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城清晨的早朝上,曙光照耀在了奉天殿黄澄澄的琉璃瓦上,折射出绚烂的光线,殿宇重重,楼阁森森。
百官们陆陆续续的走进了大殿,站在了自己的位置上。
东则六部都察院堂上官、十三道掌印御史、通政司、大理寺、太常寺、太仆寺、应天府、翰林院、春坊、光禄寺、钦天监、尚宝司、太医院、五军断事及京县官等人。
西则五军都督、代替锦衣卫指挥的吕朝阳、各卫掌印指挥、给事中、中书舍人等人。
简单来说,东边主要是文官为主,西边主要是武官为主。
朱高燨作为鹰派魁首,武勋代表,自然是站在西侧的最前方。
而令百官们意外的是,东侧的最前方,站着的是被幽禁数月的太子爷朱高炽。
西有祁王,东有太子,二人之间隔得很远,都没有正眼去看对方,但又仿佛形成了天堑,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剧烈的碰撞。
百官们已经嗅到了浓浓的火药味,知道今日的早朝,恐怕会掀起一场巨大的风波。
没过多久,朱棣入殿,坐在了金銮椅上。
百官一拜三叩首,高呼圣躬金安,唯独朱高燨有“祁王不必行礼”的特权,站立作揖,两手抱拳高拱,身子略弯,向皇帝陛下表示敬意。
如鹤立鸡群,显得极为特殊,但对于朝臣来说,似乎心中也没有什么意外的,并不觉得此举过于张狂。
祁王桀骜不驯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但是他这个桀骜不驯,并不是像蓝玉大将军那般的去肆无忌惮的作死,细细想来,祁王的行为虽然张狂,但却从来没有僭越。
他权倾朝野,但未曾独断滥权。
他张狂倨傲,但未曾傲世轻才。
虽然祁王行事风格上有些残忍,但对于麾下效忠的臣子却又平易近人。
这也是为何祁王有那么人去追随的原因,谁不喜欢一个有能力、有权势、对于手底下的人又温和的主公呢。
朱棣坐在了金銮椅上,抬手道:“朕安,诸爱卿平身。”
事实上,上早朝并没有“有本启奏,无本退朝”这句话,最起码在明初是没有的。
这句话既不是宦官说的,也不是皇帝说的,而是戏子说的。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没准当年那位宠幸杨玉环的大唐皇帝李隆基真干过这事,不过没明初显然是有点不现实了。
明初皇帝先是朱元章这个劳模,一年到头就放三天假,分别是春节、冬至、还有他老人家的生日。而朱棣继位后,效彷当年的朱元章,结果差点没给自己累死,明朝的皇帝申请不上朝还要告假,在这种制度下,能说出无事退朝真的不靠谱。
等朱棣的客套话说完以后,朱高炽走出行列,叩首道:“儿臣朱高炽,因身体欠安,近来愈发觉得力不足心,恐耽误国家事宜,请辞去太子之位,望父皇允准!”
此言一出,犹如一枚深水炸弹落入湖中,瞬间便引起了轩然大波,朝臣们炸成了一锅,人都被惊到了。
这怎么不按套路出牌啊,别人都是先寒暄一下烘托气氛,你上来就搞这么大的?
【新章节更新迟缓的问题,在能换源的pp上终于有了解决之道,这里下载pp换源pp,同时查看本书在多个站点的最新章节。】
最关键的是,朝臣们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昨夜金川门的兵变,被锦衣卫全力镇压了下来,参与兵变的高层人员,如皇太孙朱瞻基、魏国公徐钦都已经被关押了起来,剩余参与谋反的士卒们也是迷迷湖湖,啥都不知道就被控制了起来。
而负责镇压兵变的锦衣卫、上十二卫,根本不可能泄露口风,知道事情真相的人不会说,而会说的人开不了口,导致这场兵变竟成了一个荒诞的笑话,在无声之间发动,紧接着便以闪电般的速度被镇压,以诡异的方式压了下去。
而朝臣们不知道兵变
的事,走进奉天殿以后两眼一抹黑,便听到了朱高炽请辞太子之位这样的重磅消息,人都惊呆了。
“太子之位已定,不可轻动,不准。”朱棣干脆利落的拒绝了朱胖胖的请辞。
然而朱胖胖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一拜三叩首,高声道:“父皇,儿臣之身体多年劳累,积劳成疾,东宫事务繁杂,儿臣难以胜任,请父皇允准!”
这事,其实就跟重臣请辞一般,讲究个“三辞三留”。
你请辞,我挽留,你再请辞,我再挽留,如此客套三次以后,方才能顺理成章的辞职。这是没写在礼制上的礼制,也是官场上的潜规则,是体面,亦是规矩。
分明恨不得对方早点滚蛋,却依旧要惺惺作态装出“你别走啊你走了我可怎么活啊”的模样。
“朕说了,太子之位已定,国本不可轻动,不准!”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