢?
绿水本无愁,因风皱面;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生活中之所以会出现痛苦,不过是因为你在乎这些人、这些事,这些痛苦都是你自己要受的,是你自己的选择,赖不了别人。
其实,别人做的事,没有一件是因为你才去做的。他们所说的话、所做的事都是他们自己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投影。当你能不受别人言行的影响时,你就不会再成为背负无谓痛苦的受害者。
痛苦是因为修养不够
只有你自己才能真正伤害你自己,而不是别人。
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
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痛苦是不可避免的。人们对于自身造成的痛苦不易觉察,知道后也容易宽容自己,而对于别人的伤害非常敏感,更是耿耿于怀,不肯原谅。爱至成伤,分手后也难以忘怀,总是感叹:我最心爱的人伤我最深。朋友亦是如此,怎么也想不通:为何最好的朋友伤我最深?
其实,痛苦的根源在于自己。这个世界,只有你自己才能真正伤害你自己,而不是别人。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你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修养不够;你爱发脾气,是因为修养不够,你因为别人而痛苦,也是自己修养不深。
有很多女人以为,分手后的心痛是他伤害了自己。事实或许并不是这样,痛苦仅仅是因为你不再受宠了而已。所以人不应该过多的把责任往别人身上推。其实友情也如此,当你真心的付出时,你希望有更多的最起码也是等同的真诚来划上等号,但生活偏偏是不等号,友情也会有心痛,然后伤痕。受伤真的没什么?路还是要一样的往前走。
如果一个人可以伤害你,并不是因为他真的能伤害你,是你给他机会让他来伤害你。为情所伤的男女,不要站在原地傻傻的等待对方回来。人生匆匆,时光易逝。你的人生还有很多重要的,有意义的事要你去做。爱情,不是我们来这个世界的唯一目的,我们不是也为了某个人来的。没有什么痛苦是我们不能承受的,没有什么人是我们不能放弃的。有时我们觉得他很重要,并不是他真的重要,而是我们在心里过于依赖他,把他的优点无限的扩大了。
朋友之间的伤害也会让人心很痛,仿佛能够听到心碎成一片片的声音。关系越近,越觉得伤得深,伤得重,受到的打击一定不会小,甚至怀疑世上是否真的有朋友。朋友的相处,伤害往往是无心的,但也有故意的。我们应该忘记那些无心的伤害,铭记那些对你真心的帮助。至于存心伤害你的朋友,你也不要过于伤心,自古高尚的情感从来就需要卑鄙来浇灌。你也不必流泪,被出卖的情感自此已经与友谊无关。你也不必愤怒,不懂得友谊的人不配获得正直者的怨恨。报以微笑吧,正是这伤害成就了你为人的风范。
宽恕别人可以升华自己,而记恨一个人却是在伤害你自己。当人在情感中不能自拔的时候,是最容易迷失自己的,知苦、灭苦,贪、瞋、痴都是在伤害自己,丧失自己内心的平和、祥和是最大的伤害。人应该做到心理绝对的清净,这才是人生本来的样子。
你觉得有多少人伤害过你?有多少次你觉得别人对你不公平?要向前看,原谅他们:这不是为他们而是为你自己,帮你治愈伤痛。当你原谅的时候,你就会以一种崭新的尊敬态度面对周围的人和事,你能精神抖擞地开始做事。
还有一些人为自己吃亏而痛苦。两个朋友在聊天,一个说:“我和别人拿一样多的钱,凭什么我就要多干呢?所以,很多我能做的也不做。”他很忿忿不平。
另一个对他说:“这样你就是自己笨了。在主管看来,你干的和别人一样多,自然也只能拿的和别人一样。你明明比别人强,可是你不表现出来,别人如何知道?如果你做了,主管看不见,那是主管无能。你也就明白了你该换地方了,这里不适合你发展。”
后来,那个痛苦的朋友调整了自己,果然发展很不错。
有时候就是这样,抱怨其实什么都解决不了。因为,那样不是面对,而是逃避,把一切归结于外部因素,而不是反省自己。如果真的懂得反省,有什么好痛苦的呢?
