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浪小说

子浪小说>人怎样改运 > 第19条法则 时间管理法则用更少的时间办更多的事(第1页)

第19条法则 时间管理法则用更少的时间办更多的事(第1页)

成就是驾驭分分秒秒的结果

在明代,江苏人说到作诗,就举徐文长,说到书法,就举祝枝山;说到绘画,就举唐伯虎。这三个人,各有所长,但因年寿不够长,成就都不能与同时,同里人文徵明相比。文征明诗、书、画俱绝,兼有三人之长。所以王世贞在写文征明传证时,发出了“人不可以五年”的感叹。

“人不可以五年”,清楚的道出了时间与成就的关系。一般地说,学习成果的大小总是与人类付出的精力和劳动,与人们对时间的利用紧密相关。按王世贞的说法,活的时间长一些,为取得成就、作出建树创造了条件;增加了学习和实践的岁月,也就获得了作出理多贡献的条件。这四个人中,徐文长只活了三十二岁,唐伯虎只活到五十四岁,祝允明活到六十七岁,文征明却活到九十的高龄。而且文征明在比其他三个人多活的最后几十年里都是在勤奋中度过的,因而他能兼三人之所长,成就独多。可见,人生,犹如一条无形的链子,这条链子由一节节年龄环所串边而成。人的年龄分期,是人的时间形态,又是人的生命形态。在人生的道路上,有一个时间与价值组成的坐标系。在这个坐标系上,时间是横轴,价值是纵轴。若把人的一生浓点描在上面,我们就会看到由这些点组成的线,有时是直线,有时是曲线,有时上升,有时下降,表示了人生有的时期光辉闪烁,有的时期平淡无奇,有的时期还产生负价值。有一句外国谚语:“一个人成年偿还少年的债钱。”就是说,倘若一个人青少年时不努力,不学无术,那实际等于欠下后半辈子偿还不完的宿债。相反,一个人在青少年时期奋发努力,刻苦学习,那就等于为后半辈子积累发展的雄厚资金,受益无穷。所以在这个坐标系上,有两个特点,一是青少时期是人生的最宝贵时期,一个人年轻时期对时间的态度,往往影响到他一生的价值。二是时间还对人生的作出严格的“筛选”,它不把有价值的东西筛掉,也决不让鱼目混珠,废物长存。文艺复兴时代的巨匠达文西有一句至理名言:“真理是时间的女儿”,相信它能逐步把所有东西的“真相揭露出来”。

学问、事业都是时间和精力的结晶。我国伟大文学家鲁迅曾诚恳的告诫青年们:“切勿想以一年半载,几篇文章和几本期刊,便立于空前绝后的大勋业。”成功之路,是一个要经过长期艰辛的奋斗上路。成就的大小,与人们为之付出的汗水和时间成正比。达尔文经过二十余年的研究,才于五十岁时出版了《物种起源》;孟德尔对豌豆花进行了十年的实践,终于在四十四岁时发现了遗传法则;发明大王爱迪生前后经过十七年,试验了一千六百种不同的物质,才有了我们今天所用的电灯泡的钨丝;美国科学家吉耶曼和他领导的一个小组,历时二十七年,处理了二十七万只羊脑,终于得到一毫克促甲状腺释放因子的样品;而哥白尼写《论天体的运行》花了三十六年,马克思写《资本论》花了四十年,歌德写《浮士德》花十年。就以画虾为例来说,齐白石对问他成功秘诀的人说:“余画虾数十年,始得其神。”凡此等等,无一不说明了时间与成就的关系。

