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浪小说

子浪小说>印光法师楞严经讲解全集 > 第38章 印光法师文钞白话文解释三十八(第1页)

第38章 印光法师文钞白话文解释三十八(第1页)

温州的灾患,听了以后心中实在悲痛。天灾人祸,没有终极,这实在足以作为“三界无安,犹如火宅“的证明。也实在足以作为信愿念佛,往生西方,最切要的警策啊!

念佛心不归一,由于生死心不切。若作将被水冲火烧,无所救援之想。及将死,将堕地狱之想。则心自归一,无须另求妙法。

念佛时心不能归一,是由于(出离)生死的心不急切。如果将自己想作被大水冲淹,被烈火焚烧而没有人来救援;以及(想作)快死了、将要堕入地狱。那么心自然会归一,不需要另求其他妙法了。

故经中屡云,思地狱苦,发菩提心。此大觉世尊最切要之开示,惜人不肯真实思想耳。地狱之苦,比水火之惨,深无量无边倍。而想水冲火烧则悚然,想地狱则泛然者。一则心力小,不能详悉其苦事。一则亲眼见,不觉毛骨为悚然耳。

所以经中屡屡说道:思地狱苦,发菩提心,这是大觉世尊最切要的开示。可惜人们不肯真实地思维和设想。地狱的痛苦比遭遇水火的惨痛,要深切无量无边倍。然而(人)一想到被水冲被火烧的痛苦就会不寒而栗,想到地狱的痛苦却又泛泛然。这是因为他的心力弱小,对于地狱的苦痛不能详细地了解,而水火的痛苦因为能亲眼看见,所以会禁不住地感到毛骨悚然啊。与弘一上人书

讲起信论,虽不必定宗裂网疏,然决不可谓裂网为非。此决定不易之法也。灵峰着述,千古少有。彼等正眼未开,不知其要,故辄吠影以惑初学。果真具正知见者闻之,则彼之心腹,彻底了知矣。灵峰老人,乃末法绝无而仅有者。其言句理事具足,利益叵测。随人分量,各受其益。

讲《大乘起信论》,虽然不一定要以《大乘起信论裂网疏》为纲宗,然而决不可说《裂网疏》不对。这是决定不可改变的做法。灵峰蕅益大师的着述,千古少有。那些人正法眼没有开启,不能知道这些着述的要义,所以就像冲着影子乱叫的家犬一般妄加评说(家犬只见到主人的影子而没见到主人本人的时候,就误以为是外人而狂吠不已),从而误导了初学(佛法)的人。如果是真正具有正知正见的人听了他们的评说,那么就会彻底明白他们(评说者)心中在想什么了。灵峰老人,是末法时期绝无仅有的祖师。他的言语文句,理事具足,利益难以测度。每个人都可根据自己能力和根机从中受到相应的利益。复法海大师书

座下十余年来,参师访道,自利利他,不胜钦羡。今则放下万缘,一心念佛。以果地觉,为因地心。当必亲证念佛三昧,临终定登上品。但办肯心,决定成就。

您在这十多年中,参访名师道友,自利利他,(对此我)非常钦佩羡慕。现在您放下万缘,一心念佛。以果地觉,为因地心(以阿弥陀佛的果地觉海,为自己因地修行之心),应当必会亲证念佛三昧,临终定能高登上品。只要您发愿(求生),那么决定能够成就。

然世人念佛者多,证三昧者甚少甚少。良由未能通身放下一念单提。故致心与佛难得相应也。座下之放下既真切,决无不得之理。

然而世人念佛的有很多,证得念佛三昧的人却少之又少。实在是由于(他们)没能全身放下,一念单提。从而导致自己的心,与佛很难相应。您既然真切地放下万缘,那么决定没有不得念佛三昧的道理。

所说了生脱死,明心见性,及证道把柄在手等,须稍分别。若按通途教理而修,虽明心见性,去了生死,尚大远在。以明心见性是悟,不是证。今人能悟者尚少,况能证乎。证则惑业净尽,生死之因既断,自不感生死之果矣。

您所说的:“了生脱死,明心见性,以及证道把柄在手”等(几个概念),必须稍微加以分别。如果按照通途教理来修行,即使修到明心见性,距离了生脱死还很远。因为明心见性是开悟,不是实证。现今能够开悟的人尚且很少,何况是实证呢?实证了,则烦恼惑业彻底消灭干净,生死轮回的因既然断除,就自然不会感召生死轮回的果了。

初果七生天上,七返人间,方能断尽见思二惑,而证阿罗汉果。天台示居五品,南岳示居十信。如此大士,尚自隐其本德,示居内外凡位。则证道之说,实非易易。此约通途教理,欲即生证道之难也。

初果须陀洹,要七次生到天上,七次返生人间,才能够断尽见、思二惑,从而证得阿罗汉果。天台智者大师示现所证的位次是圆教五品位,南岳慧思大师示现的位次是圆教的十信位。这样的大菩萨尚且隐藏自己真实的境界,内外都示现于凡位,可见证道的说法,实在不是轻易可以达到啊。这是针对通途教理来说的,想要当生证道是很难的。

若按如来所立之特别法门,生信发愿,念佛求生西方。则上至等觉,下至五逆十恶之流。莫不蒙佛慈力,往生西方。既生西方,则悟道证道,直同拾芥,极速极易。

如果按照如来所立的特别法门,生信发愿,念佛求生西方。那么上至等觉菩萨,下至五逆十恶的众生。没有不蒙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力,往生西方。生到西方以后,悟道证道,就如同捡起草籽一般,极为快速,轻而易举。

