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浪小说

子浪小说>野心的重要性 > 第十一章 思想常新很关键(第2页)

第十一章 思想常新很关键(第2页)

第四,学会利用工具。在人类的发展史上,现代人之所以比古代人的适应能力强大,在于现代人更加善于利用工具,而现代人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之所以比适应社会、人际关系的能力发展快,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现代人在自然环境的面前比在社会环境里更加善于利用工具。

第五,多参加实践活动。人们适应能力的发展,往往离不开实践的锻炼。书本知识是过去经验的总结,它很可能与不停向前运行的实践之间有相当大的差距。人应该经过实践的锻炼以发展自己的适应能力。

第五节不要盲目跟风

著名作家余华曾说过:“从一条宽广大路出发的人常常走投无路,从一条羊肠小道出发的人却能够走到遥远的天边。”所以耶稣说:“你们要走窄门。”他告诫我们,“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走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得人也少。”这些话背后都蕴藏着一个深刻的道理:做人应该保持自己的个性,不要盲目从众。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你就是你,你无须按照别人的眼光和标准来评判甚至约束自己,你无须总是效仿别人,保持自我的本色,做一个真正的自我,这是最重要的。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面貌都是由自己塑造而成的,如果我们能学会接受自己,看清自己的长处,明白自己的短处,便能踏稳脚步,达到目标。这样就不至于浪费许多时间精力,控制别人对自己的印象。发现自我,秉持本色,这是一个人快乐的要诀。在生活中,你有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场面,大家一起讨论问题,当你的观点与其他人不同时,即使自己是对的,你是否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随大溜”;参加活动,为了和大家保持一致,你是否选择了“委曲求全”。我们总是倾向于相信多数,认为多数人的行为和意见是正确的而怀疑自己的判断。当我们个人的感觉与大多数人不一致时,为了使自己的看法不被别人认为“标新立异”,常常放弃自己的看法,这种现象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从众。

戴尔·卡耐基就这一问题请教过一家石油公司的人事主管,他曾对6万多个求职者进行过面试,并且写过一本《求职六诀》。他认为:“求职者通常犯下的最大错误,就是不能秉持本色。他们总是揣测对方期望得到什么样的答案,而不是直截了当地讲出自己的想法。”但这就错了,谁会要一个货不真、价不实的用品呢?

从众心理到处可见。在市场上,两个距离只有几步远的水果摊,同样的品种、质量和价格。如果甲摊前有一些人购买,乙摊前无人光顾,那么,后面的顾客就会不问青红皂白挤到甲摊去,其心理往往是:甲摊的货色一定比乙摊好,要不怎么有这么多人买?盲从不是灵活,灵活是发自内心的自我表达,而不是盲目地随从别人。

有这样一个民间笑话,讲的是一场多边国际贸易洽谈会正在一艘游船上进行,突然发生了意外事故,游船开始下沉。船长命令大副紧急安排各国谈判代表穿上救生衣离船,可是大副的劝说失败。船长只得亲自出马,他很快就让各国的商人都离船而去。大副惊讶不已。船长解释说:“劝说其实很简单,我告诉英国人说跳水是有益健康的运动;告诉意大利人说,那样做是被禁止的;告诉德国人,那是命令;告诉法国人,那样做很时髦;告诉俄罗斯人说,是革命;告诉美国人说,我已经给他上了保险;告诉中国人说,你看大家都跳水了。”

这则笑话令我们捧腹之余,不难引发有关各国文化差异的思索,从中可以看出中国人虽然灵活。但是比较喜欢盲从他人,不能坚持自己的原则。这个笑话可能有些夸张,但中国人喜欢盲从的特点在生活中也不乏实例。

灵活做人,最容易进入盲从的误区,做人千万不能盲从,那样最容易失去自我。要坚持自己的想法,坚持自己的原则,不要随便就改变了原则。

第六节巧用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它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从问题的相反面深入地进行探索,树立新思想,创立新形象。人们习惯于沿着事物发展的正方向去思考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其实,对于某些问题,尤其是一些特殊问题,从结论往回推,倒过来思考,从求解回到已知条件,反过来想或许会使问题简单化,使解决它变得轻而易举,甚至因此而有所发现,创造出惊天动地的奇迹来,这就是逆向思维的魅力。

在瑞士,一位杰出的企业家在总结自己的经营经验时,不无感慨地说:“市场上,唯一不变的规律,就是市场处在永远变化之中。”企业要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唯一的出路就是不断创新。创新的思维方法有很多,逆向思维就是其中一种。逆向思维的特点在于改变常态思维的轨迹,用新的观点、新的角度和新的方式研究和处理问题,以求产生新的思想。运用逆向思维,最大的敌人是管理者或技术创新人员自己的思维定式和解决问题的模式已经固化,很难改变,总是按照原有的旧套路解决各种管理问题和技术问题,从上到下,从技术人员到操作工人,轻车熟路,与人们的惰性一拍即合。因为用旧套路解决管理问题和技术问题,人人驾轻就熟,没有风险不说,就是出了问题也可以把责任推到方法本身。所以,运用逆向思维进行创新,首先要战胜自己。

