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太爷环顾了一下四周,出了道题目:“童子六七人,惟汝狡!”
纪晓岚眼睛一转,说出了下联:“大斧二千石,独公……”
“独公什么?赶快说啊!”
“大人,如果把我的球还给我就是‘独公廉’,要不然就是‘独公……’”纪晓岚故意支支吾吾地不说下去。
县太爷看到这种情形,不由得哈哈大笑,他一边把皮球还给纪晓岚一边笑骂道:“好小子,真有你的!我才不要中了你的圈套,成了‘独公贪’咧!”
(2)警告别人时不要指出缺点,而要强调如果纠正过来会更好
有位公司经理慨叹纠正别人实在难,稍微提醒一下部属,部属不是置之不理,就是越变越坏。这位经理只是指出对方的缺点加以批评而已。他如果换一种方式,强调矫正过来会更好,那就会是另一种情况。
有位足球教练在纠正选手时,不说“不行,不对”而说“大致上不错,但如果再纠正一下……结果会更好”。他并非否定选手,而是先加以肯定再修正。也就是说先满足对方的自尊心,然后再把目标提高。如果只是纠正、警告的话,只会徒然引起选手的反感,不会有何效果可言。
(3)传达坏消息时,要附加一句“令人无法相信”
传达坏消息,心情总是沉重的。所以,这种时候正需要一些思考,否则甚至可能演变成人的生死问题。
直接说“你有什么什么谣言”,前面加一句“虽然我不相信……”那么对方所受到的冲击就会轻很多。有一位初中教师,他对成绩退步的学生说:“实在难以置信,你考这样的分数。”如果老师能换一种方式说话,那位同学下次成绩一定会提高。倘若只是传达事实的话,机器人也办得到,但效果却不会令人十分的满意。但是,“令人难以置信”这句话显示出的则是机械所不具备的机灵。
(4)不小心提到对方的缺点时,要加上赞美的话
想必每个人都曾有过不小心说话伤到刘方或对对方不礼貌的时候。话一旦说出来就无法收回,当场气氛就不好了。这种情形大多数人会连忙辩解,或者换上温和一点的措辞,这实在不是好方法,因为对方认为你心里这么想才会出言不逊。这种时候不要去否定刚才说出来的话,要尽量沉着,若无其事地附带说道:“这就是你吸引我的地方,但是,你也有什么什么优点,所以表面上的缺点更显得有人性”人对别人说过的话总是对最后的结论印象最深刻,附加赞美的话,对方便认为结论是赞美的,即使前面说过令人不愉快的话,也就不会计较了。
(5)假托第三者传达对对方的批评可以一石二鸟
某企业的经理说,他的公司有几位兼职的女职员言谈很不高雅,甚至对他这个上司说起话来像对待朋友一样。有一天,他告诉一个已经任职两三年的女职员:“最近的年轻人说话有点随便,请你代我转告一下好吗?”结果却很令人意外。那几个兼职的女职员谈吐多少有所改善,而那个负责转告的女职员对自己的谈吐最为小心翼翼。恐怕是“最近的年轻人”这句话让那个女职员觉得自己也包括在内。
这个女职员的情形,连主管也意想不到。这也可以用做批评别人时的方法,也就是说托诸“第三者”而不要直接批评,如此一来,对方就会虚心接受而不太会产生反感。但是这种托诸“第三者”的批评,要掌握好尺度,不要太过明显,让人觉得像“指桑骂槐”就不好了,这一点应当多加注意。
虽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但在现实中,真正乐于听取逆耳忠言的寥寥无几。在人情关系学中,要注意尊重他人,即使是指责批评,也要加以包装和修饰,这样对方便容易接受。
38、旁敲侧击,巧妙暗示
遇到尴尬场面时,直言直语有时未必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相反,甚至有可能引起别人的反感,无论怎样妥善的处理,总会在心理、感情上留下一层阴影。最好的办法是你不妨另辟蹊径,巧妙暗示,旁敲侧击,用委婉的“行针”,去刺痛他的“穴位”。
有一家公司的餐饮部,伙食很差,收费却很贵,职员们经常抱怨吃得不好,甚至还骂餐厅负责人。
有一回,一位职员买了一份菜后叫起来。他用手指捏着一条鱼的尾巴,从盘中提起来,向餐厅负责人喊道:“喂,你过来问问这条鱼吧,它的肉上哪儿去啦?!”