据人才学家研究,立志和勤奋相结合是支配人才成长的一条重要规律。所谓“勤”,就是要求人们像珍惜生命一样去珍惜时间,我们常说,要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探索,勤于实践,勤于总结,就是这个道理,说到“奋”,就是要有一个坚强的信念和奋斗的目标。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勤奋可以克服一切障碍。”达尔文说:“我所完成的任何科学工作,都是通过长期考虑、忍耐和勤奋得来的。”门得列夫说:“终生努力,便成天才。”郭爱克博土也说:“科学就是勤奋,勤者就是要紧紧抓住时间。”要知道,成就之果并不是一探手就可摘到,光辉的成就之峰,并不是一蹴就可攀登上去。一部《红楼梦》,曹雪芹说。字字句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托尔斯泰说,每次蘸墨水时,都在墨水瓶里留下自己的血肉。著名的组织学家聂佛梅瓦基,他一生都用来研究蠕虫的构造。他说:“蠕虫那么长,人生可是那么短!”知识不需要货币购买,知识只有刻苦努力才能学来。从前,有个国王想了解人生的“奥秘”,他的大臣立即给他送来一车子书对国王说:“读了这些书,人生‘奥秘’就知道了。”国一摇摇头说:“这么多书读起来有困难,少一些吧!”隔一会,那大臣又背来一包袱书说:“读了这些书,也就差不多了。”国王还是说太多,再少些。又隔了一些时候,大臣只带来一本书,这时国王因思念人生‘奥秘’而染了重病,躺倒在床上,他看了书一眼,勉强说:“看来我连一本书也看不了了,你把书里面的意思告诉我吧。”大臣点点头还没有来得及开口,国王就死去了。这个国王因想了解人生“奥秘”而染了重病,进而丧了命,求知心不可谓不切,可是不想认真花点时间去读几本书,最后只好一片雄心付东流了。

人生,以时间为尺度计算其长短;事业以时间为标准衡量。没有时间,也就没有生命,没有存在,没有思想,没有希望,也就没有一切,一切存在于时间之中,时间是一切条件中

的基本条件。不珍惜时间就得不到生命的价值。在人类历史上,无论哪个有成就的科学家、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哪一个没有演奏一曲曲动人的时间之歌。因此,如果你想尽快踏

上成功之路吗?那就首先要知道时间的价值,学会珍惜时间。

时间好像在慢慢地爬;

当我是个孩子,整天嘻笑不止,

时间迈开前时的步伐;

在我长大成人以后,

时间变作奔腾的骏马;

当我老得皱纹满颊,

时间成了飞逝的流霞。

人类的时间观不但和年龄有关,也和事业心有关。据著名物理学家费米夫人回忆,费米工作准时得像“闹钟一样的某种大脑机械装置”;格拉宁写道,柳比歇夫能“感觉得到时针在表面上移动”;我国一位女核物理学家,曾在干校劳动时管打钟的,总是不到最后一秒决不敲响钟,人们称她为“格林威治天文台的报进钟”。高度的时间观念,是现代化社会人才必备的条件之一。

人们的时间观念,同人类社会生产的发展,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发展相关联。古代,人们的时间观念并不强;当今,在世界的偏僻角落情况亦然。我国黑龙江地区居民曾以大马哈鱼由海人江的周期为一年,吃过几次大马哈鱼就是几岁。斯拉夫人曾把这一次收获到下一次收获的时间称作一年。澳大利亚人则是按照雨季的降临计年。太阳的东升西落,月亮的盈亏圆缺,使人们开始形成了日和月的概念。日晷、沙漏等计时器出现,时间间隔由一日一计时划分为十二时辰计时。十四世纪到十五世纪,世界上的钟有了时针,一天被分为二十四小时。十六世纪,出现了分针,把一小时均分为六十。十八世纪,出现了秒针,一分钟被均分为六十秒。直至现在出现了毫秒、微秒、毫微秒、微微秒,新型的原子钟甚至能测定几亿分之一秒。时间间隔精确化,时间计算单位的微量化一个重要原因是:时间出现了增值效应,时间价值提高了。随着人类社会生产的发展,时间的价值,犹如核分裂反应,正以几何级数成倍增长。现代一架纺纱机小时纺的纱,可以使古老纺车嗡嗡声一年;拖拉机一人一机能于完牛拉犁几个月的工作量;乘超音速飞机数小时可以从东半球飞到西半球,而孔老夫子不过是在中国各诸侯国周游,竟把大半生的时间消耗在七高八低的路上……。现在,一小时所创造的价值,比古代不知高了多少倍,而且今后将提高的更快。难怪社会学家这样估计:“今天社会在三年内的变化相当于本世纪三十年内的变化,牛顿以前三百年内的变化,石器代三千年内的变化。”

