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宗明义,先声夺人的技巧
作为会议主持的经理人必须明确开会的目的,把握会议的主题,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成竹在胸,方可临危不乱,游刃有余,不至于处处捉襟见肘,被动挨打。尤其是会议的导入阶段是会议讨论的关键。
开场白不能拖泥带水,既要把开会目的讲明,又要把重点点出,使与会者有思想准备,为领会会议精神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又不能三言两语,草草了事,意不明,言已尽,给人以茫然之感,使与会者不明白会议的议题,失去对会议的兴趣。好的开头可以一下抓住与会者的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吸引人们继续听下去。就像看一部引人入胜的电影,开始就兴味盎然,人们自然急于了解下面的情节。
我们不妨通过一个例子加以说明。李瑞环同志调任天津主管城建的副市长时,上任的第一把火就是拆除临建棚,解决群众住房难的问题。经调查,得知各部门、各系统于当年内都安排了不少住房改造或新建项目,只不过大多是各顾各,考虑自身利益。这样到头来,老百姓还得住临建棚。李瑞环同志决定开个会解决这个问题。他的开场白是这样的:我把各路“诸侯”请来,是以几十万无房群众的名义,向大家借房子。动员大家把准备建房的资金、正在建设的工程、接近完工的房子统统交回市里,由市里统一安排,统一施工,统筹分配,并言明借房和今后还房的优惠比例。这个开场白开门见山,直入主题,让与会者明晰领导决策的决心、决策的目的和决策执行的思路,同时辞情恳切,使人动容,为着天津老百姓的疾苦,与会者深觉责任重大,从而唤起他们尽快落实任务的使命感。
有备而来,自然衔接的技巧
我们开会往往是因为没有找到向人们传递信息和解决问题的更好的途径。正因为如此,会议是为实现某种目的的一种重要形式,要有明确的议题和清晰的程序。会前把你要讲的事情列成提纲,保证会议沿着你的思路一步步进行下去,这实际上就是会议进程的程序。要牢记你希望大家会后知晓的思想或中心议题。你的主持要围绕这一主题。有些经理人为了死死控制住会议的进程,要求秘书为自己写稿子,拉条目,会上拿着讲稿一字一句地读,照本宣科,显得机械呆板。记住,念稿子是场灾难,不要照着念。列出发言提纲,发言时再详细讲,既不脱稿,又能离稿讲话,把讲稿上的内容变成自己的语言,才能令听者觉得亲切自然而非味同嚼蜡,才不至于让人觉得你生拉硬套,不顾会议实际情况只会埋头读稿子。有一年,谭震林同志在湖南攸县蹲点,在一次县社干部会议上,发言的人都是捧着稿子念,枯燥乏味,与会者不是打哈欠,就是抽烟。又一个人讲话念稿子了,念得磕磕巴巴。谭震林打断他,问:你的稿子是谁写的?被问者支支吾吾地承认,是别人帮助起草的。谭震林从衣袋里摸出自己的讲稿说:今天的讲话是你讲,还是别人讲?我都不敢像你那样,三页半的稿子,还要秘书给起草。他接着批评道:官,越当越懒!讲十几分钟的话,都要别人替你写个稿子,这样,不脱离实际才怪!为了给被批评者下台阶,他又说:我打断你的话,很有点不礼貌,为了倡导一种风气,我就要这么做。就是要你知道,这样干是不行的。谭老犀利的话语批评了在某些领导干部中存在的官僚主义作风,同时也告诫我们,要想不照本宣科,就要身体力行,做最充分的准备,保证心中有数。
控制节奏,紧扣主题的技巧
会议的时间有其限度。一般会议的时间以2小时为限度,这是根据人的生理以及心理的条件设定的。超过2小时以上拖拖拉拉、松松散散的会议,只会增加疲劳而不会产生好的效果。为了保证在有限的时间获得满意的结果,作为主持的经理人有责任控制会议的节奏,有张有弛,既使与会者充分交流意见,又要避免发生互相扯皮的现象。
有些发言者话太多。他们喜欢自己说话,似乎要利用每次会议来垄断讨论。对于这种情况,主持人出于对发言者的尊重,一般不应当面直说,而应寻找机会作出巧妙的暗示。如果他发言了,给他适当的时间,然后说,“你提出的几点很好。现在让我们听听其他人的。”以此打断他。如果这一招不灵,就限定时间,比如,每人发言两分钟。若是任由这些口若悬河者不着边际、没完没了地宏篇大论,结束讨论怕是要“等到花儿也谢了”。
有的人不愿在大庭广众之下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习惯于与周围的人窃窃私语,这往往会干扰会议的正常进行。如果,交谈达到必须加以制止的程度时,你可以通过直接提问来试着打断交谈者,也可停止发言,等着他们安静下来。如果这也不管用,你可以对他们说:“如果你们有什么要说的,请大声说出来,好让每个人都能从你们的讨论中获益。”
