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浪小说

子浪小说>成大事者必备十条 > 第六章 巧抓机遇把握住自己命运的航向(第1页)

第六章 巧抓机遇把握住自己命运的航向(第1页)

机遇主要指良好的、有利的机会。人们俗话所说的千载难逢、天赐良机,就是指机遇。机遇的力量是很神奇的,我们都希望在自己人生短短的路途中多多得到它的惠顾,因为,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其实,抓住了机遇,我们也就成功了一半。而把握住机遇的过程,就是走向成功的过程。

敢做别人不敢做的事

平庸的人,总喜欢跟在人后亦步亦趋。但世界上最需要的,却是那些有创造力的人,因为只有他们才能够离开走熟了的途径,抓住机会去闯入新境界,开辟出一番新的事业。

有一种人,他们死死抱住以前的规矩,不敢越雷池一步。在他们眼里世界是静止的,至少变得没有那么快。他们顽固地认为:“这个方法5年前有效,现在当然还有用。”

商鞅提倡变法时,朝廷大臣甘龙反对说:“古代圣人都是不改变民俗而教导他们,智慧的君主也是不变换法令而治理国家,这样不必花费很大的气力就能成功。按照旧的法令办事,官吏熟悉,百姓也习惯,何必搞什么变法呢?”

商鞅反驳说:“平常的人安于老一套习惯,死读书的人沉溺于往日的见闻,靠这两种人做官守法还是可以的,但不能与他们谈日论变法革新的道理,因为他们的思想太保守了。三代不同礼而称王天下,五代不同法而成就霸业,从古到今哪有不变化的道理呢?贤者智人从来都是作法更礼,而愚人不肖者不明变通。才阻挠限制变法!”

大夫杜挚讲不出多少道理,竟一口咬定说:“反正效法古人是无罪的,遵循古礼是不会犯错误的!”对此,商鞍针锋相对地说:“治理国家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更没有一套固定的办法。商汤和周武都没有效法古制,他们却得了天下;夏桀和殷纣没有改变礼法,他们却相继灭亡了。所以说,违反古例不一定错,遵循古法也不一定对!”

秦孝公听后觉得有理有据,便坚决地支持他变法革新。

经过商鞅变法后,秦国逐渐成为七国之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为以后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秦国正因为抓住了机遇,所以才能够最终一统大中华。

古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同样告诉我们做事要敢于打破思维定式,这样,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凡是来到弗里吉亚城的朱庇特神庙的外地人,都会被引导去看戈迪阿斯王的牛车。人们都交口称赞戈迪阿斯王把牛轭系在车辕上的技巧。

“只有很了不起的人才能打出这样的结。”其中有人这样说。

“你说得很对,但是能解开这结的人更加了不起。”庙里的神使说。

“为什么呢?”

“虽然戈迪阿斯不过是弗里吉亚这样一个小国的国王,但是能解开这个结的人,将把全世界变成自己的国家。”神使回答。

此后,每年都有很多人来看戈迪阿斯打的结子。各个国家的王子和政客都想打开这个结,可总是连绳头都找不到,他们根本就不知从何着手。

戈迪阿斯王死了几百年之后,人们只记得他是打那个奇妙结子的人,只记得他的车还停在朱庇特的神庙里,牛轭还是系在车辕的一头。

有一位年轻国王亚历山大,从遥远的马其顿来到弗里吉亚。他征服了整个希腊,他曾率领不多的精兵渡海到过亚洲,并且打败了波斯国王。

“那个奇妙的戈迪阿斯结在什么地方?”他问。

于是他们领他来到朱庇特神庙,那牛车、牛轭和车辕都还原封不动地保留着原样,他看了一眼那个结以后,立即拔出随身佩带的剑,随手一挥,绳应声落地。

神使结结巴巴地说:“是让人们解开,没有人是用剑的!”

年轻的国王不屑的说:“只有敢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才配拥有全世界!!”

