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试是学政在省各府转悠,时间不定,每府县总有差距。
「这是得上表朝廷。」
布政使也认同道:「堂堂的吕宋府,竟然只有三个秀才,这成何体统啊!」
「只要秀才多了,读书人多了,那么朝廷在吕宋的根基自然就稳了。」
金堡对这话,倒是表示认可。
自古以来,利益最是驱动人心。
大明占据吕宋之后,为了尽快的稳定统治,获取赋税,对
于天主教,西夷,进行了一系列的妥协。
例如,只要不违背法律,就允许天主教自由传播信仰。
建立统治秩序后,吕宋总督府颁布了授田令,急开荒种田,只要报备朝廷,就承认其所有。
其他一系列的减税等,也是常态。
而吕宋之所以能够持续繁荣稳定,为朝廷贡献大量的赋税,根本在于科举制。
即使只是秀才,却依旧享有免除徭役,见官不拜,自由游学,还能领取月例。
更关键的是,能够做官。
吕宋总督府这些年,举办了数次县试、府试,通过的童生(指过县试)达到了百人之多。
这些人都是地方上的大户人家,西夷、土著,汉人都有,可谓是有钱有势。
对于这些人,吕宋总督府一律聘用为官,充斥于整个官场。
秀才更是破例任为知县,震惊整个吕宋。
这样一来,地方利益与总督府利益结合,朝廷统治自然稳如泰山。
但人都是有野望的。
对于庞大的读书群体来说,秀才太少了。
院试的决定权在顺天府,这就容易让吕宋读书人与其对立,对朝廷的统治可不妙。
长此以往,必然就会成为火山口,稍微有点火星就会喷薄而出,危害巨大。
说白了,科举这玩意儿出来后,只能继续前进,不能堵塞,也不能偏心,公正公开,才是维持统治的最佳方法。
例如满清,由于小族临大族的尴尬,所以对于科举的公平更为在意,甚至颁布条例不允许点满人为状元。
在处理科场舞弊,抄家问斩更是不可胜数。
而在元朝呢?
人家干脆施行蒙、汉榜,汉人的份额最少,难度最高,辛苦考取后,地位还比不上色目人。
且科举还只举办了几届就断了。
这一对比,满清简直是活菩萨。
两人定下了心思,立马就着手书写奏疏,并且让一些联合签名,这才上书朝廷。
此事一出,整个吕宋为之欢腾。
无它,秀才名额的扩大,对整个吕宋来说都是好事,因为这意味着权力的蛋糕增加了。
吕宋,马鞍县。
因为此处有一座山林,酷似马鞍,所以县名得此,改之为马鞍县,至于之前的新塞维利亚,就被大家遗忘了。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