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浪小说

子浪小说>菜根谭人生格言 > 第一篇 解读菜根谭的修身智慧1(第3页)

第一篇 解读菜根谭的修身智慧1(第3页)

是的,生活中“别太放纵自己!”

立身要高一步立

【菜根谭语录】立身不高一步立,如尘里振衣,泥中濯足,如何超达;处世不退一步处,如飞蛾投烛,羝羊触藩,如何安乐。

【释义】立身处世假如不能保持超然态度,就好像在尘土里拍打衣服,在泥水里洗濯双脚,又如何能超凡绝欲出人头地呢?处理人间事物假如不抱多留一些余地态度,那就好比飞蛾扑火,会羊用角去顶撞篱笆,哪里能够使自己的身心都感到安乐愉快呢?

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本身要立得稳站得牢,心地要放得宽要放得高,不可有一般无知无识之辈的俗见,也就是要认识真理修真养性,否则就如同凡夫俗子一般,终身在尘埃泥淖中打滚,这样又如何能成为一个超凡绝俗的伟人呢?尤其待人接物应以谦让为高,因为退一步反而等于进十步。因此为达成目的,绝不可以盲目努力,一定要保持超然的亦子之心,同时也要具有谦虚的修养功夫,然后才能走上人生的光明坦途。俗谚所谓“弓满则折,月满则缺”,这真是一句永恒不变的真理。所以一个人做事一定要看清客观环境,否则如果一味鲁莽,到头来必然受他人的排斥而归于失败。

为什么在现实生活中,多失败者和平庸者呢?首要的方面,在于多数人的立志有问题。十年前,有人问建筑工地上的三个瓦匠:“你们在干什么?”

第一个说:“我在砌砖块。”

第二个说:“我在赚50块钱。”

第三个说:“我在为这个城市建高楼大厦!”

十年后,不同的心态,导致了截然不一的人生结果。第一个人依然是瓦匠,第二个人依然每天为生计而忙碌,第三个人则成为了工程师。

高一步的立身,初始如梦,有梦才会有希望,有希望才会有成功。我们永远不要嘲笑任何人,也不应轻视任何人,要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别人,学会用感恩的情怀去体验生活,用往前看的正面思维去直面人生,战胜自卑和恐惧,克服自我的惰性,发掘自我的潜能,使自我的工作与事业得更有成效。

诸葛亮(字孔明)早年无子,把哥哥诸葛瑾的次子诸葛乔过继后,十分疼爱,视如亲生。他亲自为乔儿改字为伯松。

诸葛亮由于国事、军务集于一身,十分繁忙,很少和妻儿在一起。尽管如此,他从未放松对儿子的教育。他对儿子的各个方面都很关心,但最关心的还是有没有远大志向。人无大志,就没有奋斗目标,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其他一切问题都无从谈起。

因此,他在征战之余,还专门写了《诫子书》,以教导乔儿明志成才。书中写道:君子的所作所为,以宁静来修身养性;以勤俭来培养品德。不把名利看得很淡,就不能明确志向;不甘寂寞,就达不到自己的远大目标。学习必须心静,才能来自学习;不学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知识;没有志向,就学不到真本领。任性放纵,就不能振奋精神,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岁和志向,将随着枯萎的树叶一样萎靡不振,于世无益,这时悲凉地守在家中,就是后悔,哪里还来得及呢?诸葛亮在给儿子的信中,集中讲了“非志无以成才”的深刻道理。诸葛乔谨遵父诫,立志报国,大有长进,很快当上了驸马都尉。

诸葛亮不但教育儿子树立远大志向,而且还特别注意让儿子到艰苦的地方去磨练意志。诸葛亮屯兵汉中时,当时粮草紧缺。运粮要爬山涉水十分艰难。为了锻炼乔儿,诸葛亮把儿子调至汉中,参加运送粮草的工作。诸葛乔风餐露宿,难以忍受,此事不但乔儿一时想不通,就连诸葛瑾也难以理解。

为此,孔明专门给哥哥写了一封信。信中说:我们的儿子诸葛乔,既为驸马都尉,本应留在成都侍候皇帝,但如今战事紧急,所有军中将领的子弟,都要参加押运粮草。我认为,乔儿也应像其他将领子弟一样,参加最艰苦的工作,这样他便可以与诸将子弟共甘苦,与军卒共荣辱,这样才有利于他成长,才是真正地疼爱儿子。孔明的爱子之心,得到了儿子的理解和哥哥的支持。诸葛乔在战火中磨练了意志,增长了才干。

孔明,作为一个封建王朝的开国元勋,重权在握,竟让自己的爱子与士卒一起押运粮草,同甘共苦,实在是难得可贵,令人敬佩。

郭沫若是人们熟知的中国现代大文豪,他小时候十分顽皮。

郭沫若幼年的私塾读书。有一次和同学们偷吃了庙里的桃子。和尚找先生告状,先生追责学生,没人承认。先生说,我出个对子,谁能对上免罚。先生曰: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

郭沫若思索了片刻,对道:他年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先生惊其才华,极为高兴,全体学生都免予处罚。日后更悉心培养郭沫若。郭沫若也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现代中国文学史上的大手笔。

这几则典故,就明明白白地说明立身不高则人行不远的道理。

翻看任何领域的古今中外的名人、成功者的自传、传记,可以说,无一人是不立大志而得以成大业的。高一步立身,能强化自己对社会的责任感,能更严格地磨砺自已、充实自己,能促令自己为人民的事业、国家的利益而去努力拼搏,踏实工作。

