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浪小说

子浪小说>中国式民工第2部进入美国高中教材 > 第10章 煤矿工人生活实录(第2页)

第10章 煤矿工人生活实录(第2页)

兄弟俩听得是一惊一乍的,这种大起大落的反差没有一定的心理素质是很难承受的。表姐夫看到小哥俩儿直眨巴眼睛有点目瞪口呆,忙笑着转移话题说:“下午你们跟我去山上看一下,到那看看我们这些煤黑子吃的苦,你们以后打工也就会更努力些的。怎么样,也说说你们今后都有什么打算吧?”哥俩儿相视着对望一眼,支支吾吾的无从说起,一想到自己在工厂里起早贪黑无论如何努力也才挣得那点工资,早就窘得满脸通红,哪还好意思张口了。

下午两点多,小凡兄弟与表姐夫一家一起吃过午饭。表姐夫带着兄弟俩出了门。打了个电话,一会就看到一辆运煤的大卡车到了他们面前,表姐夫招呼着兄弟俩上了车。

卡车载着三人,一路颠簸,拐弯绕道向深山里进发。进得山道约摸一千米的样子,就进入一条狭长的山谷开始爬山了。山势陡峭,弯道极多,且山路极为狭小。主要是这小路是从一些悬崖旁边硬打出来的,山势也极其险要。在这样的险要的小路上开这种大卡车,说实话那是随时都得准备英勇就义的,小凡坐在车上随车颠簸前行,时不时的路上一边的树枝擦得车“哗哗”作响,而另一边则是深深的悬崖,一路上都是提心吊胆的。心里暗想:“我的妈啊,要是这个车一个不小心,给翻了下去,怕是妈都来不及叫一声就没命了。这些司机居然还能运满满的一车煤下山。”想到这,他偷偷地瞄了瞄旁边的表姐夫,他居然像没事儿似的与那司机还有说有笑的,显然是早就对这一切都见惯不怪了。

车沿着险要、弯曲而陡峭的山道开了约摸半小时,沿途居然还有很多这样的大卡车进进出出。如果司机看见对面来车,就得老远找一个能错开车的、稍宽一点的地方停下,让运煤车先过。

卡车终于在一个场地稍大的地方停了下来,哥俩儿一直悬着的心这才放了下来,算是平安到达目的地。放眼望去,几乎是在山顶上了。四下灰蒙蒙的一片,远远的向下看去,高低错落的城市建筑便又显得那样的渺小与蒙眬,而一些铁矿工厂所排出的废气四下散播开来,旁边的一些农家房屋顶上被常年飘散落下的粉尘堆积成一种明显的厚厚的灰白粉尘。

再近一些,周围有好些宽阔的地方被平整了,都是用来堆放刚刚从煤洞里挖出来的煤炭,这里堆成了无数个小山丘。场地里好些人背着那种农村用的背篓,或是那种人力两轮车,背出一篓又一篓的煤炭来。

表姐夫带着兄弟俩来到一间用土坯垒成的低矮的房子里,看上去像是工人们的临时宿舍。就算是冬天这如此阴冷的天气里,也老远就能闻到一股霉味与一种说不清的臭味,是汗臭?还是其他味道,已无从细究。里面放的全是用木头钉起来的上下铺,因长年累月的摩擦,用手能触摸到的木头上全是油乎乎的黑色,并泛着亮光,像是从前电线杆子上面刷的黑色绝缘油漆。床铺的木板上铺着一层厚厚的稻草是用来隔凉保暖的,原始时代的取暖设备都在这里再显风采了。行李卷都堆在床铺的一侧,被褥那原有的颜色都已经被煤黑掩盖了,那顽固的侵入就是把床单洗烂也难找回它的本来面目了。床的最下一层堆满了破鞋烂袜子的,可能是被遗忘了很久的缘故,上面落着厚厚的一层灰,开关门的时候那带进的冷风,就能把上面飘浮的灰尘驱赶得四处逃窜。

总之在这个小房间里,只有一种颜色,这里容不得其他颜色的存在,只有煤黑的色彩在这里独占鳌头。

工人们陆陆续续的都上来了。他们两人一个组合,共用一台木板车,前面一人用根粗大的绳子套在身上走在前面拉,后面一个人也使出吃奶的劲在推,这样,满满的一木板车又一木板车的煤炭就推出了洞口,有一些人还是背着满满的一背篓背出来的,然后,去到旁边过秤、记数。他们每人全身上下都是黑黑的一层煤灰。满脸上也都是一层厚厚的,像被那种黑黑的煤炭染上了一层似的,所以牙齿显得格外得白。而就算是在这寒风呼啸的冬天里,他们也是全身在冒着热汗。这让小凡看了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