与会者在针对某个问题展开讨论时,由于各自的学识、背景、素质、经验与价值观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作出的判断、提出的解决方案也不尽相同,与会者往往会各持己见,据理力争。这是讨论深入的表现。但如果意见已趋向集中,这时主持人就应适时终止争辩。否则,针锋相对的双方互不相让,争得面红耳赤,既浪费了时间,又妨碍会议议程的进行。在一些情况下,会议或许会成为发泄私人恩怨的场合,有人会利用它来给部门、企业的工作制造麻烦。作为领导,很可能会成为恶语中伤的对象,遭到攻击,你可能会恼羞成怒,大发雷霆,站出来和对方理论,这实际上已经偏离了会议的主题,不知不觉中正中对方下怀。他的目的就是要让你狼狈不堪,在众人心目中留下一个坏印象。作为会议主持,要保证会议完成既定目的,巧妙的语言技巧可以使你从不利境地中从容地走出来,避免一场无谓的争吵。
有效地控制会议的进程,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使各项活动尽可能地依照事先预定进程推进,不要轻易加以变更。在有限的时间内,围绕主题展开充分讨论,那种天马行空的“座谈”,只会使会议脱离轨道,进程缓慢。作为主持人,可以采用下面的方法来纠正。你可以说:“这是个颇有意思的意见。这对讨论我们的问题适用吗?”这样可能会使对方觉察到离题了,从而回到正道上来。
打破沉默,积极引导的技巧
如果把会议搞成一言堂,主持人在上面唱独角戏,就失去了集思广益、各抒己见的本意,也不利于充分发扬民主。领导的水平并不体现在以个人权威将自己的意图强加于人,虽然要有“惟我独尊”的威仪,但在方法上要注意灵活多变。在会议上要善于提问,积极引导,使会场呈现出一种生动活泼、毫不拘谨的局面,才有可能从各种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与活跃的讨论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无人发言或一部分人毫无反应的现象。无人发言可能是人们对某个问题还似明非明,难于发表看法。你不妨以这样的话语加以点拨:“这个问题正面一时看不清,假如反过来看呢?从它究竟有多少弊端的角度看,是否应下决心解决呢?”
对于沉默不语的人可以试试激将法:“老黄,您今天一言不发,看来是想‘金杯漱口了’!”旁边可能会有人接口:“老黄向来能说会道,今天怎么会甘拜下风呢?”这样一激,老黄还能不一吐宏论吗?或者你可采用迂回方式引他开口:“老黄,你一直保持沉默,是不是身体不舒服?”对方可能会予以反驳,你正好顺水推舟:“那你就是有不同意见了,说出来让大家听听吗?”有时也可以就某人的发言因势利导,引导大家顺此深入讨论:“老郑认为我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不在于严格考勤、考试上,而在于联系实际改进教学方法,说得很有道理。大家对此议论一下吧!”对老郑是个鼓励,大家讨论也有了方向,会议就会深入一步。
主持人打开局面,引导会议进行的技巧水平取决于他的认识水平和良好的思维能力。主持人要能够洞察现场情势,抓住众人共同关心的话题,广开言路。可以身先士卒,带头发言,为他人作好铺垫;也可以语调亲切,言语诙谐,吸引与会者的注意力,使那些持漠然态度者也能积极投入;也可以层层设问,启迪思考,借助“头脑风暴”倾听更多意见。会议局面的展开有赖于经理人的引导能力,但在根本上还在于经理人应具备较好的素质。
善始善终,不留蛇尾的技巧
做什么事情务求善始善终,成功的会议总结方式也很重要。“虎头蛇尾”会令与会者有草草收场之感,该明确的认识还模模糊糊,该布置的任务也没有落实,结果大家觉得无所适从,一切照旧。通过会议要收到的预想效果没有实现,白白浪费时间做了无用功。好的总结方式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强化与会者的记忆,统一认识,并再次鼓动大家的情绪,有效提高会议讨论的质量,巩固讨论业已取得的成果。
可以用总结归纳的方式把会议的主要成果提纲挈领地概括出来,加深与会者的印象。如说:“今天我们学习了×××文件,主要收获是……,弄清了以下问题……。现在,方向已经明确,路子已经找到,让我们今后在各自的岗位上大显身手吧!”这恐怕是最简单、最普遍的总结方式,清楚易懂,对与会者给予有效的指导。
想要一次解决所有问题是大不可能的,也可以用在本次会议中提出而还未得到解决的问题作启发,为下次会议作铺垫。如说:“今天大家提出不少问题,其中‘为什么乱摊派之风屡禁不止?’提得很及时很深刻,只是限于时间,今天没有充分讨论。请大家会后广泛收集材料,深入思考,以便下次再议。”解决原有问题,发现新问题,力求工作中更进一步。
选择符合会议气氛和参加者心理的总结方式,或以豪言壮语鼓舞人心;或感同身受坚定信念;或语意激昂痛陈利弊,这些都有助于强化会议精神,引起与会者的共鸣。如在一次救灾总结讨论会上,主持人最后说:“世上总是好人多,天灾无情人有情,这次抢险救灾中,真正体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一家受灾,千家关怀。这次讨论交流,大家畅谈了许多感人的事迹,使我们体会到了许多崇高思想。愿这种精神进一步发扬,愿我们的社会更加美好!同志们,希望大家都能有所思,有所悟。散会!”