一语中的!年轻的国王道出了人世的真理。我们举目四顾,拥有这个世界的人,哪一个不是敢于打破常规的人?

在现实中,许多人习惯了往昔的生活方式,没有认识到创新的可贵,正因为这样,我们也失去了出类拔萃的机会。有人说,创新者头上有一片自己的蓝天,这话没错,因此,让我们摆脱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老思想,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吧!!

如果我们局限于前人的经验,那么吃亏的必然是我们自己。沈括于《梦溪笔谈》中记载了这样一个寓言故事:一个人碰到强盗,双方打斗起来。那个人的长矛和强盗的刀子刚碰到一起,强盗突然把事先含在嘴里的凉水向那人脸上喷了过去,那人心一惊,在这个千钧一发时刻,强盗的刀尖已捅进那人的胸腔。后来,那个受伤未死的人出门,又一次遇到强盗。这个强盗曾听说过以前强盗获胜的事迹,于是也采用相同的办法,但是这次那个人早已经清楚强盗的雕虫小技。强盗虽然把含水的招术学得炉火纯青,但是当他口中的凉水刚喷出来,那个人的的长矛早已经刺穿了他的喉咙。

作者最后写道:强盗的花招像已经用过了的草狗,它的秘密已经泄露。依仗着它取得胜利而失去戒备,最终反而受到它的祸害。

这则寓言告诉人们:老办法不是在每个时候都能使用得上的。我们做事取胜的办法不能一成不变,即便过去多么奏效的办法,也不能永远使用,必然随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机密一旦泄露,就没有一点用处,相反还会成为致命伤。事物无不在一定的条件向反面转化,一次胜利,不等于永远胜利。如果一味因循守旧,反会得到相反的效果。

战国时候,齐将田单以火牛阵大败燕军,就是一个经典的战例。在唐朝时候,房珀想重演火牛阵,却落得笑柄。

安史之乱后,唐太子李亨逃出长安,在灵武即位,称肃宗。李亨经过一番努力后,聚集了一些人马,准备反攻,收复长安。

这时房珀便趁机献策,毛遂自荐,要求统帅大军收复京城。李亨以为他是个文武全才的人,就委任他为两京招讨使。房珀随即号令大军分兵三路,会攻长安。房珀经与亲信幕僚商议后,决定效法古制,以车战对敌。遂将征募来的两千辆牛车排列在中间,两翼用骑兵掩护,浩浩荡荡,向长安进发。一路上烟尘滚滚,旌旗蔽日,杀气腾腾,好不威风。

可是,这老牛拉破车的队伍在对敌作战时,能否发挥其功效呢?除房珀及其幕僚深信不疑而外,其余将领则无不摇头叹息。房珀亲自率领中军,并督促北军,进到咸阳北面的陈涛斜,即与叛军安守忠的骑兵相遇。

这时,房珀本想先稳住阵脚,调整一下队形,再出阵迎战,谁知道这老牛破车慢慢吞吞,很难调动。这边房珀为调整队形吵吵嚷嚷,越整越乱,急得满头大汗,毫无办法。那边安守忠一看对手竟如此用兵,真是喜出望外,忙令部队迅速转到上风的位置,收集柴草,一面乘风纵火,一面擂鼓呐喊。老黄牛哪里经过这种阵势,一见烈焰腾空,又听战鼓声响如雷,吓得四处乱跑。安守忠乘机追杀,唐军大败。房珀慌忙令南路军投入战斗。那些老牛同样经不起人喊马嘶和震耳欲聋的战鼓声,不战自乱,败下阵来。唐军尸横遍野,死伤四万余人。杨希文、刘贵哲投降了叛军,房珀领着几千残败人马向灵武逃去。

他苦思冥想悟出的火牛阵法,就这样被作为笑料录进史册。

前人的经验并不是不能应用,重要的是能否因时制宜,用得合适。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