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浪小说

子浪小说>胡同记忆 > 第5部分(第2页)

第5部分(第2页)

1931年9月18日的晚上,梅兰芳在位于北京南城鲜鱼口胡同的中和戏院,演出自己的拿手好戏《宇宙锋》,他依就把自己的悲喜完全地托付给了剧中的赵艳蓉,不曾注意到在二楼包厢就座的一位客人,在戏还没有唱完的时候急忙离开,而就在当晚,爆发了“九一八”事变,那位没有把戏听完的客人就是张学良。

梅兰芳在自己排演的每一出戏里,都是主角,他生活的主角就是戏剧和与之相关的艺术。然而,梅兰芳的戏在一般观众的生活里,却是地道的配角。9月18日那晚,历史以并行不悖的平行线形式向前穿行。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活里过主角瘾,但同时自己还是他人人生情节里的配角,甚至就是个小龙套。这时候,人们必须得分清楚自己和别人的戏,不能演串了,更不能演砸了。

1937年在北京爆发“七七”事变之后,继而上海经过“八一三”战役沦陷。梅兰芳为防遭到日本军方的纠缠,借在1938年同姚玉芙带领承华社赴港演出的机会,与家人在香港干德道8号租了一套公寓居住,整日与画为伴。

动荡、战乱和叫嚣掀翻了民族的沉默,一株梅,仰着血色苍茫的脸,抽出几缕冷淡的笑意,放任青苔似的孤独借宿于自己枯干的枝,梅树在开出花的同时,也落下了病变的叶片。

1941年12月8日,香港在美国珍珠港遭到炮轰的同时陷入战火。梅兰芳在刚刚蓄起胡须以明志的时候,日本司令部已驻扎在九龙半岛饭店,不久日本人找上门来,把他“请”到了半岛饭店呆坐一天。已经身陷樊笼的梅兰芳先让夫人福芝芳带着幼子回到上海,再托朋友把两个儿子带到大后方,自己随后以治病为由也回到上海,住进了租界区。

日本军方很快又出现在梅兰芳家里,日本人“尊重”梅兰芳蓄起胡须不唱戏的志气,但只请他到电台说几句“大东亚共荣圈”、“中日亲善”的话的要求使梅兰芳很难推脱。这时,梅兰芳的表兄弟秦叔忍支给他一招,对于只要打伤寒预防针就会发烧的梅兰芳,借此可以烧到39到40度,甚至昏过去。梅兰芳不但冒险打了伤寒预防针,还准备了几瓶安眠药,如果到时情况不够严重就吞下去。当日本人面对发着高烧的梅兰芳时,无可奈何的摇了摇头并对翻译官竖起了大拇指:“梅兰芳是中国人的这个。”

梅兰芳在日本人民心目中的地位,使日军未敢轻举妄动。

梅兰芳曾先后两次到日本演出,1923年日本发生关东大地震,东京和横滨等主要城市因地震引起的海啸、大火,死亡人数达20万人,在世界各国都在向日本发动救援的时候,梅兰芳在北京发起义演,募捐了一万大洋捐给被毁的日本帝国剧场重建。

这个在日本人民的心目中艺术和道德都完美的人,不相信刺刀。梅兰芳并不健壮的身体比一座坚不可摧的城市,更让小鬼子手足无措。

然而战争使梅兰芳失去了收入,在巨大的经济压力下,他卖掉了北京无量大人胡同的房子、卖掉了得来的奖杯,并拿起画笔卖画,以此来养活一家人、一个剧团。梅兰芳没有在抗战时期解雇一个人,他每年还往北京的梨园工会寄钱,等到过年,困窘的梨园同业总能领到“梅大爷”寄来的救命钱。

1945年8月15日,抗日战争结束,梅兰芳剃掉胡须重登舞台。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梅兰芳应邀参加全国第一届文代会。1949年6月23日,在前门火车站的候车室里,市民发现北京的名角儿都来了,他们琢磨来琢磨去,最后想出来了,他们一定是来迎接梅大王。“梅兰芳回来了!”这个消息像一个重磅炸弹投向人群,成千上万的群众涌到前门火车站,又是敲锣又是打鼓,欢迎梅兰芳的归来。

梅兰芳从1932年离开北京,到如今再次回到这里已是18年以后。文代会上,毛泽东得知梅兰芳回京受到盛大的欢迎时笑着对他说:“你的名气比我大哟!”早在解放军进北京城之前,毛泽东在动员大会上就曾经说要战士们提起精神来,等解放了北京就可以听梅兰芳的戏了。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梅兰芳—暗香浮动月黄昏(6)

1949年10月1日,梅兰芳站在天安门的城楼上,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见证人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梅兰芳担任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常委,还担任中国戏曲学院、中国戏曲研究院、中国京剧院的院长,肩负起为京剧事业培养后人的重任。

1951年,周恩来总理拨给梅兰芳位于西城区护国寺甲1号(现9号)的一套住宅,据说这座宅院曾是清朝庆王府的一部分。梅兰芳在这里度过了人生最后的一个十年。

梅兰芳自1949年到1961年过世的这段时间里,从没有吝啬过脸上的笑容,这样的笑容和过去那些年的笑容有着相当明显的区别。在这段时间,梅兰芳完成了他晚年的扛鼎之作—《穆桂英挂帅》,他下矿井、去朝鲜战场前线慰问战士、到农村,梅兰芳从一名旧社会的伶人,真正成为一名人民艺术家。

护国寺街现在像条很多城镇上都有的街道,坑洼的路面上不时被勤快的风带起一阵尘土,三轮车晃悠悠地碾过地上没有被掐灭的烟头,过路的行人捂着嘴、眯起眼,快快地往前走,而很多走在这条路上的五颜六色的人,目的就是为了看一眼梅兰芳纪念馆。

这是一处北京保存最为完好的名人故居,邓小平亲笔题写的《梅兰芳纪念馆》六个烫金大字,时时刻刻向路人昭示着宅院过去的主人在今天这个世界中的分量。老宅的青砖灰瓦平静地接纳每一个探视的目光,一张张图片一件件实物,使人结结实实的感受到了大师的艺术和人格魅力。透过卧室里的那面嵌满了彩色的贝壳图案的玻璃大镜子,使人恍惚觉得里头会再次出现梅兰芳的模样。

梅兰芳的一生,像一场盛大的花期,身体内每一个细胞的花蕾都在天地间尽情地繁荣,他引来时间的浇灌,索性不理会随时凋落的“现实”,不受季节的牵制,时刻等待着世人前来采摘异常鲜艳、饱满的美丽。

。 想看书来

田  汉—细管里吹出的号角(1)

北京交道口地区,有条名字很奇怪的胡同—细管胡同。这条胡同有些年头了,曾叫水塘胡同、堂子巷等,不知从何年何日起,改了这么一个带点洋乐器味儿的名字。在北京景山地区,还有一条小细管胡同,谁知道这两条胡同有什么瓜葛和纠缠。

细管胡同并不细,两辆汽车在胡同内相向行?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