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浪小说

子浪小说>崇祯十七年秋笔趣阁 > 第3部分(第2页)

第3部分(第2页)

一时间,王彦心中满是懊悔,两行眼泪涌出,“天啊!我都做了些什么?”他这碗断头饭又怎么吃得下去呢?

大半个时辰后,王彦便被士卒架着拖到营外。

这里已经集结了数千赵军,李闯兵败的消息不胫而走,军中流言飞起,士气低落,军卒们你一言我一语,场面着实混乱。

赵军如今可谓身陷死地,北直隶为建奴所占,山东河南官绅又发动叛乱,已经重新打起明旗,四处抓捕大顺委派的官员,追杀大顺的军队。

环顾四方,赵军已是方圆数百里内唯一的一只大顺军,已是被抛弃的孤军,可谓四面皆敌。

此等时刻,大军要重整士气,正好可借王彦头颅一用。

“开始吧!”一脸寒霜的赵应元对身边小校道。

架着王彦的士卒见了小校眼色,便将他丢在大军之前。

昨日箭伤并未处理,王彦如今失血过多,一丢便倒在地上,但身为堂堂举人,怎么能如此死去,他咬着牙坐了起来,却见一名武士握着一把大刀走来,他知道已经到了最后的时刻。

也好,那就与这个世界告别吧!

王彦忍着疼痛,找准了方向,由坐变跪,郑重的向南遥拜太祖高皇帝,再拜湖广的高堂,而后转过身来向北面跪拜大行皇帝,最后才坐等饮刃。

王彦的举动让举着大刀的武士微微发愣,刀硬是没落下来,赵应元不禁皱了皱眉,而他身后一身着官袍男子亦是眼前一亮,能有此气度,必然是我儒家子弟啊!

第5章 献计谋,拥藩抗清

八月时节,烈阳高照,炙热的天气让人烦躁。天空中不见一丝风,树上的叶子也不见摆动,午时的阳光照下来,着实让人无法忍受。

树林里数千大军或躺或靠的躲在树荫下,一个个俱是没精打采的样子。

在德州地界时,赵应元所部还有一万余众,可如今却只剩下四五千老弱。

四月,山东德州乡绅明朝御史赵继鼎,主事程先贞,大学士谢升之弟谢陛发动叛乱,推举明宗室庆藩奉国中尉朱帅钦为盟主,假称济王,号招远近,山东之地群起响应,一月时间便占领济南,德州,等四十余个州县。大顺在山东的统治瞬间崩塌,闯军主力西撤,赵应元也不得不舍了山东,往西而去。

然而大军还未离开山东地界,便又惊闻李闯再次兵败,还折了蕲候谷英,被清兵一路追杀,遁入山西的消息。

此时李闯在一片石兵败的消息已经传遍北方,大顺朝推行的助饷之策,使得官绅深恶痛绝,河南各地忠于明朝的官绅也乘势拥起,清军趁虚而入,拿下黄河以北的怀庆,彰德,卫辉三府。

西行道路顿时便被阻断,无奈的赵应元只得带着大军在山东与河南之间流串,然而大军得不到补给,加上军中又谣言四起,使得赵部大军逃兵不断,几月间人数便缩水一半。

看着好不容易拉起的人马逐渐减少,赵应元心里满是苦涩。

此时他靠在大树上,铠甲在他身上斜挎着,原来的威严之气以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身的疲惫与颓废。

为这只大军担忧的不止赵应元一人,王彦也在思考着他能做些什么。

他没有死,是源于他读书人的身份。

临斩前他望南而拜的举动,让赵应元身边的杨王休心中戚戚,同为圣人门徒,便将他保了下来。

赵应元如今的处境也确实需要士人辅佐,需要谋士出谋划策,便同意了杨王休的请求,将死刑改为杖二十,免了王彦一死。

虽然侥幸不死,可原本就失血过多的王彦,也被这军杖打得昏死过去,随后伤口溃乱,他又高烧不退,待人清醒时,大军以到了河南境内,也就失去了寻找许嫣嫣的时机。

这让他心中担心,却也没有办法,他腿上箭伤很重,根本不能行走,只得老实的让人抬着随大军行动。

待伤好些,勉强能够下地,已是一个月后,找到人的希望已经不复存在,他便安心下来帮着杨王休处理些营中杂务。

本来王彦就算死也不会从贼的,可是他现在却决定无论如何都要活下来,不使得梦中场景在人间出现。

这两日大军又转回山东地界,营中粮草已经不够三日之食,再得不到粮食,大军必然彻底崩溃,可以说如今已经到了赵军的最后时刻。

赵应元所部虽然还有四五千人,可和所有的农民军一样,其中绝大多数都是老弱妇孺,是赵军的家眷,正真能战之士不过四五百人。

这点人马连大一点的寨子都打不下来,只能从些散落的村落弄点给养,但是天下大乱这么多年,能抢的早被抢完了,四五千张嘴如何够吃呢?

对于如今的情况,王彦心中早就料到,赵军与主力隔绝,已成孤军,想求生,只有投降一途,而与建奴相比,同文同种的大明无疑更容易让其接受,况且赵应元与扬王休都曾是大明官员,一个做过河南副将,一个做过兵备道,如今再降大明两人也容易接受。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