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是一切追求的基础
没有健康,人生的追求,无论是事业、财富还是爱情终将化为泡影。著名的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曾经称霸美国的石油行业,聚敛了无尽的财富,成为当时的首富。然而由于超常的工作量以及巨大财富带来的紧张与压力,使他在五十多岁时便衰弱成一个老翁,头发脱落,免疫系统失调,骨瘦如柴,身体全面崩溃,巨大的财富于他又何用?只有当他退出了与财富战争,全身心地专注于自己的健康,清心养性,并投身于宗教信仰与人类的福利事业时,他才又一次赢得了生命,并得到九十多岁的高龄。石油大王的经历再一次向世人阐释了健康高财富的真理。
很多人当风华正茂、体态匀称时,对吃什么,怎么吃不大讲究,全然不把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热量多少放在心上,似乎无论怎么吃,身体都能承受;性欲正常时,“性”致所至,纵欲无度,裙红酒绿,尽情欢乐,似乎那标志阳刚之气的雄风,与生俱来,不会枯竭;精力充沛时,不惜吃老本,拼体力,可以挤掉吃饭时间,可以克扣睡眠,夜以继日地透支健康,对健康的潜力开发甚至是掠夺性的,如此等等。健康像水土一样,就这样被流失了,直到千疮百孔,满目疮痍,健康在他们看来,像廉价的消费品,被任意挥霍,直到捉襟见肘。
健全的体魄,乐观积极的心态,敏锐的反应是成就一切宏图伟业的基石,只有不断地投身于健康之旅,你的财富才会倍加,否则,一切将化为空中楼阁。
早在1953年,有远见的世界卫生组织为了唤起人们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和珍爱,就提出了“健康就是金子”的响亮口号,旨在希望人们要像对待金子一样珍爱生命,并作为当年世界卫生组织的主题口号,可见用心之诚。
细想起来,健康比金子还要珍贵,因为健康很难再生或不可再生,一旦失去,再先进的都无法使受损的机体恢复原来的状态,只能是“无可奈何花落去”,而金子却可以“千金散尽还复来”。
但是不少人,包括高知阶层和白领,有一种十分有害的认识误区。认为青壮年正是精力、大展宏图的好时期,应当把宝贵光阴都用在事业上,全然没有珍惜健康的观念。能吃能睡就是没病,有了症状坚持一下就顶过去了,结果病入膏肓时才如梦初醒,但是一切都已经晚了。誉满中外的科学家、事业鼎盛的企业家英年早逝已不是什么新闻了。国家痛失英才,家庭支离破碎,不幸应了中岛宏博士的一句预警:“许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
连大学里的教授学者,商海中的经理、白领竟然都死于对健康的无知,对自己生命的无知,足见我国健康教育的严重滞后和紧迫性。
健康是生命的源泉。失去了健康,会生趣索然,效率锐减。能够有健全的体魄与饱满的精神,在这两者之间,又保持完善平衡,这是一种天大的福份。
健康的生命会大放异彩,而疾病与死亡却会使人生陷入可怕的阴霾。生活中我们常见有作为、有知识、有天才的青年男女,为不良的健康情况所牵绊,以至终身不能酬其壮志,不禁让人扼腕叹惜。而天下最大的失望也莫过于此:自己虽有凌云壮志却没有充分的力量去实现;自己虽有不息的斗志,却没有强健的体魄作为后盾,只能在病痛与死亡中忍受煎熬。
一些人之所以饱尝斗志未酬的痛苦,就是因为他们不良的健康状况使生命之泉干枯。一个专注于工作、应酬,不懂休息、娱乐的人往往会在耗尽精力之后,使事业早趋衰落,因为他缺乏各种不同的精神刺激和生命的养料。调整劳逸关系,无论对于劳心者还是劳力者,都是十分有益的。“单调”是生命的摧残者,凡是成就大事业的人,往往不会整日整夜地埋头蛮干,而是懂得劳逸结合。
一个生活丰富的人往往懂得健康之道,把维护健康看作是生命的崇高责任。试想,一个不爱惜自己生命的人,又怎么会得到生命的报酬呢?只有充沛的生命力,才可以抵抗各种疾病,度过各种难关,迎接一个又一个的挑战。
“只工作不游戏,使得杰克成为一个笨孩子。”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人类有着强烈的游戏本能,游戏也是生命的重要组成,它可以使人的身心趋于健全,提高工作效率。
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每个人都渴望在自己短暂的生命历程中将生命演绎得更辉煌。健康的身心是生命质量的可行保障,一个有一分天才的强壮者的成就,远远超过一个有十分天才的弱者。
建立健康生活方式
当今社会瞬息万变,科技突飞猛进,行业竞争日益加剧,人们处在剧烈的竞争中,工作和生活节奏明显加快,疲劳也就容易发生。专家指出,超负荷作业常致疲劳,特别是脑力疲劳是21世纪危害人类健康、导致亚健康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比较重视体力劳动,容易忽视脑力劳动。其实脑力疲劳是人体一种保护性反应,是提醒人们应该休息了,应及时调整而得以恢复,如无视这种警告,日积月累,过劳出现,疾病便会发生。因此,科技人员尤其应引起重视。那么,如何预防、清除体力、脑力疲劳,使自己从亚健康中走出来呢?方法有很多种,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生活要有规律性和科学性。
1。学会休息
列宁曾经说过:“不会休息就不会工作”。休息是生命存在的重要环节,是健康的重要保证。因为人的生理调节是有极限的,工作和休息在自然状态中交替重复,周而复始,就好似日月星空,昼夜交替,一年四季你来我往一样。违反了这一规律就违反了自然规律,破坏了这一规律,就打破了平衡。休息是一种对健康的保养,就像自行车、汽车一样,若是风里来雨里去,不注意维护、保养,新车便会变为旧车,行程中随时会出现“抛锚”。因为工作和休息伴有人为的调节控制因素,因此,必须学会主动休息。
2。自我感觉的识别
要学会主动休息,必须学会识别疲劳。识别疲劳有以下几个简单方法:
长时间工作会感到压力 这是明确造成疲劳的因素,而且较长时间的存在,如工作压力大和连续工作等。
自觉精神倦怠 全身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写作时易出错、头昏、目眩、耳鸣、口苦无味、饭量减少,说明你的疲劳没有消除,亚健康已经发生,甚至疾病已经出现。这时千万不能“小车不倒尽管推”了,更不能靠饮咖啡、浓茶,甚至服用兴奋剂,否则就会像疲劳不堪的马儿一样,虽然可以强迫跑下去,却坚持不了多久。大家所熟悉的数学家华罗庚,就是因过度操劳,去日本讲学时突发心脏病,倒在讲台上的。
看面色 早晨起床后,应常看看自己的面色。因为“树要皮,人有脸”,面色是人体健康状况的晴雨表。一般而言,经过一个晚上的休息,疲劳会得到消除,面色红润,精力充沛,说明健康状况良好。如果出现面色晦暗或萎黄无光泽,口唇发白发紫,眼圈发黑等情况时,说明疲劳未消,亚健康已发生,这时候应尽快设法自我调节,适当减轻工作量,适当增加休息时间和营养。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体力性还是脑力性疲劳,最好的保养方法不是运动或加大运动量,而是休息!休息!好好休息!
看头发 健康的发质应该是乌黑发亮,脱落少。如头发枯黄、蓬松,提示营养不良,如早晨梳理时脱落多、欠光泽,说明有疲劳存在。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