日本丰田公司的精细生产方式就是典型的一例。

在汽车的生产管理中,丰田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产品产量如何与市场需求量相吻合,再就是在生产过程中零部件的“过量生产问题”。因为传统的汽车生产方式,都是把零部件加工作为“起点”,前道工序完成后把产品送到后道工序去,一直到总装配线这个“终点”,其结果是前道工序不知道后道工序何时需要多少零部件,很容易造成产品过量生产,使后道工序成为中间仓库,从而加大了生产成本,形成“过量生产”的浪费。如果按照一般人的思维模式解决这类问题,一定是加大市场信息的准确性,加大管理工作中“计划管理”这一环节的精确性。而丰田汽车公司解决这些问题却成功运用了逆向思维和系统思维的方法。其中的关键是彻底改变传统的工艺流程。

丰田公司的副总经理大野先生打破常规,勇敢地采取了“倒着干”的办法,变“终点”为“起点”。即后道工序在需要的时候到前道工序领取所需数量的零部件的方法。因为最后一道工序总装配线,市场营销部门只要给总装配线下达生产计划,指出所需的车种、需要的数量、需要的时间,装配线就可以按计划到前道工序领取各种零部件。这样就使制造工序从后到前倒过来运行,知道原材料供应部门都连锁地、同步地衔接起来,从而恰好准时满足市场需要。即使产品适应了市场,又能将管理工时和生产成本减少到最低限度。大野先生的成功手段就在于战胜自我,适应市场,而不是去适应原来的思维方式和管理模式。

运用逆向思维解决事业困境的事例举不胜举。这些事例告诉我们,如果锅烧开了就要止沸,方法有两个:一种方法是往锅里面加水,另外一种方法是,从灶里抽出柴火,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有异曲同工之妙。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那种一条道走到黑的思维方式,那种不撞南墙不回头的行为方式,是很难成就一番事业的。

其实,每一件事都有利弊两面,我们想要成功,往往只盯住某一个方向前进。有时不妨回头看看,换一个角度,从另一面入手,兴许也能“查漏补缺”,化劣势为优势,那么,离成功也就不远了。

第七节培养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就是怎样学习的能力,就是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概括化了的经验。学习能力是人的能力的一部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直接决定了人进行学习活动时的成效,决定了学习活动的成功概率。现代的资源管理理论认为,学习能力是21世纪人才的重要标志之一。

一个人具有学习能力,那么人生的自由度就大。只要赚钱能学习,那么一个人就可以赚到钱,只要幸福能学习,那么一个人可以幸福,只要谋生手段能学习,一个人就可以得到谋生手段——有可能,我现在认为有可能,什么都是可以学习的,不幸的人只是因为学习能力差而已。学习能力差的第一表现就是不能自我否定。会学习的人,他们欢迎被质疑,因为这样他们可以学到更多的东西。

学习能力差的人还有一个特征,就是行动与思想不能达成一致,他的行为不受头脑所控,当他命令自己要解决一个问题,但他却没有任何行动。

很多因素影响着我们的学习能力,比如环境、家庭、社会等。培养学习能力需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自制力。所谓自制力,就是自我控制的能力,就是一个人对自己思想感情和行为举止的控制能力。一个人要想做成大事,需要有稳定的情绪和成熟的心态。自制力弱的人,对于自己确立的目标常常不能坚持到底,做事容易情绪化,朝三暮四,高兴了就做,不高兴就扔在一边,丝毫没有计划和韧性,不能坚持。这样的人是很难成功的。人的一生中,充满了诱惑。做作业时,看到别人在踢球;上街时,看到自己非常喜欢的东西大减价。这些诱惑中,有的是无害的,有的有一定的伤害,有的却会对我们造成致命的打击。当面对诱惑时,最为有力的支持来自你自己,内心坚定的自制力是抵御引诱的有力武器,它使人从无能为力的受迷惑状态中解脱出来,恢复对自身的控制,重新做自己的主宰。

第二,自信心。人格由多种具体的心理因素所组成,比如说:成就感、荣誉感、责任感、求知欲、自尊心、自信心、自制性等。自信心是人格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什么是自信心呢?简单地说就是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做成某件事的心理品质。自信心使人积极主动地表达自我价值、自我尊重和自我理解。不管是在学习中还是在生活上,自信心对我们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自信心强的人,他会坚定自己的信念,为达到自己的目标而不懈努力;在与人的交往中,能豁达地表达自己,对他人没有攻击性;能够从容地对待失败,不会因失败而放弃自己的信念;在生活和工作中乐于与他人交往,结交大量的朋友。从本质上来说,自信心是取得成功的金钥匙。所以,充满了自信心,学习便成功了一半。但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我们的自信心却无时不被消磨,这就需要我们随时注意增强自己的自信心。

