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对东耶路撒冷的控制愈来愈严,隔离墙把西岸的剩余部分包围起来,情况似乎也比较安全,强大的占领军保护着隔离墙以东的几千名剩余的定居者,这对有些以色列人来讲是一个诱惑,以致他们总是避免在四方路线图的基础上进一步谋求和平协定,甚至不愿在其他基础上本着诚意进行谈判。
在这种外交真空状态下,以色列领导人刻意回避华盛顿和巴勒斯坦人,开始作出一系列单方面的决定。他们假定把巴勒斯坦人包围起来的屏障最终可以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由于在政治和军事上占据绝对优势,以色列对所占领土的穆斯林教徒和
基督教徒强加一套部分撤出、封闭包围和种族隔离①的制度。两个民族强行隔离的动机与当年南非的动机不同——这是为了取得土地,不是推行种族主义。以色列一直坚决地、非常有效地把定居者同巴勒斯坦人隔开,以致犹太人能够从耶路撒冷经由巴勒斯坦人不准使用的公路深入西岸,到政府大量补贴的住房,途中完全不会接触到阿拉伯人生活的任何方面。
撤出加沙是第一个单方面的步骤,以色列没有必要保留一个小小的、不能生存的经济政治实体,它被包围和孤立,上不了天,出不了海,甚至接触不到其他巴勒斯坦人。西岸将来的前景更加黯淡。尤其令人不安的是,在人口密集地区建起的偌大的隔离墙以及乡村地区不能通过的栅栏。屏障的问题是中东将来和平的关键。设置阻碍屏障原是以色列温和派所提倡的,旨在以色列占领军撤离后,防止巴勒斯坦人越界袭击。第一道屏障围绕加沙而建,保安效果明显,越界袭击大大减少。原来的计划是沿以色列和西岸边界继续建造阻碍屏障。
然而,沙龙和奥尔默特政府却把阻碍屏障和隔离墙完全建在巴勒斯坦领土之内,深入西岸,囊括以色列定居点地段以及其他大片巴勒斯坦土地。预计其长度是以色列国际公认边界的3。5倍,现已直接穿过巴勒斯坦的村庄,把民居同其园地和农田隔开,37。5万名巴勒斯坦人被划到隔离墙“以色列”这边,其中17。5万人被划在耶路撒冷之外。其中一个例子是蜿蜒的隔离墙几乎完全包围了有4。5万人口的巴勒斯坦城卡勒基利亚,大多数
①南非政府于1950年开始推行种族隔离,剥夺占人口75%的黑人的公民权,强迫他们迁至所谓班图斯坦(黑人家园),并宣布10个班图斯坦是独立的“黑人国家”。班图斯坦领土支离破碎,仅占南非领土13%,拥挤不堪,生活和经济条件恶劣,实行部分自治,包括治安、教育和卫生等。黑人从此不准居住在“白人南非”,即使世代居住在“白人区”者也被迫迁离。本书原名为《巴勒斯坦:要和平,不要种族隔离》。——译者注
居民的土地和三分之一水源供应被以色列充公。耶稣的出生地伯利恒有居民17万人,差不多也是被隔离墙包围。
在建筑隔离墙以前,首先必须用推土机清理出一大片地。除了混凝土和电网建材外,屏障工事包括2米深的壕沟、巡逻车道、地面和阻碍屏障传感器、热象和电视摄影机、狙击手塔台、铁丝网——所有这些设施都建在巴勒斯坦土地上。隔离屏障与以色列边界之间地带为不定期的军事禁区。根据以色列的命令,居住在禁区内年龄12岁以上的巴勒斯坦人必须向民政署领取“永久居民证”才能继续住在家里。他们被视为外国人,不享有以色列公民权利。
总的来说,以色列决定充公的领土将全部在隔离墙以色列这一边,但以色列仍然控制着隔离墙另一边的巴勒斯坦人,他们将住在屏障与约旦河谷以色列驻军之间的地带。
乔治·布什总统曾说过:“我认为隔离墙是有问题的。建造一条蜿蜒穿过西岸的隔离墙,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人之间难以建立互信。”自1945年以来,国际法院基本上充当联合国系统的司法部门,在2004年7月,国际法院裁决以色列在所占巴勒斯坦西岸建造隔离墙是非法的,即使唯一投反对票(主要对程序不满)的美国籍法官托马斯·比尔根塔尔也承认巴勒斯坦人处于被占领状态,有权自决,而以色列有义务遵守国际人道主义法,以色列建造不能穿越的屏障来保护西岸定居点,这算不算合法自卫,是非常有问题的。
国际法院确认以色列有权在自己的边界之内建造屏障来保护国民,然而,根据国际法裁定以色列行为违法,包括违反了《第四项日内瓦公约》,其中规定占领国不得将本国平民转移到用武力夺取的领土。国际法院要求以色列停建隔离墙,拆除以色列国际公认边界以外地区的隔离墙,对因隔离墙工事而蒙受损失的巴勒斯坦人予以赔偿。以色列最高法院选择不接受国际法院的判决,但承认以色列对西岸是“战时占领”。《战时占领法》规定(军事当局)必须遵守“某些条件”,这一条款甚至在安全问题方面也适用。
隔离墙蜿蜒行走,沿线把基督徒视为重要的许多地方破坏殆尽。最显著的例子是伯利恒被围,橄榄山南坡近贝萨尼处一分为二,尤其令人伤心。当年耶稣和门徒喜欢到橄榄山相聚,也经常前往贝萨尼探望玛丽、玛莎和拉鲁斯三姊弟。该处圣玛莎修道院就是为纪念玛莎而命名的教堂,以色列30英尺高的混凝土隔离墙就在修道院正当中穿过。礼拜堂现在位于耶路撒冷这一边,与教区居民完全隔开,因为他们得不到进入耶路撒冷的许可证。修道院神父克迪奥·吉拉尔迪说:“900年来此地先后被土耳其、英国、约旦和以色列政府管治,过去从未阻止人们来祈祷。真是丢人现眼!这不是什么屏障,这是边界。以色列为什么不开诚布公地讲?”
