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张娜联系一下本子上的本籍外地老板,注意用词,主要是动员他们回青山投资建厂,借钱的事只能顺便提一提。
三,马文静负责宣传发动,看看有没有干部职工愿意出钱。不过一切以自愿为前提,不搞任务,不搞摊派。
四是艳秋负责和各个工厂老板联系一下,看看他们有没有意愿投资卢青的修造厂。记住,不是任务,不是摊派,完全自愿。”
“好!”大家纷纷应道。
“等一下,我还有一个问题。”张娜弱弱地问,“卢老板这边,谁去负责?他可是当事人。”
“我自己去!”李振华淡淡道。
这件事,只能他自己去做。
因为此刻,他心中已经有了一个计划。
不是筹集到了钱借给卢青这么简单,而是要开创一个企业治理的新时代。
很多事情,需要向卢青解释,沟通。只能他自己去做。
散会后大家,大家就按照分工各自忙碌去了。
李振华则陷入回忆,开始搜集脑海中记忆的资料。然后拿起纸笔,慢慢撰写修造厂的改造计划书……
时间又过了几天。
还有十天就要到春节了。
张娜前来汇报,打了几十个电话,老板们都很客气,但是没有人拍板,有的说考虑考虑,有的表示过年的时候回来看看再做决定。
这在李振华的意料之中。
毕竟隔着上千公里的路程,如果有人向自己借钱,自己也不会干。
之所以让张娜去干这件事,不过是维护关系的一种手段,目的还是着眼于请他们回来投资建厂。
“张娜,辛苦了!”李振华说道。
马文静汇报,职工们听说要集资,都在议论,从议论的情况看,还是比较看好这件事的,毕竟修造厂的迅猛的发展大家都看在眼里,但是还没有人掏钱,似乎都在观望。
这也在李振华的预料之中。他们或许想投资,但是都不想带头,缺乏的是一根导火索。
唐艳秋汇报,经过连续几天拜访工厂的老板,老板们总的反应是好的,但是仍然没有当场拍板投资,表示要研究一下。
最后,刘德行也来了,汇报了政府经费的筹措方案。
按照刘德行的方案,经费来源主要从压缩各部门的办公室经费,以及业务接待费中得来,总额达到了二十万。
这是目前为止唯一落实的资金。
这样算来,缺口仍然是三十万。
“对不起啊,书记,没能拉来投资!”张娜歉意道。
“没事,这件事,你不用在意,继续和他们保持联系就好!”李振华浑然不在意。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