时间的增值效应,正在引起一边串的链式反应,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同样也对成功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习任务越来越重了。当代科学技术已处于重大突破的前夜,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已加台了联盟,各学科的横向渗透已加大了“跨度”和“力度”,科学技术已出现资讯化、电脑化、综合化和专业化的新趋势。近几十年中,自然科学的新发现、新发明超过了以往两千年的总和,现在知识的陈旧率,比四十年代加快了一倍。也就是说,我们现在读书,需要比过去更多的时间才能追得上知识的发展。

作出新创造的要求越来越高了。这种要求表现在工作的紧张性上,参加制造第一颗原子弹的著名物理学家费米,检验核元素的放射性,而这种元素产生的放射性历时很短,耽搁不到一分钟就不能检测了,而放置核物质的房间和计数仪房间分别在一条长廊的两端,费米经常以最快的跑步来完成工作。这种要求的另一种表现是科坛夺魁的时间性越来越强了。人类社会正朝着“资讯社会”发展。资讯社会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时间变得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宝贵。因而,时间不仅仅就是金钱,它还是道德、教养、品格、尊严、社会责任,甚至还是一种社会生命。

因此,《奇特的一生》作者格拉宁说:“时间比过去少了,时间的价格比过去高了……。”而与这种深刻变革的时间观念相适应的必须是强烈的时间信息感。有志于成功的青年,如果对身边流逝的分分秒秒没有敏锐的感受,绷紧头脑里的弦,那显然是不行的。

据《人间的普罗米修斯》记载:英国女作家玛·科明是马克思女儿爱琳娜的好朋友。她在一篇回忆录中记载了一八八一年与马克思交往的一个场面。她写道:记得有个星期日吃午饭的时候,我去晚了。主人马克思非常严历的责备我。听了我解释也摇头。“用解释来纠正错误,那纯粹是浪费时间。”他用低沉的嗓嘟囔着,“能这样考虑一下好,可是有人就不这样。什么是人的最大财富、最宝贵的东西,那就是时间。可是,偏就这样浪费掉了。自己的时间根本不珍惜,可别人的时间呢?譬如说我的时间呢?老天爷!这要负多大的责任呀!”我不由得十分沮丧。而他的愤怒又马上变为快活的微笑。“来,过来,你会被宽恕的。坐下,我给你讲讲我在巴黎的一次经历……。”你想在伟大的事业中留下“痕迹”吗?你想以创造累累的果实来显示自己生命的价值吗?那好,请你珍惜这人生的最大财富吧!请你以强烈的时间信息感,适应深刻变革的时间观念的需要吧!有了这种强烈的时间信息感,才能提高时间运筹世术;才能疏导时间信息渠道,增强时间的节奏意念不断追求效率,我们希望每一位立志于成功的人能够驾驭那飞逝的分分秒秒,真正做时间的主人。

运筹时间从现在开始

过去我们只知道有一首《明日诗》,却还不知有一首,《今日诗》,特抄录如下:“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始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