其实,一切都在自己的选择。待遇低,可以通过选择来争取的;受欺骗,可以通过选择来避免的;背叛,可以通过选择来面对的……一切痛苦的根源原本都来源于自己,来源于自己的选择。如果,你修养够,懂得选择,懂得面对,谁能让你痛苦?
万象空幻,达人达观
内心安适,仰俯无愧。从一天到一年,
从一年到一生,都能够心安理得,活得很塌实,。
一个人活在世上,目的是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幸福是人们向往追求的精神与物质结合的东西,人们在得到幸福后还会不停的追求更高层次的幸福。所以只能说,幸福是人们追求和向往的境界。
所有的人都渴望幸福,并追求幸福,但人们往往忽略了幸福其实只是点点滴滴的心灵感受。人,不管他物质生活充实或贫乏,只要他心里非常安祥,就是在过着幸福的生活。不管他是处在什么样的地位,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如果心里紊乱不安,这种生活就无异是对生命的一种煎熬。
人有了安祥的感受,才是生命的真正享受。安祥是永不枯竭的幸福泉源。内心安适,仰俯无愧,从一天到一年,从一年到一生,都能够心安理得,活得很踏实。
人若让内心不安,幸福便无从建立。《左传》上有个诸侯楚武王荆尸跟他太太邓曼说:余心荡。意思是说,我最近心乱得很,安定不下来,心里非常烦乱。他太太说:王心荡,王禄尽矣。你既然失去内心的安祥,你所拥有的一切也将会丧失了。隔了没有多久,楚武王果然去世了。所以只有活在安祥里才是真正的幸福,人若能生活在安祥的心态里,就拥有了永不枯竭的幸福泉源,幸福就会永远追随着你。
内心安详是一种达观。宋代文学家苏东坡具有“万象皆空幻,达人须达观”的旷达胸怀,以他心直口快的个性,能屡遭坎坷而保持快乐,是与他身体力行“无故加之而不怒,猝然临之而不惊”的生存哲学分不开的,没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放达,又怎能有“也无风雨也无情”的境界?
内心安详是一种荣辱不惊的心态。“扬州八怪”之一的郑燮,人们习惯地叫他郑板桥。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郑板桥考中了进士,当了知县。他做县令,刚直不阿、豁达开朗、清正廉洁,对人民的苦难生活抱有同情态度,并且不满意那些残害人民的官僚,终因得罪贪赃枉法的大官员和豪绅去职。
郑板桥在官场中出污泥而不染,官职被免回到扬州心扉平静如水,并在心底深深渴望还乡后漫步于一方净土之上,尽情享受充满灵性的大自然,从中感受大自然赋于自己的惬意和安详,体悟生命的真实,生活的乐趣。这种旷达超然、不为物欲所累的的人生态度,正是他是真正悟透了“不患得,斯无失”的人生真谛,所以,他一生生活得无拘无束,清心自在,惬意安乐。
做人一定要摆正自己的位置,知道人生潮起潮落的规律,始终拥有平和的心态,永不丢失自己谦虚谨慎和努力勤奋的本色。顺境时能够正确对待别人的赞誉,逆境时能够冷静看待别人的毁谤,这样才能安然度过人生的困难境地,也不至于陷入骄兵必败的泥潭。不要身处顺境就张狂得忘了自己是谁,而一旦身处逆境就情绪低落,感觉万念俱灭,否则的话,失败和痛苦肯定会经常伴随自己。
与人争名逐利,不如守拙归园田的恬淡轻松;与人比权量力,不如度人自度的豁达明朗。人对于生死、得失、荣辱、富贵、贫贱等等不要看得过重,要克制、忍耐人性中的缺点,豁达地对待这些问题。懂得笑看得失、淡观荣辱的人,才是智者。
勇于承受生命之重
勇敢地去承受生命之重吧,用坚强和勇敢地心来
面对同样的生活,一定可以在迷雾里看到太阳的颜色。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它给予我们只有一次。人间本是一炼狱,我们存于其间,当有承受生命之重的勇气。要勇于直面生活的雨雪风霜,艰难困苦,勇于接受生活的考验。
几年前读《拿破仑传》,我对里面记载的一个故事记忆犹新: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