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浪小说

子浪小说>大明1625是什么意思 > 第64部分(第2页)

第64部分(第2页)

第一百六十三章 再次南征

“诺。”众位大臣恭敬地回答道。

“另外明年朕决定对东吁再次用兵。”朱由校的语气不用质疑。

“陛下,隋朝耗尽民力修大运河,又接连对高句丽等地用兵,导致民不聊生,国家困苦,天下皆反。现在帝国之外有建虏之患,帝国之内天灾瘟疫不断,现在陛下又要对东吁用兵,此绝非明君所为,臣恐怕帝国会重新走上隋亡之路。”乔允升直言道。

“永乐年间,诏定平缅、木邦、孟养、缅甸、八百、车里、老挝、大古剌、底马撒、清定十宣慰司,永乐之后,各宣慰司纷争不断,到明中期,仅余孟养、车里、木邦、老挝、缅甸、八百大甸六宣慰司,传到朕手里,可又还剩下几个?”朱由校严厉地问道。

“百年之后,朕又何面目去见列祖列宗?帝国的确是地大物博,但绝没有一寸土地是多余的。一两百年之后,我们的子孙后代会问谁将这片土地丢掉的?你说他们会怎么说?”朱由校接连问道。

“鹤皋,你说今天的起居注上面会不会写上天启五年,皇上决定对西南用兵,乔允升力阻,致使西南一地丢失的数千里土地再也无法收回?”朱由校问道。

“臣……陛下,臣绝不是这个意思,只是现在还不是用兵的时机。”乔允升脸涨得通红地说道。乔允升没想到朱由校会在这件事情上纲上线,像他这种人是最注重名声的,那怕是百年之后的名声,如果死了还被骂成卖国贼,他只怕死都不会死得安宁。

“你们不想百年之后被人骂成卖国贼,朕也不想百年之后被人戳脊梁骨,所以对西南用兵一事绝不会变,在我大明手里丢掉的领土,绝对要在朕的手里拿回来,朕那怕现在背上穷兵黩武的骂名也无所谓,朕相信百年之后自有公断。此次出兵的费用也会从内努中拨出。”朱由校说道。

“六慰横跨上千里,用兵需几年之功才能结束,消费钱钞更是难以计算,臣以为可以等建虏平定之后,再对西南用兵。”韩爌这时站出来说道。

“朕决定先对孟密和孟养两地用兵,派五万乞活军前往收复两地,收复之后,孟密、孟养、木邦三地合并成立新的缅挝承宣布政使司,袁化中出任缅挝藩司的巡抚,同时从四川、云南两地移民去缅挝,趁兵威正盛,在缅挝实行改土归流,要确保缅挝藩司要永远都属于帝国。”朱由校强调的。

“臣以为东吁不灭,待大军一撤,东吁必定会再次犯边,缅挝藩司恐难自保。”韩爌说道。

“朕会暂时留下五万的乞活军在缅挝,守卫缅挝,确保缅挝完成改土归流。”朱由校说道。

“臣还有一事需启奏陛下。”韩爌说道。

“何事?”朱由校问道。

“关于山西与河北、陕西两地比试之事,臣希望能将比试再延期一年,至明年年底。”韩爌请求道。

“准!”朱由校微笑着说道。

朱由校的比试的目的从明面上来看的确是要取消东林书院,还一个目的就是要逼着文官自己动手清理队伍中的渣渣,如果他们再不愿意自己动手,那他就不介意亲自动手了。

山西与河北、陕西的比试的结果可想而知,山西无论在哪个方面都力压河北和陕西,尤其是在赋税上比河北和山西加起来还多。

山西虽然取消盐专卖,但这部分赋税光是新增加的土地税就足以抹平,对商人实行十五税一之后,山西光几个月的商税就比以往一年所收的税还多。赋税增加了,山西境内的三年义务教育普及速度也非常的快。

而新到任的官员和提拔上来胥吏,现在基本上都不敢贪污受贿,吏治也比其他两省也要清明,而且胥吏的积极性也得到了极大的发挥,朱由校相信,如果明年河北和陕西不改变的话,明年只会输得更惨,山西此时才只是刚刚发力而已。

……

现在黄尊素、左光斗和杨涟三人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现在左光斗和杨涟两人就在西安府就在讨论此事。

“浮丘,现在到了我们必须要改变的时候,如果再不变,明年我们会输得更惨。”杨涟劝说道。

“大洪,你以为该从哪里下手?”左光斗问道。

“第一、整顿吏治,提拔胥吏;第二、勘查田地,摊丁入亩;第三、征收商税,征收矿税。至于兴办乡学到是可以放到后面,如果没有朝廷的支持,光靠陕西一地是无法实行的。”杨涟建议道。