座下既专心念佛,于临终不曰往生,而曰可能得证道凭据到手。夫曰证道即已,何得说凭据到手。凭据到手,则不须论。凭据不到手,又将如何。观座下之语意,似是唯止念佛,不生信,不发愿求生。乃禅家以念佛作话头用者,非净土宗信愿行三并行之法也。

您既然专心念佛,却不说临终往生极乐世界,而只是说可能拿到“证道的凭据”。说“证道”就可以了,为什么又说“凭据到手”。凭据能够到手,自然就不必说了。凭据如果没到手,又该怎么办呢?看您话里的意思,似乎唯独只是念佛,然而对于西方极乐不生信心,不发愿往生。这是禅家把念佛当作是看话头来用的做法,而不是净土宗信愿行并行的修行方法啊!

无信愿念佛,虽较参禅看话头功德大。然自未断惑,自力不能了脱。又无信愿,不能蒙佛接引了脱。犹是仗自力之通途法门。其证道也,大非容易。

没有生信发愿的情况下念佛,虽然比参禅看话头的功德大。然而自己没有断除惑业,靠自己力量不能了脱生死;没有生信发愿,也不能蒙佛接引了脱生死。实际上仍然是完全依仗自力修行的通途法门。想要证道,是非常不容易的事。

且勿谓信愿求生为卑劣。华藏海会,同以十大愿王,回向往生,为华严末后一着。况净土诸菩萨祖师,所有言教,皆示信愿求生。何座下自立门庭,不按佛祖之成规乎。

您且不要说生信发愿求生西方是卑下低劣的做法。华藏海会的菩萨们,共同以十大愿王,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作为华严会上的最后一着。况且净土宗的诸位菩萨祖师,所有的言教都指示大众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为什么您要自创新套路,不按佛陀祖师的规矩呢。

且终日终年终身念佛之人,岂可于佛,不行礼敬。十大愿王,礼敬居首。座下一切可以不,礼佛决不可以不。若不礼佛,便难感通。何以故,以身图安逸,心之诚亦末由必致其极也。

再有,整天整年乃至一辈子念佛的人,怎么可以对于佛像,不进行顶礼恭敬呢。十大愿王当中,礼敬诸佛排在第一。您(即使)一切都可以不去做,礼佛决定不可以不做。如果不礼佛,就很难与佛感通了。为什么呢?因为一旦贪图身体安逸,心里的诚敬也就无法保证达到极点了。

善导专修,身业专礼,口业专称,意业专念。念至其极,则心佛外佛,一如不二。其证道也,非自力证道之所能比也。

善导大师的专修,身业专礼,口业专称,意业专念。念到极处,那么心佛外佛,一如不二。这样的证道,不是自力证道所能相比的啊。

古人谓劣夫乘轮宝力,一日可以遍游四大部洲。何得以念佛之特别法门,修通途之自力观行。光虽下愚,不敢肯许。倘以此一尘不染之清净心,圆发三心。则现生亲证三昧,临终往生上品,便可预为座下贺。一得之愚,尚祈矜鉴。

古人说低劣凡夫乘着轮宝的力量,一天当中就可以游遍四大部洲。怎么可借着念佛的特别法门,来修通途的自力观行(按,观,或可作止观解)呢。我虽然下劣愚钝,也不敢赞许肯定这样的做法。倘若用这一尘不染的清净心,圆满地发起至诚心、深心以及回向发愿心。那么这一生可以亲证念佛三昧,临终能够往生上品,我就可以预先为您庆贺了。这是我的一点愚见,请您怜悯鉴察。复王与楫(ji)居士书

光一介庸僧,毫无淑状。一向行乞,亦不能得。遂于大富长者之门,拾取所弃之残羹馊饭,以自滋养。亦有不嫌酸臭者,迫以求施,遂即以此见与。但取彼此相适,并不计余人之所厌闻而不欲见也。

我是一个平庸的僧人,丝毫没有美善的品相。一直以来(在佛法门中)乞讨,也没有什么成就。于是在大富长者的门前,拾取他们所丢弃的残羹馊饭,用来滋养自己。也有不嫌酸臭的人,硬是求我布施,于是我就将所拾的残羹馊饭给他们。只要对方能接受,我就愿意布施,并不在意他人对我所布施的东西是多么厌恶和不想看到。(按,此段是印祖以比喻的方式自谦)

以故一无所宗,二无门庭,三无眷属。并未与人结一同参,立一社会。凡有来者,则令其各尽己分,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信愿念佛,求生西方。即上等天姿,出格学识,亦以此相奉。

所以一没有宗派,二没有门庭,三没有眷属。而且,没有和谁结为同参道友,也没有成立过任何社会团体。凡是来的人,就让他们各尽自己的本分,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信愿念佛,求生西方。即使是有上等的天姿和杰出学识的人,也是以此来奉告他。

喻如童子奉沙,只期摅(shu)我之诚,绝不计及彼之可用与否。不意二字贱名,竟渎阁下之耳。二十日接手书,不胜惭惶惊惧欣慰忧戚之至。以阁下误听人言,误许为法门中人。遂将错就错,陈我劣见于左右,以答谬为称许之意。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