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浪小说

子浪小说>菊花醉主题曲 > 第75部分(第2页)

第75部分(第2页)

在喀什噶尔的老城里,在报社的那间我睡了近二百天的土房里,我开始了《菊花醉》的构思。当然,那时的书名并不叫《菊花醉》,甚至于还没有一个正式的名字。我的初衷是写一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奇书,是关于茶叶商人的传奇之书,也是中国茶叶命运的传奇之书。我要让每一个喝茶叶或者不喝茶叶的中国读者都知道,英国的红茶是怎么回事,印度的红茶又是怎么回事。

安徽祁门的胡氏家族,曾经成功地把武夷红茶移种成祁门红茶,并且把茶叶的种植与加工技术传授到了高加索与东南亚一带;湖南安化的茶叶工人,更是印度阿萨姆茶园的奠基人。

因为茶叶,陕甘与新疆的经济曾受到过毁灭性的打击,加上太平天国运动,更是使新疆的危局雪上加霜,最终导致四十四万平方公里土地,沦入俄国沙皇的版图之内。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菊花醉》后记(4)

可是,刚刚起草了个雏形,由于工作与生活的波折变动,只好放下了。

辗转曲折地来到了宁夏客居之后,随着素材的积累,对写书有了新的想法。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西北的文学圈以及西北的作家,对商贸类的东西不太感兴趣,很少有人愿意写这类的小说。

其实,在我们看来,西北人生活的精华,不完全在于荒凉与贫困,那只是表象的东西。西北有着丰厚的文学资源,那就是商贸素材。这个意思,我们已经在第一部小说《金羊毛》(2003年1月,已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里说过了。为了这个愿望,我们计划写作三个西北洋人的大买办,再现一个世纪前的西北商战风云。

因为《金羊毛》的出现,使《菊花醉》孕育在先,却出世在后。这也说明我们对这部小说寄予了更大的希望。

说到我们,是指我的合作者唐羽萱女士。可以说,尽管这三部曲(第三部已完成大纲)孕育在我,但若没有她的合作,是不可能问世的。

2002年7月,我们从武汉回来之后,我又去了一趟新疆,专门为修改《菊花醉》补充素材。故地重游,觉今是而昨非。乌鲁木齐火车站正在大拆大建,去喀什也有非常舒服的火车坐了。想起十几年前去南疆,一辆破旧的大巴,载着一车人与羊(维族老乡的),颠簸了三天才到,便大发了一通感慨。

我们要专门辟出一节来,对有关的先生与朋友表示感谢。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就像好来坞的明星们在获得奥斯卡奖之后,也不能免俗地要念一通表扬稿。我们不知道别的作家是如何写作的,但我们清楚,自己的写作是离不开朋友与先生们的帮助与扶持的。

我们从自己的切身体会中,深深地感到,写作不是一个人的事情,也无法做到绝对的私人化。如果谁硬要说自己就是私人化写作,那只能说明他是个圣人。

我们首先要感谢的,是《宁夏日报》社的欧阳勇先生,他多年来如一日,对我们的写作与生活始终给予了无私的支持与帮助。他是一个忠诚的朋友,可以信任的朋友。正是从他身上,我们深切地体会到了什么叫美德和侠义。

其次,我们要感谢唐羽萱的六位同学与她们的先生。她们分别是:兰州邮电系统的职工保德花、乔瑞敏、王艳,以及她们的先生魏宏道、金再瑜、曾杰;乌鲁木齐电信系统的职工王丽萍、赵红、沈玉梅与她们的先生高建国、吴军、辛小年。