收工后,有的工人会换件稍稍干净的衣服。但有几个为了省事。甚至是连衣服也懒得换了。直接到旁边水龙头那洗一下手就做饭或是买饭开始吃了起来。

而那双手就算是你用很多的肥皂也似乎总是洗不干净的样子,仍然是那种蜡黄带黑的颜色。

有的工人为了省钱,就在那间低矮的房子里面自己做一点简单的饭菜。或是从家里带来的那种能放很久的咸菜来开胃下饭吃。再不就从附近村民那里买些青菜肉什么的自己做点菜。

旁边有一个大大的水池,而他们拿出来的那种很耐摔的瓷碗让小凡更是看得大吃一惊。

小凡走过去仔细看了看。

那碗上就任凭你怎么冲洗,上面那层应该说是煤炭油灰黏附上的黑黑一层都洗不掉了。工人们似乎并不在意,就用那黑糊糊的碗装饭盛汤,那煤灰,也混在饭菜中,被工人吃下肚去。

而这些挖煤工人长此以往地这样生活,会对身体造成极大的伤害的。

但这些工人那丝毫不以为意的态度令小凡大感诧异。

看着他们捧着黑糊糊黏着一层煤炭油灰的碗,还吃得那样香,而脸上、头上、衣服上,整个都是那种厚厚的煤炭油灰。小凡心中重重地叹了一口气。

这真叫无知者无畏。

他们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为了家、为了孩子、为了生活,或者说为了生存,来做这份苦力。究竟他们是因为没文化、没知识,不知道这样的工作对身体的危害,还是他们明知道,但是因为家庭贫穷的原因,因为没有技术的原因,而只能从事这份工资在当地还算可以,又不需要什么技术与知识的苦力活呢?

正这样出神地想着,突然听到一个女人的声音:“他老弟,今天多亏了你帮我了,不然我就是累死也背不出这么多来。”

“都是生活所迫,说这干啥子嘛,只要是有点生存条件的谁干这个呀,咱不用客套。”

小凡循声望去,只见旁边一个蹲在那里的人在与工友说着话,头上戴着不知什么颜色的围巾,看面孔也难分辨是男是女,只是看到说话时牙齿是白色的在上下活动,再看身材的确是比男人小了一号,虽穿的冬衣显得肥肥大大的,但单薄的身子还是蜷缩在衣服里空荡荡的,那瘦小干枯又满是老趼的手正捧着大碗准备吃那掺杂着煤灰的饭菜。

小凡心下更是吃惊,不由得走过去,弯下身探询地问:“你是女的吗?也在这上工啊?”

女人抬起头,看不到脸上的皱纹与年龄,只有眼睛是亮的,睫毛上厚重的眨动时似乎有灰尘落下:“嗯,我当然是女的了。”

声音不大,但小凡却听得清清楚楚,心下不由大为震惊:“那你能告诉我,你为什么来做这个,要知道男人都很难坚持下去的啊。”

女人没有言语,低下头的同时,小凡看到,她的肩膀有些抖动,再搜寻她的脸,泪水已经顺着脸颊流成两条泥溜儿,泪水流过的地方显出来原来的肤色,黑色的泪珠吧嗒吧嗒落到同样油黑色的碗里,女人沉浸在了无边的痛苦之中。

在她断断续续的讲述中得知:那是在三年前,女人的老公在山西某地做了一名挖矿工人,为了要一男孩,连续生了三个孩子,最小的当时只有三岁,本来靠老公的收入还可勉强度日,但天有不测风云,在一次矿难中老公被困井下,没能生还。

当时听到塌方的消息,井下矿工的妻儿老小聚集在矿口,都眼巴巴地等着救援队伍能够创造奇迹,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消逝,但内心还有希望在支撑,因为不见到尸体,那就是有活着的可能,每当有人从出口抬出来,人们即蜂拥而至,可奇迹没有发生。救援上来的都是具具尸体。焦急迫切的心情这时换来的是撕心裂肺般的剧痛,众多家属都纷纷呼天抢地号啕大哭起来,说起这等生离死别的场面,她此时又忍不住泪流满面。

老公被直挺挺地抬了上来,我冲上前去,看到老公满身的煤灰,与死灰色的脸,忍不住一下跪在老公面前,他死了,给我留下的是三个未成年的孩子等着自己去穿衣喂饭。好在老板(指小凡表姐夫)知道后,出于同情破例收下这个女人,让她去领男人一样的工资,干相对轻便的工作,在各方面都给予极大的照顾,母子四人才得以生存。

这个悲伤的女人在那言辞极为悲痛地诉说着,夹杂着对煤矿上种种制度的喝骂控诉,小凡与小林在那听得半晌都没有了言语来安慰她。

中国小煤矿工人的命运历来如此,一切,都靠命,且完全的是听天由命。命好的,用苦力换回来一些钞票解决家庭开支供养子女读书等问题,命不好的,就只有在下井前求菩萨保佑,哪一天,塌顶透水了,命也就跟着终结了,换来的,也就不过五万八万的钞票。

但纵是如此,去小煤矿下井挖煤赚钱的农村中年男子还是络绎不绝,明知里面死的可能随时都有,但他们仍然是前仆后继,心甘情愿地愿意为这个能补贴家用的工作用命去赌一赌。究其原因,不过就是农村收入实在太低,想出去打工又因文化短缺,找不到工作罢了,因为这些中年男子,除了有一身力气以外,有好一部分人,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完全,自然,就算是去打工,也找不到安全、可靠的工作了,何况,就算是沿海,又有多少安全可靠的工作岗位供他们选择呢?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