第三,学习兴趣。兴趣是人们努力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倾向,通常表现为人们对某项事物或者某种活动的积极情绪。人的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在人们的实践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兴趣可以使人集中注意,产生愉快、紧张、积极的心理体验。这对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起着非常积极的影响,可以使人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果。著名心理学家杜威就把兴趣看成是活动的原动力。

第四,身体素质。“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身体素质并不是每天吃两个鸡蛋,早晚喝两杯牛奶,或者再喝点营养品就能提高的,要想提高我们的身体素质,增强我们的机体活力,就必须通过一定量的体育锻炼才能达到。

总之,学习是我们汲取知识的重要手段,我们只有增强自己的学习能力,才能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站稳脚,实现自己的理想。

第八节坚持学习,终生受用

“改变”是一切进步的起点。“学习”是改变成功的因素。不要沉湎于过去的成功,趁着还有时间,去学习我们能学会的事。这样,我们才能有良好的观点,才能衡量我们所经历过的变化究竟是正面还是负面的,而且我们所衡量的依据不再是恐惧,反而会是某种机会意识。

面对各种各样来自世界各地并与日俱增的信息量以及这些信息的裂变,“信息社会”的人们真的有些茫然了。今天,学习意味着什么?是以皓首穷经的绝大勇气和毅力去掌握那些无穷无尽的知识吗?人们也疑虑,人在创造出知识又享受了知识带来的种种好处的同时,是否还能驾驭知识?是否可能被知识所奴役,即知识成为人的异化力量?事实表明,这些困惑和担心并非全是多余的。我们不是已经看到,在一个硬盘可以装下一个小型图书馆的同时,学生的书包却越来越大吗?知识的迅速增长和更新,使人不得不在学习上付出更多的努力。经过苦苦探索,人们在“终生教育”问题上达成共识,并使“终生教育”思想成为当代世界的一个重要教育思潮。学习是一个终生的过程,包括人一生的全部时间。学会学习首先就要把学习作为个人的终生需要,学习是现代人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学习是现代人的生活方式。

但是,学什么、怎么学,这些问题更为重要。学什么?应着重于学习有利于提高人的全面素质的知识。怎么学?要着重于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的价值在于把一个人在体力、智力、情绪、伦理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使他成为一个完善的人。所以,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生存是发展的前提,在当今世界学习则是生存的方式。

克服无知,掌握真理,离不开学习。要善于学习,关键是懂得读书。书本知识,是人类思想与智慧的结晶,世界上的大思想家和大发明家,都从书堆中来,再回书堆中去。因书本与人类关联之亲密,所以古来学者多把书本当做人类的朋友看待。史曼儿说得好:“一个人常常靠他所读的书而出名,正像他靠着所交的朋友而出名一样;因为书本和人们一样。也有友谊。一个人应该生活在很好的友伴中间,无论是书还是人。”

善于学习,不仅仅要停留在书本上,还要善于向生活学习,向社会学习。诗人高法莱便把人生当做书本来看,他说:“一个人好像一本书,人诞生,即为书的封面;其洗礼即为题赠;其啼笑即为序言;其童年即为卷首之论见;其生活即为内容;其罪恶即为印误;其忏悔即为书背之勘误表。有大本书,有小册的书,有用牛皮纸印的,有用薄纸的,其内容有值得一读的,有不值得读的。可是最后的一页上,总有一个‘全书完’的字样。”

学习还得注意方法。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实验:当一个人闭起眼睛走路,如果走的是20米的直线,那么无论是谁,最多也只会偏离一米左右。但是,一旦要走100米的直线时,那么很可能到后来就会在原地打转了,虽然自己也会有调整方向的自觉,却无法避免不走曲线的情形,最后只有盲目地绕圈子了。这种现象在人生之中常常发生。关于一个永远在“绕圈子”的人生,有人这么评论道:“每天所做的事就像是演员上了舞台,正在扮演所交代下来的角色罢了。”

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出现这种原地打转的例子。有些人自以为聪明,认为自己已掌握大量的知识,他们不愿意再学习,或者有些看上去在学习,但由于方法不对,目的不对,他们仍然在原有水平上或只在原有水平附近摇摆,但又不愿意承认自己无知,故盲目乱撞,从而出现原地打转的情况。要打破原地打转的局面,需要人们重新审视自我,订正目标,改进方法,善于学习。

从根本上说,现在的社会生活需要每个人都树立终身学习的信念,不能抱着过去的那种认识,只要从大学里出来,混一张文凭,这一辈子就够用了。生活在往前走,你不能在原地打圈圈,你也必须跟着往前走,只有终身学习,不断地去适应生活、创造生活,你的人生才能更有意义,终身学习是一种人生信念。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