她们都是普通的劳动者,但她们都具备着传统的美德。由于她们无私而又真挚的人情,使我的新疆之行充满了愉快和舒适。无论是来去经过的兰州,还是乌鲁木齐,都有专人接送,吃住都在她们的家里,陪伴游览名胜古迹,帮助寻找有关书籍资料。使我得以在兰州品尝马子禄的牛肉面、农家小院的百合饭、开着专车出兰州城去吃靖远马芳萍的羊羔肉、夜游四十里黄河风情线;在乌鲁木齐品维吾尔风味、赏维吾尔歌舞、在南山菊花台凭吊历史、追溯往昔。没有她们的帮助与接待,我不知道此次新疆之行会是什么样子,但可以肯定的是,不会如此地顺利与方便。

喀什,是让我魂牵梦萦的地方,我对这块土地有一种莫名的迷恋。那股气息,那股风情,那股异域的感觉;那老城区高高的土楼、窄窄的小巷;那赶着驴车沿街叫卖瓜果与柴草的满面风尘的老汉;那围聚在一堆抢着用熟土豆块蘸着盐碟的巴郎子;那蒙着头巾的老年妇人;那长着美目的青春少女。都让我着迷。艾提尕尔清真寺静穆的尖顶,中亚国际大巴扎的喧嚷市声,都曾使我流连忘返;香妃墓与喀什噶里(突厥语大词典作者)墓,塔什库尔干的公主堡与莎车的阿曼尼莎纪念馆,都曾使我心驰神荡。

张幸运兄并未来喀什火车站接我,使我有一点小小的意外。我们在这里要花点笔墨,描写一下他的生活。

这位老兄,既是一位幸运者,也是一位传奇者。他是陕西周至人氏,少年时因家庭出身,命途多蹇,读了几年书就被迫流浪他乡,辗转来到了南疆莎车县。这里也曾是叶尔羌王国的国都,伟大而美丽的王后阿曼尼莎就是在此生活过,并主持修订创作了音乐史诗《十二木卡姆》。流浪少年张幸运是一个吸足了秦汉文化精华的关中子弟,靠着聪明好学,先是做了赤脚医生,接着做了南疆的蘑菇大王,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事业上有了落脚点,爱情也开始收获,一位美丽的维吾尔姑娘成了他的新娘,而且,很快就诞生了一个非常可爱的小女孩。

按照这条路走下去,我不知道幸运兄今日是否会成为金山之王。但他却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要去当记者,做“吃皇粮”的国家干部。《喀什日报》社公开招考编辑记者,择优录取,他要尝尝当记者的滋味。

没有谁会相信他能够考上,这是一个笑话的素材。然而,他却考上了。一个有名的商人消失了,一个注定不会成为名记者的记者诞生了。

十六年前,正是他在寒冷的黎明,骑着摩托车把我送到返乡的长途汽车站。也正是他,曾经在《喀什日报》社的土坯房里陪伴我度过了近两百个多梦的夜晚。还是他,骑着借来的报社唯一的摩托车,载着我去班超的西域都护府遗址访古。那天遇上了沙尘暴,差点把我们埋在沙漠里。

。 想看书来

《菊花醉》后记(5)

那时,我们青春。那时,我们风华。那时,我们冲动。那时,我们做梦。

可今日,千里来寻故地,只有潺潺流水,还有满目陌生。

幸运兄为何不来接站呢?

带着满腹狐疑,我按他电话里所指示的,花了一元五角钱坐了一辆中巴进城。在市中心人民公园前面的大十字广场下车,立在汽车站牌前等他。喀什噶尔夏日的骄阳,如漂亮女孩的怒火,让人爱恨交加。我孤独地立在站牌下,尽量躲在树荫里。大街上,几乎全是高鼻深目的维吾尔兄弟姐妹,满耳尽是听不懂的语言。我抬起头,就看见了广场上巍然屹立的毛主席塑像。他老人家满面严肃,高高扬起了一只巨大的手臂,在默默地注视着脚下的匆匆忙忙的人流。

大约过了半个多小时,他来了。尽管脸庞仍是旧时模式,可腹部已经高高地隆起,要与孕妇相媲美了。他不修边幅,上身穿一件白色短袖老头衫,有点破旧,下身穿了一条鱼白色的?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