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浪小说

子浪小说>太上老君叫什么名字 > 第41部分(第3页)

第41部分(第3页)

李世民也精明,并没有让手下直接把这二货叉出去叉叉了,要是这样做了,那岂不是成就了这二货的美名,说不定佛经里还会多出一个二货菩萨。

李世民直接跟这二货说,我现在关你七天,七天后杀你,你们佛门不是常说“或遭王难苦,临刑欲寿终,念彼观音力,刀寻段段坏。”吗?我给你七天时间念,念够了再来杀你,看看刀子会不会段段坏。

七天后,李世民又问这二货:“观音念够了吗?念够了就开刀问斩。”

这二货还没蠢到家,经过这七天深思熟虑后终于成功从幼稚园毕业买到了学前班文凭,一脸谄媚的说:“贫僧这七天没念观音,只念陛下。”

李世民浑身一颤,差点没吐出来,被另一个男人基情四射的念叨整整一个礼拜,只要是个正常人都受不了,但是这时再杀他就有欲盖弥彰的嫌疑了。

最终这个二货和尚还是欢欢喜喜的回到了僧团中间做他的弱智团长去了,与观音力没什么关系,纯粹是基神在保佑他。

李世民终其一身都对观世音菩萨不抱什么好感,这个故事里就是以破观世音的护持为乐,谁要这个雌雄莫辩的家伙跟李世民同了一个字的名。

而观世音菩萨自唐后为了避李世民的讳而改叫观音,省略了中间的世字,连菩萨都要为君王避讳改名,那一干修行不圆满的和尚们怎么可能不惧王权?

所以在古印度风靡诸国,惹得万千民众顶礼膜拜,众多国君悉心供养的佛教到了中国就演化成为君王案几上的精致玩物,民众自我安慰的精神鸦片。

老子五千字的道德经奠定了后世中华民族以自己为核心的利益至上原则,对于世事只注重于实际利益,而不是虚无缥缈的口号,神的号召力被削弱到了最低点。

应该说中国人绝大多数打心底是不信神的,所谓的信众多数也只是临时抱佛脚,逢年过节烧个香就算是虔诚了,真的倾家荡产来供佛的狂信徒只会被人当疯子。

比如佛教在中土的传播就是个例子,同样是佛,未来佛弥勒的信众铺天盖地人山人海,过去佛燃灯的信众有几个?

很显然,就算是信佛,华夏百姓也是按照血脉里道门的利益思维来选择的,以利益为重,不会真正的就栽在彼岸回不来了。

道德经就是一本讲述利益争夺的书,而且反复强调的最关键地方就在于怎样才能保证自己的生存权,一个人生存权是一切利益争夺的基础。

所以杜营那个时代西方研究中国文学总是最喜欢研究老子,这完全是源自于他们对于利益争夺的敏感度决定的。

不要以为讲利益就是俗,利益才是人类亘古以来不变的话题,每个人生存都是在努力获得各自的利益。

传统,礼仪,风俗,文化,知识,乃至于宗教都在不断地变化适应当中,只有利益才是人类奋进的原动力,至始至终都没有变过,可以说,只要有人就有利益的争夺,天道是无私的,人道是自私的,利益就是人类自身的道,无可辩驳。

不要被道德经里到处都是的不争言论给误导了,老子所谓的不争,是因为如果你去强行争夺,会付出不成比例的代价,甚至有可能失去自己的生存权。

真要是把自己搞到连命都没有了,还拿什么争?只有在后顾无忧的情况下才能去争,先要保命,再去积攒资本争取,无为无不为就是这个意思。

杜营突然下定决心,他要在古印度传教,把一些后期道教理论传播出去,给毗湿奴添点堵。

………【第八十七章 如何传道?】………

在恒河流域传教,说起来容易,但其实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可以说难如登天。

佛教之所以以后能在古印度很长一段时间内独霸天下,是有其内在原因和基础的,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模仿和超越的,比较起来,佛门起码有四大优势。

第一是由于释迦摩尼佛的身份决定的,他身为本地人,而且出家前是个小国的王储,这就可以很方便的私下跟这些大多只有一座城的县团级国王们作平等交流。

第二点在于继承和发扬,作为毗湿奴的化身,释迦摩尼佛成功收编了古印度的许多神祇加入自己阵营,所以别看佛教这些神祇庞大复杂,但是很多都是从古印度教照搬过去的,并不会让当地人感到突兀和陌生,从而达到使得古印度教徒成功过渡到佛教的目的。

第三点则是释迦摩尼佛大胆继承发扬了古印度的轮回学说,并和因果学说搭配使用,终于使得它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并且最终以超脱因果轮回为目的,很是打动了不少对现实生活状态不满的人,使得他们放弃今生的挣扎,含垢忍辱,去修行来生福报,间接维护了统治阶级的政权稳定,受到权力阶层的一致欢迎。

第四点就是他提倡的供养制度,别以为索取就会让人敬而远之,对于那些做了无数亏心事却又不差钱的人来?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