“努力请从今日始”,这句话说得多好啊!一个人的历史,可以用“……昨天、今天、明天……”这么一个时间形态来表示,也可以用童年、少年、青年、壮年、老年这么样一个时间在人身上不同阶段的具体形态来表示。由于时间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因此,是通过具体的物质形态表现出来的。同千差万别的物质形态划分为五种基本形态一样,时间形态,也有过去、现在和将来三种基本形态。例如,我们每个人的一生,尽管可以划分为若干阶段,但是,就某一时刻的人来说,可以划分为过去、现在、将来三种基本时间形态。过去是逝去的现在,将来是将至的现在,介于过去和将来的是现实的现在。李大钊说:“我以为世间最可宝贵的就是‘今’,最易丧失的也是‘今’。”他还引用哲学家耶曼孙的话说:“昨日不能捉回来,明天还不确定,而最确有把握的就是今日,今日一天,当明天两天。”应该懂得,补昨日之非,创今日之是,必须通过今天的努力;谁要今天胜过昨天,明天又胜过今天,也只有努力于今天;虚度今天,就是毁了昔日成果,丢了来日前程。一个人不抓住“今天”,他就等于丧失了明天,因为当明天到来的时候,又转化成为“今天”。所以,今天最有潜力,最有价值。只有今天,才能揭示人生的意义,只有今天,才能描绘意想中“明天”的画卷。“努力请从今日始”,应该成为我们的行动格言,应该用智慧开掘今天的宝藏,用汗水开发今天的生活。

一位青年画家把自己的作品拿给大画家柯罗请教。柯罗指出了几处他不满意的地方。

“谢谢您,”青年画家说:“明天我全部修改。”柯罗激励地问:“为什么要明天?您想明天才改吗?要是你今晚就死了呢?”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三巨头之一的邱吉尔,平均每天工作十七个小时,还使得十位秘书也整日忙得团团转。为了提高弛缓的政府机构工作效率,邱吉尔还制定了一种体制,他给那些行动迟缓的官员们的手杖上,都贴上一张“即日行动起来”的签条。

“加强责任感,打破条件论。下苦功,抓今天。”这是著名作家姚雪垠在创作《李自成》时,给自己总结的四句座右铭。他不顾年高体弱,坚持每天凌晨三点左右起床,每工作在十小时以上,星期天、假日也是如此。

柯罗、邱吉尔和姚雪垠的事例说明,“努力请从今日始”,不仅是人才成功之道,而且是任何有作为的人在不同的领域有所建树的重要条件。

“努力请从今日始”,不要来个明天再补。许多人也知道时间珍贵,可总是抓不住,这是什么原因?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这些人往往只寄希望于“明天”,这些人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喜欢向后“支”时间,总是一次又一次地把希望寄托在明天,所以,许多宝贵的学习时间就这样地在自我安慰中悄悄地跑掉了。他们干一番事业的愿望总在设想阶段。好像一粒种子,在手里老是掂来掂去,总没有机会播到泥土里,让它生根、开花、结果,最后种子也坏了,再也种不下去了。正如《唐·吉诃德》的作者塞万提斯所讲:“取道于‘等一等’之路,走进去的只能是‘永不’之室。”

谢觉哉说:“最好不是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幻想什么,而是在旭日初升的时候即投人工作。”亲爱的朋友,如果你想成功,就“努力请从今日始”吧,你应该像东晋名将祖逖少年时听到鸡叫声那样,蹬一下睡在脚下的同伴说:“起来吧!你听,这是多么动听诱人的声音,它在召唤有志者,惜取寸阴,去努力奋斗!”如果你家务忙,挤去了学习时间,那你不妨看看著名小说《呼啸山庄》作者艾蜜莉,勃朗特的故事吧。她承担着洗衣服、烤面包、烹饪等家务,她在厨房干活,带着铅笔和纸,一有空隙就写。如果你劳累困倦了,你就想想著名山水画家黄宾虹的一句名言:“有谁催我,三更火丁火五更鸡”。如果你玩性十足,不能控制自己,那你就学学列宁放弃了多年爱好下棋的毅力。列宁小时候是个棋迷,他的父亲、哥哥都很爱下棋,他更加入迷,甚至还和朋友通信都谈下棋。但是,当列宁一开始挑起革命重担后,他就坚决不再下棋了。

