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几天,跃进生产队陆陆续续来了不少“探亲”的人,往年这时候,大多是跃进生产队的社员往外去“探亲”。
说是探亲,其实也就是农村里青黄不接的时候,社员们家里孩子多,为了填饱肚子,厚着脸皮到亲戚家里蹭饭吃。
这时候人大多都穷,自己家里也都过得不好,但只要家里来了人,那怎么也得好好招待着,最起码一天管上一顿干的。
这并不是说这时候的人就多么善良淳朴,这一行为背后也透着农村人心底的打算。
你落难了,我帮助你,以后万一我落难了,你也不能放着我不管不是?
毕竟还是人情社会,要是真有人忘本,那在当地基本上是没法过日子的。
当然了,跃进生产队来的这些“探亲”人,不是真来探亲的,也不是来蹭饭的,他们全都是江坝生产队的!
鲁求英看着手里厚厚一沓子介绍信,也是无奈苦笑,这个蔡队长也是个精细人呐!
李克道当日跟蔡队长商议半天,决定让社员们以探亲的名义几人结伴,搭伙前往跃进生产队。
这人去多了不好,去少了也不像样,最终决定每个生产队出五六个人,总数控制在三十人上下。
而且事先说好,一家最多去一个,去跃进生产队的社员,每人都要拿出三成补助上交大队。
为什么呢?因为去了这么多壮劳力,势必要影响大队的农业生产,这部分钱算是给大队的补偿。
再说,这大队要钱也不是揣自己腰包,蔡队长说了,到时候会拿这钱去公社农机站,请收割机、打稻机来,帮大伙儿干“双抢”。
这样一来,去跃进大队“探亲”,既能改善自家生活条件,还能给集体做贡献,最后还是大伙儿得利,从哪方面讲都是大好事。
中国人做事,讲究一个名正言顺,有蔡队长在后面拿主意,这事情自然就好办的多。
要是还不明白这里的道道,那就好比武周的武则天,送李治的儿子去突厥和亲。
突厥可汗连夜绣“唐”字大旗,发兵百万,誓要南下擒龙、啊不,是奉天靖难!
“说起来,这队长也姓蔡,蔡大妈也姓蔡,他俩说不好还真是一家!”岑济看着河滩上搭工棚的社员们嘴里念叨。
李克道自打江坝生产队的社员们来了,就跟刘进喜申请调入学校建设队伍。
刘进喜考虑到江坝生产队现在来了这么多人,没个牵头抓总的也不是个办法,便同意李克道的申请。
但他打心底喜欢这个外队的小伙子,为人稳重、做事踏实,如果他是本队的后生就好了!
“大伯,你们就挨着王家二爷的棚继续搭,这里地势高,不怕水淹!”
“强子,你过去帮大伯一把,这木料我来扛!”
“五哥!你等会儿,我这边好了就去找你!”
小学工地上,李克道来回穿梭,帮着江坝生产队的社员们忙前忙后。
岑济也带着周能军、大黑蛋,还有从周有才手里要过来的张克清,一起给工棚添砖加瓦。
鉴于人数上的差别,岑济几人的作用约等于气氛组,不过岑济作为校长,也就是此次工程的甲方,那是必不可少的。
“乡亲们,这是跃进大队的青年书记岑书记,也是芙蓉小学的校长,岑校长,大家热烈欢迎岑校长来给我们作指示!”
李克道见岑济来了,带头起哄,非要让岑济给大家讲两句。
“那个、咳咳,学校必须要有教室!”
“还有,那个,嗯,对!文化工作者必须要有文化!”
岑济尴尬地说了几句闲话,突然感觉浑身燥热,怎么感觉这几句话说出来,好像自己离太阳又近了一些。
不过江坝生产队的同志们很是给面子,纷纷把手举过头顶,啪啪鼓起掌来,就差一起涌上来簇拥在太阳、啊不,岑校长周围了。
经过清点,江坝生产队此次共组织社员三十人前来,算上李克道就是三十一人。
经过几天努力,众人在河滩地上搭起了两排工棚,一间伙房、一间厕所。
厕所是光明生产队“援建”的,当然不是无偿的,因为他们队里菜地多,厕所建好了方便他们沤肥。
岑济本打算让刘拐子过来烧饭,但考虑到新校址距离老学校有个两里路,让刘拐子天天这么一瘸一拐的来回跑,岑济也实在是于心不忍。
便跟光明生产队的夏老四说好,平时给学校食堂送菜的时候,也顺便给工地伙房也送一份。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