在与人说话时,难免会遇到别人的刁难,面对他人的咄咄逼人之势,我们是怒发冲冠把话说绝说死呢?还是点到为止?这就要懂得说话的细节,给对方留有一点余地,又让对方知难而退。
法国著名的革命家、空想共产主义者弗朗斯瓦·诺埃尔·巴贝夫1797年在凡多姆高等法院法庭上受审时辩护说:“当我第一次受审时,我曾隆重地提出保证,我要伟大地、庄严地来维护我们的事业,这样,我才对得起法国的真诚朋友,我才对得起自己。我一定会遵守我的诺言……”
“自由的精神,我是多么感激你!因为你使我处于比所有其他的人更为自由的地位。我之所以是更为自由,正是因为我身上背着铁链。我所要完成的任务是多么美好!我所维护的事业是多么崇高!它只许我说出真理——这也正是我要的。即使我的内心感觉没有对我指点出真理,这项事业会迫使我说纯粹的真理。正是因为我身上背着铁链,我在无数被压迫者和受难者之前有发表自由意见的优先权……”
“我们虽然关在人笼里,并忍受着残酷的折磨,但只要我们还能得到那崇高的事业的支持,我们便有责任公开宣布我们所热爱的真理……”
巴贝夫就这样在法庭上宣扬革命理想,他的这种充满战斗激情的语言,人人都懂得他所讲的内容,但也没有明说,却不失其雄辩的力量。
说话本应准确、清楚。但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许多话是具有模糊性的。因为现实生活中有些话不必要、也不便于说得太实太死。
小王是一公司的中级职员,他的心地是公认地“好”,可却一直升不了职。和他同年龄、同时进公司的同事,不是外调独当一面,就是成了他的顶头上司。另外,别人虽然都称赞他“好”,但他的朋友并不多,不但下了班没有“应酬”,在公司里也常独来独往,好像不大受欢迎的样子……
其实小王能力并不差,也有相当好的观察、分析能力,问题是,他说话太直了,总是直言直语,不加修饰,于是直接、间接地影响了他的人际关系。
一个财主晚年得子,不胜高兴。孩子满月那天,大家都来祝贺。财主问客人甲说:“这孩子将来会怎么样?”客人甲说:“这孩子将来能当大官!”财主大喜,给了赏钱。财主问第二个客人乙,客人乙说:“这个孩子将来要发大财!”财主又赏了钱。财主又问第三个客人丙,客人丙说:“这个孩子将来要死的。”财主气极了,把他打了一顿。说假话的得钱,说真话的挨打。既不愿说假话,又不愿挨打,怎么办?只好说:“啊呀,哈哈,啊哈,这孩子吗?哈哈……”
言而不尽意是人生的一大憾事,但有时候却又不能尽意,“犹抱琵琶半遮面”是最理想的一种效果,它既不得罪人,也不会让人穷追猛打。最会说话的人,知道有些话是不能说的,委婉含蓄无疑是他们的一大“招数”。他们用委婉含蓄的话语,既坚持了自己的原则,又不会令人听着太过难堪,其积极效果不言自明。
39、成全别人的好胜心
不是谁都明白“成全”一词的重要性,也不是谁都会懂在成全别人的背后,即将成全的是我们自己。生活中就是有些人,无理争三分,得理不让人,小肚鸡肠。相反,有些人真理在握,不吭不响,得理也让人三分,显得绰约柔顺,君子风度。前者往往是生活中的不安定因素,后者则具有一种天然的向心力;一个活得叽叽喳喳,一个活得自然潇洒。有理,没理,饶人,不饶人,一般都是在是非场上、论辩之中。假如是重大的或重要的是非问题,自然应当不失原则地论个青红皂白,甚至为追求真理而献身。但日常生活中,也包括工作中,往往为一些非原则问题、鸡毛蒜皮的问题争得不亦乐乎,以至于非得决一雌雄才算罢休。越是这样的人越被别人瞧不起。
争强好胜是人的天性。对于别人的好胜心,我们不要极力排斥,更不要置之不理。相反,应该学会成全别人的好胜心。
学生们对一位新来的老师感到有些好奇和畏惧。因此这位老师故意在课堂上说:“我的字写得不好看,板书更差,小学时我的书法都不及格。”以此博得学生一笑,为的是很快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有时他也会说:“如何,我的领带漂亮吗?”学生就会暗暗在心里想:“这老师真有趣,尽注意些小事,可见老师也是凡人。”学生的心情一下子放松了,便对老师产生了亲切感。
与有自卑心理和戒备心的人交谈是很困难的,尤其在社会地位有差距时,对方在居下的位置上心中会有胆怯感。此时对方心理上自然会筑起一堵防御墙,首先让对方树立“自己不比别人差”的观念,这一点很重要。
美国华盛顿特区有一位名演员,他是出名的花花公子,一位曾经被他追求过的女性回忆说:“若是他触动了我的‘母性’本能,我就凡心大动。他往往会说:‘我真笨,连衬衫都穿不好。’”这位男演员就是利用母性本能,博得女人欢心的。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