要高一步的立身,就不能害怕别人的讥笑嘲讽,因为驳斥那讥笑与嘲讽的最好论据,不是由语言而是由行动来构成的。

因此,在计划自己人生愿望的时候,千万不要害怕描绘蓝图,要给自己制定一个清晰可行的目标,从而努力去实现它。当然,这个目标要难易适度。目标过于简单,举手之劳就能得到,不能达到锻炼意志的目的。当然,目标又不可太高太难,通过努力仍然不能实现,就会令人丧失信心。因此,一定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才能取得成效。一口吃成一个胖子也是行不通的。

谦虚其实是一种人生的自省

【菜根谭语录】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韫珠藏,不可使人易知。

【释义】有道德有修养的君子,他的思想行为应该像青天白日一样光明磊落,没有什么需要隐藏的阴暗行为;而他的才情和能力应该像珍贵的珠宝一样不浅浮外露,从不轻易地向人炫耀。

“心事宜明”是做人的原则,“才华须韫”是做事的原则。人生在世必须面对各种现实问题,可是基于人生而平等,以及人个个都有追求幸福的基本权力,所以任何人都要以诚待人,这样才能避免尔诈我虞。至于说到发挥才华,当然是每个人所应该的,但是假如锋芒毕露炫耀才能,不仅会招致旁人的忌恨,并且会使自己显得轻浮,恃才自售。不过一真正的平等的社会,每个人都有发挥自己才干的机会。假如每个人都使自己的才干深藏不露,那不仅会使他个人空怀才学的悲哀,也是国家社会的一大损失。当然,在一个充满猜忌的环境中,牢记因才招忌的教训,暂时明哲保身玉韫珠藏是可以理解的,但并不是就可以从此永远地消极颓废,一旦时机来临就应发挥才干贡献社会,这就是所谓“邦无道则隐,邦有道则现”的道理。

因此,才智之士,处世务须小心,不要炫耀自己的才能,才能外露时会招忌于人,这是启争之端。对此,庄子的观点也一样,才智人士应知藏锋,而藏锋的妙策,莫过于以“无用”而藏身。

相反,自傲往往惹人讨厌,若因为身居高位而洋洋自得则更其讨厌。所以,不要摆出一副“伟人”架子——这是很令人憎恶的,也不要因为有人羡慕你而不可一世。你越是挖空心思地想得到别人的崇拜,你越不能得到它。崇拜取决于你值不值得别人尊重。你想靠巧取豪夺是不成的,你得名副其实,且有耐心等待它才成。

重要的职位要求你具备相应的威仪和礼仪风采。你只需具备你的职位要求你具备的东西和你用以完成你的职责的东西。不要把什么都做得不留余地,应该一切顺其自然。那些显得特别具有苦干精神的人反倒给人以能力不强难以胜任其工作的感觉。如果你想要成功,要凭你的秉赋,而不是凭你的华而不实的外表。即便是一个国王,他之所以受到尊敬,也应该是由于他本人就当之无愧,而非由于他那些堂而皇之的排场及其它相关因素。

央视《大家》栏目曾做了一期周年特别节目,对一年来采访过的杰出老人作了一个回顾,特别摘取了采访丁肇中、彭桓武、陈省身等大科学家时的情景。

主持人问物理大师丁肇中:“有人说您是一个少见的天才,您自己怎么看?”丁肇中回答:“不是。”主持人又说:“您很有天分,对不对?”丁肇中说:“不,我只是刻苦而已。”主持人采访著名理论物理学家、核物理学家彭桓武,问他:“你觉得自己在两弹一星事业中,处于一个什么位置,起过怎样的作用?”这位曾获过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的老人说:“我只是其中的一员,中国的两弹一星就像一栋房子,我是大门前那两个石头狮子。”节目最后,是主持人采访数学大师陈省身。主持人问:“你觉得自己在哪些方面超越了您的老师、几何学大师嘉当。”陈省身回答:“我并没有超越他。他的数学能力绝对比我高。”

丁肇中、彭桓武、陈省身都是具有世界级影响的人物。丁肇中曾经发现了J粒子,在40岁时就荣获1976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彭桓武是中国两弹一星的技术负责人之一,为我国的军事工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陈省身是20世纪世界最杰出的几何学家,他以对高斯·邦尼公式的证明、对纤维丛几何理论的贡献获得沃尔夫奖(被称为数学家的诺贝尔奖),在世界数学界享有盛誉……他们却是如此的谦虚平和。

我们已习惯把一个人的谦虚当成美德。古往今来,歌颂谦虚的文字汗牛充栋,我们的学校教育也特别强调做人要谦虚谨慎。我们似乎没有想过一个问题:成功者的谦虚是出自做人方面的考虑,还是出于内心对自我的认知?

谦虚其实更多的是一种人生的自省。一个人越是知识渊博、才华出众、成就非凡,他的眼界往往越高,对世界无限、人生有限的认识越深刻,他想做的事与能做的事之间的冲突越尖锐,也越能感到自己做的那点事微不足道。因此,在人们看来已经是非常谦虚的行为,在当事者看来,他自己不过是说了真话。

所以,不要一辈子总是对自己不满意,这是胆小怕事的表现;也不要自满自得,这是愚蠢的表现。过分的自我感觉良好实际上是一种无知,它虽能导致傻瓜般的幸福感,让人得一时之快,但实际上常常有损于名声。它不能鉴定出别人的完美程度,所以总陶醉于自己的平庸。

警告总是有用的,既能帮助事情进展顺利,也能在事情进展不顺利时让我们感到慰藉。如果你对挫折早怀恐惧之心,则挫折来临时,你反倒有恃无恐。荷马也有打瞌睡的时候,亚历山大则因失败而从自我欺骗中警醒过来。事情依环境而定,有时环境助我,有时环境害我。然而,对于一个无可奈何的傻瓜,最空虚的满足也如鲜花一样美好,并可以继续播撒出许多满足的种子。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