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空:在五阴法,了知当体全空。《心经》中“照见五蕴皆空”,就是这个意义。这个法空的道理,就是实相。由于破除无明惑,证得实相,所以说“度一切苦厄”。
实相者,法身理体,圆离生灭断常空有等相,而为一切诸相之本,最为真实,故名实相。此之实相,生佛同具。而凡夫二乘,由迷背故,不能得其受用。喻如衣里明珠,由不知故,不免贫穷。非曰在迷凡夫与证真谛之二乘,无此理体也。
实相:就是法身理体,圆离生灭、断常、空有等相,而为一切诸相的根本,最为真实,所以名为实相。这个实相,众生与佛陀共同具备。而凡夫、二乘人,由于迷惑背离的缘故,不能得到实相的受用。比如自己的衣服里有明珠,由于自己不知道的缘故,不免受贫穷之苦。不是说迷惑凡夫与证得真谛的二乘人,没有这个实相理体。
悟者,了了分明,如开门见山,拨云见月。又如明眼之人,亲见归路。亦如久贫之士,忽开宝藏。
觉悟的人,了了分明,如开门见山,拨云见月。又如同明眼的人,亲自见到归家之路。也如同长久贫穷的人,忽然打开宝藏。
证者如就路还家,息步安坐。亦如持此藏宝,随意受用。悟则大心凡夫,能与佛同。证则初地不知二地举足下足之处。识此悟证之义,自然不起上慢,不生退屈。而求生净土之心,万牛亦难挽回矣。
证悟的人,如同顺路回家,止步安坐。也如同手持这个宝藏,随意得受用。说“悟得”,那么有上根的凡夫,能够与佛相同。至于“证得”,那么初地之人尚不知二地之人抬腿落脚的地方(凡夫证得实相谈何容易)。认识到“悟证”二字的意义与区别,自然不会生起增上慢,不生退屈之心。而求生净土之心,就是万牛也难以挽回了。
又凡钞录文字,必须谛审精详,不可粗略了事。弥陀要解序,经成时大师节略,语句便不圆润。而末后云,不敢与二翁竞异,亦不必与二翁强同,譬如侧看成峰,横看成岭,纵皆不尽庐山真境,要不失为各各亲见庐山而已。时师略去此譬,不必与二翁强同之必字,讹作敢字,便成我慢自大,藐视二翁。意中便有二翁所注违经,不敢依从之义。并与下譬相反。实为冤诬蕅益,贻误后学,读之令人痛心疾首。
又者,凡是钞录文字,必须要谛审精详明确,不可以粗略马虎了事。《弥陀要解序》,经过成时大师的节略,语句便不够圆润。而最后说:“不敢与二翁竞异,亦不必与二翁强同,譬如侧看成峰,横看成岭,纵皆不尽庐山真境,要不失为各各亲见庐山而已”。成时法师略去了这个譬喻,“不必与二翁强同”的“必”字,错用为“敢”字,就成为我慢自大,藐视莲池、幽溪二位大师了。语意中就有莲池、幽溪大师的注解违背经义,不敢依从的意思。而且与下面的譬喻相反。实在是冤枉诬谄了蕅益大师,贻误后学之人,读后令人痛心疾首。
今之时,是何时也。南北相攻,中外相敌。三四年来,人死四五千万。自有生民以来,未闻有如此之惨凄者。又复风吹,水冲,地震,瘟疫,各处频频见告。又兼水旱,不一年中,每兼受其灾。诸物之贵,比昔几倍。
现在这个时候,是什么时候呢?南方北方相互攻打,中国外国互为仇敌。三四年来,人死了有四五千万。自有人类以来,从未听说过如此的惨凄啊!又有风吹、水冲、地震、瘟疫这些自然灾害,各个地方,也频频见告。又兼水灾旱灾,不到一年中,每每兼受几场灾害。物价之贵,比过去贵了将近一倍。
当斯时也,幸而得生,敢不竭力专修净业,以期往生净土乎。敢以幸得之身,游逸其志,不注定一法,而泛泛然致力于不契时机之法门乎。倘或一息不来,而欲再闻如此之径直法门,恐无有如是之侥幸也已。
在这个时候,幸而还活着,怎敢不竭尽全力来专修净业,以期往生净土呢?怎敢以万幸得到的人身,游乐放逸自己的志向,不注重固定在一个法门,而泛泛然想致力于不契时机的法门呢?倘若一口气不来,而想要再听到如此直接的法门,恐怕没有这样侥幸了啊!复永嘉某居士书六
(光)既无学问,又无色力。若说话过多,目即发赤,而难观字矣,何可讲经。况现有刻书一事,万不能假手于人。
我既没有学问,也没有气力。如果说话太多,眼睛就发红,就很难看清字了,怎么可以讲经。何况现在有刻书这一件事,绝对不能委托别人来做。
即无一事,亦不能应此事。汝所说之语,乃是为土木形骸装金,听得甚好。倘令人识破,则不值半文矣。已后不可如此说话,免令(光)生惭愧,而人见讥诮(qiào)也。
就是没有什么事,也不能答应这件事。你所说的话,是为土塑木雕的形体装金,听是很好听。倘若让人看破,就不值半文钱了。以后不可以这样说话,免得令我生惭愧,而被他人讥讽。
学道之人,道念重一分,则凡情轻一分,此必然之势也。然未断惑之人,常须努力。若一放纵,旧病定至复发。见思惑断尽者,才好任运腾骧(xiāng),无须制束摄持也。
