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方法其实很简单,将准备好的稀土精矿和浓硫酸按比例搅拌均匀、反应,然后放入马弗炉中焙烧一段时间。
所得焙烧矿按一定固液比(固体液体比例)和时间进行水浸,分析水浸液和渣中的稀土,钍含量,再计算浸出率和稀土、钍元素在渣中的残留率。
得到这些数据之后,就要开始分析。
对于数据中的稀土,用edta容量法和重量法,而钍元素则用等离子质谱仪检测法。
再通过矿酸比的选择、焙烧温度的确定、焙烧时间的影响、水浸渣的放射性四阶段的结果讨论,就能最终得出适合本地稀土精矿最合适的硫酸低温焙烧分解流程。
在实验之前,数值不是固定的,比如钟白之前提到的150摄氏度~300摄氏度这个范围,只是一个大致的区间,但经过完整的实验环节后,可以将它缩短至诸如180摄氏度~250摄氏度的范围等等。
数据越是精确,那么后期排放的废料污染成分就越精确于某一个数值,直到最后达到最终目的——污染数据低于国家或者欧共体要求,能够减少到这个程度的话,那就等于从根本上解决了堆放废料缴纳处理费那些乱七八糟的问题。
虽然号称“低温”,但实际上整个车间的温度还是挺热的,好在白云鄂博矿区这边是典型的早晚温度低得吓人那种,冬天搞这种实验也算稍微好受一点。
“那么,今天晚上就先到这里吧。”徐光先看了看时间也已经晚上十点钟了,便对已经累得有些变形的同学们说道:“把今天在实验中碰到的一些问题总结一下,明天早晨八点继续实验,每个人都要把今天的数据分析报告在明早做一个简短的总结,嗯……每个人不超过3分钟好了。早点休息吧!”
擦,你都布置了这么多课后作业,这尼玛还怎么让人“早点休息”?
当然,大家吐槽都是在内心的,面上只能乖乖点头走人。
头几天悠闲得甚至只能去打篮球的日程和今天这种累死人的安排相比,无疑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但对于钟白来说,却是无比兴奋的。
今天的实验比想象中的顺利许多,一方面是因为前两天徐光先不断和自己交流的缘故,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余东峰在购买设备的时候加钱了,这些额外的付出显然是有用的,各家厂子都是把自己最优质的产品运送到这儿来的,尽可能避免了因为设备本身质量问题导致的数据偏差。
……
回到房间,徐光先点燃一根香烟坐在沙发上,没有半点睡意,心里却不自觉的莫名激动起来。
从今天晚上的实验来看,数据无疑是喜人的,仅仅使用了三组不同的矿酸比实验,得到的结论就已经大致趋向于钟白之前提供的平面曲线图的函数数据了。
看来,这的确是法国人不知道花费了多少时间后得出来的玩意儿。
徐光先经过下午的交流后,也对注册个人专利没有那么抵触了,但是这个流程他还真没有接触过。
去问钟白吧,倒是显得他这个老学究有点太过于急不可耐,毕竟脸皮薄,他也没想着这会儿把钟白给叫到房间来问问。
就在老院士沉思的时候,敲门声响了。
“哪位?”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