“整顿吏治,提拔胥吏倒是可以,至于其他两项我都知道该如何下手?”左光斗说道。

“我等东林人以天下为己任、不畏权势、敢于訾议朝政而受天下百姓敬仰,今日岂可因事到临头而退缩。”杨涟慷慨说道。杨涟深知左光斗担心的是什么。

“陕西不同于山西,陛下当日在大同之时,挟大败林丹汗之威,迫使晋王同意削藩,而代王和沈王两人此时同在大同,晋王都同意了,两位王爷不得不主动请求陛下削藩,否则他们绝对很难离开大同。而陕西一地,有秦王、肃王、庆王、韩王、端王等五位王爷,尤其端王还是陛下的叔父,陕西藩司的土地有近五成在五位王爷极其家人的手里,这摊丁入亩该如何执行?”左光斗诉苦道。

“浮丘,五位王爷极其家人我们无法动,但是其他人的土地我们还是可以动的,这样最少可以拉近与山西的距离。”杨涟建议道。

“征收商税之事倒是可以按三十税一来征收,但是矿税是我等费尽心力才废除的,今日又要重启,是否不妥?”左光斗说道。

“叶阁老曾言东虏发难,封疆突坏,举国之财不能继辽饷,不得不时时请发内帑,阁老才明白了皇祖的深谋远虑,我也认为征收矿税是没有错的,只是在于用人不当,现在陛下已经调回三省的守备太监,而山西矿税征收皆由当地衙门负责,以前之弊端尽除,可见矿税的征收在人,而不在此策。”杨涟反驳道。

第一百六十四章 分歧

小说巴士玄幻魔法武侠巴士》历史军事》大明1624》《大明1624》正文第164章分歧第164章分歧推荐本书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加入书签杨涟和左光斗虽同属东林党,但两人出身完全不同,在政治主张上肯定有所出入,以前为了对付阉党,东林党团结一致,现在最大的敌人消失了,东林党内部的诉求开始有所不同,这就让两人在一些问题出现了分歧。“大洪,不如我们先从吏治开始,至于征收商税,摊丁入亩等我们逐步推行,如何?”左光斗建议道。对于左光斗的这种态度,杨涟难免有所失望,他无可奈何地说道:“整顿吏治本就是督察院的事,我身为左都御史,责无旁贷,处理完此间的事情之后,我还要去河北藩司一趟,协助黄抚台处理河北之事。”“大洪,我明白你的意思,但你我做事只求仰无愧于天,俯不怍于地而已。”左光斗看着杨涟诚恳地说道。“我出身贫困,自幼求学于外塾,万历二十六年秋,科举失利,曾因贫困差点一命呜呼,才明白民间的疾苦绝不像朝廷粉饰的那样,万历三十二年,我以‘遗才’中得湖广藩司第四十六名举人,从那天我起就对自己说要以帝国兴旺、百姓生计为己任,绝不奉承权贵。从万历三十二年到天启五年,我可以自豪得说一句,我杨涟绝没有做过一件违背良心,违背道义的事情,今陛下励精图治,中兴大明,虽有些事情做得过于激进,但我等身为臣子,岂能不帮陛下分忧解难?”杨涟声音不大,但却说得慷慨激昂。“大洪,我的意思只是说有些事情需从长计议。”左光斗说道。“你是陕西的抚台,陕西一事自然由你做主,我定会从旁全力协助。整顿吏治一事,最多三个月,我会还你一个清明的陕西。”杨涟信誓旦旦地说道。“浮丘在此谢过大洪兄的了。”左光斗诚恳地说道。……杨涟做事雷厉风行,而又果决,在陕西的反腐风暴,一时之间整个陕西官场风声鹤唳,那怕新年将至,整个陕西官场的人都无心过年。当然杨涟做事没有朱由校这么狠,贪污的官员大多都被流放,只有极少的人都被处斩,而陕西一地的王爷在山西一地王爷被削藩之后,在这次反腐风暴中也都变得非常老实。左光斗也学山西从胥吏中提拔了一部分人,然后又从吏部要了一批人来充当山西一地的官员。对于陕西****由校是非常支持的,他甚至派出了《大明帝国报》的记者跟踪报道这件事情。同时朱由校决定在山西和陕西两省各州府县均设置御史台,各地御史台归督察院直属管辖,各地衙门无权干涉御史台的工作。朱由校的决定得到了杨涟的支持和配合,他甚至上奏建议在全国各地都设立御史台。朱由校考虑到此事牵连甚广,决定逐步推进。……陕西在****由校现在正在给乞活军做动员。“在历史曾经有一支军队也叫乞活军,虽然他们完全是由当时的流民组成的,但他们却是中国历史上公认最凶猛强劲的农民部队,为什么乞活军会有这么高的评价?那就只有一点,乞活军的悍不畏死。”朱由校大声对五万乞活军说道。“乞活,顾名思义,乱世中乞求活命自保也,其悲壮凄惨情形可见一斑。当时正处于五胡乱华时期,汉族差点就要亡国灭种了,北方幸存下来的流民为了活下去,他们组建乞活军,在面对敌人的时候,心中仅存一念:敌死我生,所以他们才能让敌人闻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