修学佛道的人,心中道念重一分,那么凡情就轻一分,这是必然的趋势。然而没有断惑的人必须常常努力。如果一放纵,旧病(指凡夫的习气毛病)就一定会复发。见思惑断尽的圣者才可以任运随缘地发挥,不一定要克制约束收摄自心来修持。
人家欲兴,必由家规严整始。人家欲败,必由家规颓废始。欲子弟成人,须从自己所作所为,有法有则,能为子弟作榜样始。此一定之理。
一个家庭要想兴旺,必定从严整家规开始。一个家庭将要败落,必定从家规颓废开始。想让子弟成人,必须让自己的所作所为遵守一定的法规原则,能为子弟作榜样开始,这是必然的道理。
今欲从省事省力处起手,当以因果报应为先入之言。使其习以成性,庶后来不至大有走作。此淑世善民,齐家教子之第一妙法也。
现在如果想从省事省力的地方着手教育,应当以因果报应的道理作为他的启蒙教育,使他习惯成自然的性情,但愿孩子将来为人处事不至于有大的偏差。这确实是挽救世道人心,救化导民众、齐家教子第一等的妙法。
智者大师世称释迦化身。其所证者,谁得而知。然佛为众生现身作则,故即以凡夫自居。其曰我不领众,必净六根者,以己诫人,乃现身说法也。以大师最初志期断惑证真,直登地等(地,十地。等,等觉)。以弘法利生,荒旷自己禅定工夫,故止证得圆五品观行位而已。故曰,损己利人,但登五品。五品者,即随喜,读诵,讲说,兼行六度,正行六度五种耳。
智者大师,世传是释迦牟尼佛化身,他修行所证到的境界,谁能知道呢?然而佛为众生现身作则,所以自居凡夫位。他说“我不领众,必净六根”这句话,是用自己的证量来警诫后人(修行不易,切勿自满而骄),乃是现身说法啊。因为大师发心之初,就立志希望断惑证真,直登地、等(地,十地;等,等觉)的果位。因为自己弘法利生,荒废了自己的禅定工夫,所以只证得圆五品观行位而已。所以他说:“损己利人,但登五品。”五品,即随喜、读诵、讲说、兼行六度、正行六度五种。
圆五品位,圆悟藏性(藏性即实相妙理,在缠名如来藏,出缠名法身。缠即无明,未断,故名在缠)。与佛所悟,了无有二。圆伏见思尘沙无明烦恼,而见惑尚未能断。若断见惑,即证初信。及至七信,则思惑断尽,得六根任运不染六尘之实证,故名六根清净位。又于一一根中,俱能具六根功德,作六根佛事,故亦名六根互用。如法华经法师功德品所说。
圆五品位,圆悟藏性(藏性,即实相妙理。在缠名如来藏,出缠名净法身。缠,即无明。未断,故名在缠)。与佛所悟,一模一样。圆伏见思、尘沙、无明烦恼,而见惑尚未能断。若断见惑,即证初信。等到证得七信,那么思惑烦恼断尽,得六根任运不染六尘的实证,所以名六根清净位。又于一一根之中,都具有其他六根的功德,作六根佛事,也叫六根互用,如《法华经·法师功德品》中所说。
南岳即示居此位。此位之人,不但有大智慧,而且有大神通。其神通又非小乘阿罗汉所能比。故南岳生前殁后,皆有不可思议之事,令人若见若闻,发起信心。
南岳禅师即示居此位。此等位次的人,不但有大智慧,而且有大神通。他的神通不是小乘阿罗汉所能比的。所以南岳禅师生前死后,都有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让看到的人或听到的人,都发起对佛法的信心。
南岳智者,皆法身大士。其实证地位,谁能测其高深。此不过欲勉后世专精学道,而作此曲折耳。岂真止证十信相似位,五品观行位而已耶。
南岳禅师、智者大师,都是法身大士,他们所真实证得的地位,谁有可能猜测到有多深呢?这不过是想勉励后人专精学道,而曲折引领啊。哪里是说他们真是只证到十信相似位、五品观行位啊?
像我们这些平凡无奇、才疏学浅的普通人啊,又怎能与那些高僧大德相提并论呢?所以说,咱们只能本本分分地坚守基本的戒律,全心全意地念诵佛号,并同时修习世间的善行,将此作为辅助修行的法门。只要依照永明延寿大师和莲池祩宏大师所倡导的方法去践行,就一定能够诸事顺遂、无往不利啦!
首先要从自身做起,努力改正过往的恶习,积极培养良善之行,一心一意地念诵阿弥陀佛圣号。对于身边所有的亲朋好友以及有缘结识之人,也应当把这种修行之道传授给他们。不过,如果遇到对佛法持有反对意见的人,可不能强行逼迫人家照做哦。应该怀着怜悯之心看待他们,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和选择嘛。正所谓强扭的瓜不甜,硬是按着牛的头让它吃草,这可是万万行不通的呀!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