会议结束时下达指令,作出工作布署,往往能令与会者心悦诚服地接受,并在会后立即付诸实施。因为会议讨论的过程,就是一个化解分歧逐渐求得统一的过程。人们对现状有了更为全面、清楚的认识,对问题的解决方案达成了一致意见,领会吸收会议精神也就顺理成章了,经理人在总结中要直陈胸臆,当机立断。这时就不能还讲求含蓄委婉,支支吾吾,或以试探的口气“你看这么办行不行?”你是领导,决策要由你作出,不要给下属留下优柔寡断和做事拖泥带水的印象。
还有的领导喜欢在会议结束时说些“你好我好,大家都好”之类的话,以为这样就维护了上下和气的团结局面;或是夸大其辞,说什么开了一次团结的会、胜利的会,上下一致,绝无二心;或是动辄上纲上线发一通什么对组织的前途命运具有决定意义之类的陈词滥调,这些只会让人觉得你不实事求是,招致反感,久而久之,对浮夸之风推波助澜,不利于好的会风的形成。其实,在总结时只要从实际出发,有成绩讲成绩,有问题讲问题,不但不会破坏组织团结,还会唤起员工的责任感、使命感,关心组织的存亡发展,形成更为强的凝聚力。
经理人要展示自己的公关魅力
有人说:“眼睛可以容纳一个美丽的世界,而嘴巴则能描绘一个精彩的世界。”雨果也说:“语言就是力量。”的确,精妙、高超的语言艺术如前所述是魅力非凡的,也被公认为经理人必备的素质之一。可以想像领导一番充满激情的演说,将会给下属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使内外舆论对他普遍看好。经理人在社交场合幽默机敏,妙语连珠,语言充满情感,耐人寻味,可以缩短彼此之间的距离,控制社交场合气氛,从而结识更多的朋友。
英国著名的宣传理论家弗雷尔说:“如果某一信息中缺乏影响人情感的成分,那么,这种信息只能属于教育活动的范畴。”普列汉诺夫在《论艺术》中也说:“语言对于人们,不只是表现他们的思想才有用,一样地为了表现他们的感情那也是有用的。”美国心理学家哈特曼结合竞选演说进行实验研究,比较情感与理智在选举时对选民们行为态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情感的号召力比理性的号召力大。1986年,菲律宾科·阿基诺在大选中战胜了马科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她的竞选演说充满情感,极富感染力,牢牢抓住了听众的心:“可怜可怜我们的国家吧!可怜可怜我们前途暗淡的孩子们!让我们结束他们的苦难。我呼吁你们,帮助我推翻马科斯政权……”
情感除了通过语言表达之外,还可以通过语音来表达。语调的高低、语速的快慢、语气的轻重、音量的大小、语气的徐疾都能使人感受到情感的冲击。丹纳认为:“人的喜怒哀乐,一切骚扰不宁、起伏不定的情绪,连最微妙的波动,最隐蔽的心情,都能由声音表达出来,而表达的有力、细致、正确,都无与伦比。”据说意大利有一位著名演员,他在台上用悲切沉痛的语气朗诵阿拉伯数字时,坐在台下的听众居然听得潸然泪下。经理人应注意通过声音的高昂、呼吸的急促、音调的低沉、节奏的缓慢,甚至调动喉音以造就气氛——或慷慨激昂、激情振奋,或悲痛深沉、压抑窒息等等,充分体现其情感。
经理人的公关语言要幽默
幽默是人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既受之于天又谋自于心的特有秉性,它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润滑剂,有了它便能冰释误会,稀释责任,和缓气氛,减轻焦躁,缓冲紧张;有了它便能使陌路人相识,孤独者合群,戒备者松懈,对立者为友。心理学家瑟琳说过:“如果你能使一个人对你有好感,那么也就可能使你周围的每一个人甚至是全世界的人,都对你有好感。只要你不是到处与人握手,而是以你的友善、机智、幽默去传播你的信息,那么时空距离就会消失。”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