不屈服于琐事

著名物理学家年彼埃尔·居里说过:“我们不得不饮食、睡眠、游戏、恋爱,也就是说,我们不得不接触生活中最甜蜜的事情;不过我们必须不屈服于这些事物,在做这些事物的时候,我们仍须保持我们一心从事的一些反自然的思想,使它们仍然居优越地位,使他们在我们可怜头脑中继续冷静地进行。”

人们的时间和精力有限,但在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可以说是无休止的。只有“不屈服于这些事物”,才能挤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学习和工作。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都是“不屈服于这些事物”,善于挤时间的人。居里夫人誉满全球时穿的仍是那件差不多老掉牙的“黑色薄纱面料,衬有斜纹缎底子”的长裙。爱因斯坦在柏林居住的寓所是两间小屋,屋内陈设的家具极其简单,穿着也很简单,有时穿着运动衫和凉鞋在柏林大学讲课,甚至当日内瓦大学关定给他颁发荣誉博士学位时,他也只穿一身普通衣服,头戴草帽,登台领取“博士证书”。

“我认为科学家的时间应当最少地用在生活上,而应当最多地用在科学上。”这是著名科学家卡文迪许的名言。卡文迪许出身贵族,封号“爵土”,他有大批存款,是英格兰银行的最大客户。但他终生不娶,不理衣着,全心致力于科学研究,无暇顾及生活琐事。他的衣服大旧式的,扣子掉了也不管,有时褶皱遍身。一次,他到皇家学会去,顺便穿了一件在实验室工作时被硫酸烧坏了的破大衣,以致被认为是个流浪汉,说什么也不肯让他进去,待他通报了姓名,学会的职员才连连道歉,请他进去。平时,他吃的也很简单,就是偶尔请科学家吃饭,一般也只是一条羊腿。”仆人笑着提醒他,一只羊腿不够五个人吃,他才改口说:“那就准备两只吧!”当人们问他那样有钱,为什么又那么“寒酸”时,他自信而无愧地作出了上述响亮的回答。意大利著名科学家伽利略的朋友山托利,为了研究新陈代谢与人体重量的关系,每天需要称许多次体重,早上起来称,吃饭前后称,工作完了称,睡觉以前也要称,……所以他就自己设计了一张特殊的椅子,充当秤盘,又能坐,又能躺,椅子前面的桌子上放着各种生活必需品。这样,他就可以在秤盘中生活和工作了。经过不知多少寒暑,他记下了自己在各种生理状态下的体重,积累了大量数据,为建立代谢生理学作出了重大贡献。当然,我们不但“不能屈服于这些事物”,而且要善于安排这些事物。结婚成家是每一个人都要遇到的,教育子女是父母的义务,生活琐事也必须处理,这都会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一些困难;但它不是不可克服的。这些事处理得好,也可以使我们在工作之余换换脑子,反而有利于工作。鲁迅就是常在饭后到街上散步,顺便办些琐事。历史上很多有作为的人,都不曾因家庭而受到多大影响,黑格尔是最有成就的哲学家之一。可是谁又想过,他还亲自管理家务呢?黑格尔结婚后,不得已为柴米油盐分心,从没使他烦恼过。他按照当地风俗,设立一本家账,所有的开销都汜在账上,甚至包括为他夫人买衣服,自己买书籍,看戏和听音乐以及偶尔进进餐馆等项开支,每月结账时,账面的结存和手头剩下的现金往往相符。家庭和家务并没有妨碍黑格尔的哲学研究,他曾这样自豪地谈过自己:“婚后头半年,就定出了一本三十印张的、内容最深奥的书,实在非同小可。”

科学家对待工作和生活的态度,使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反比公式:对生活的舒适、外表的虚荣追求越多,对科学的贡献就越少,人的价值就越小。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