克迪奥神父反驳以色列辩称隔离墙是为防止携弹自杀手进入以色列。他谈到整个屏障路线,说:“隔离墙不是把巴勒斯坦人同犹太人分隔;而是在巴勒斯坦人中间,硬生生地把他们分隔开来。”附近三所女修道院的信徒也被隔离墙阻挡在外,使2000名巴勒斯坦基督徒失去礼拜之所和教会中心。
隔离墙把约20万名耶路撒冷巴勒斯坦人同他们的亲人、房地、学校和商业分开,旨在把去头截尾只占原来面积一小部分的巴勒斯坦围起来,分成互不关联的行政区,在以色列安全部队占领下,与外间完全隔绝。此外,以色列还在西岸许多小片土地上建造四通八达的公路网,把西边新的大以色列同东边占据的约旦河谷连接,东边居住在重兵驻防的21个定居点的7000名犹太人,生活在5万名获准留下的巴勒斯坦居民当中。按照目前的计划,巴勒斯坦人包围圈东侧沿约旦河地带是巴勒斯坦农产品最丰盛、利润最高的地区之一。那里的大多数居民被驱逐,而以色列不准原居当地的家庭返回故园。以色列海关掌握了他们这些人的名单,严防他们经由国际检查站进入被占领土,因为基于所有权他们可要求收回房屋和农地①。
显而易见,在剩余的领土上建立巴勒斯坦国是不具备生存条件的,它完全被包围在屏障和被占的约旦河谷之间。这样的情况,巴勒斯坦人今后无法生活,国际社会负责任的成员也不能接受,而以色列的永久地位将更加不牢固,前途堪虞,因为日子过不下去的巴勒斯坦人会反抗压迫,而且在以色列国内和巴勒斯坦的犹太居民相对于阿拉伯居民,人数比例会下降。大多数以色列人都看得出今后的局面,并认为这样做败坏道德伦理。最近加沙和黎巴嫩的事件表明巴勒斯坦紧张关系和暴力升级不可避免,同时也显示国际社会对以色列和美国的反感和敌意比从前有增无减。
以色列扣留监禁巴勒斯坦人不但是引起暴力的原因之一,而且也容易遭对方抓住弱点要挟。巴勒斯坦和黎巴嫩激进分子知道俘虏一名士兵或平民,可以作为交换囚犯谈判时讨价还价的筹码,甚或会因此引起冲突。过去双方曾经有过几次交换:1985年3名以色列人交换了1150名巴勒斯坦人;1996年2具以色列士兵尸体交换了123名黎巴嫩人;2004年1名以色列商人和3具士兵尸体交换了433名巴勒斯坦人,等等。
根据国际人权组织估计,自1967年以来,被占领土有63万名以上(约占总人口20%)巴勒斯坦人被以色列扣留过,引起这些家庭极大的不满。虽然坐牢人中男人占大多数,但妇女和儿童的人数也不少。年龄在12至14岁的儿童被判监禁,刑期在6个月以下,14岁以上的儿童则视同成年人审判,这种做法违反了国际法。
①由巴勒斯坦农业救援委员会制作的影片《铁墙》对隔离墙路线及其影响有深入报道,每套售10美元,可向救援委员会洽购,联络地址www。theironwall。
除了监禁服刑期以外,审讯前的拘留期也会拖延很久。有关判刑前期间的法律规定,讯问拘留可长达180天,法律禁见期间定为每回90天。根据军事法令,“行政拘留”可不定期延期,以色列法庭可接受酷刑下的供词作为证据,被告通常由西岸军事法庭审判,监禁则在以色列境内的牢房。这意味着在当局经常宣布的严格限制旅行期间,不准家人探望和律师造访。《第四项日内瓦公约》明文禁止这种政策:“被控犯罪的受保护人士应拘留在被占领国家内,如果被判有罪,应在被占领国家内服刑。”
2006年6月,暴力循环又一次爆发:巴勒斯坦人在围着加沙的屏障下挖开一条地道,偷袭以色列士兵,俘虏一人。他们提出当时监禁在以色列牢房中约有8500人,愿以这名以色列士兵交换其中95名妇女和313名儿童。以色列拒绝谈判,入侵加沙部分地区,轰炸政府大楼,摧毁桥梁,破坏发电站,试图救出这名士兵和阻止土制火箭向以色列领土发射,巴勒斯坦人伤亡惨重,加
沙更加孤立隔绝。哈马斯和法塔赫领导人同意接受备受尊敬的坐牢人迈尔万·巴古提的建议,以表示团结一致。以色列的回应是逮捕西岸的64名哈马斯成员,其中包括巴勒斯坦内阁三分之一的阁员和23名立法机关成员。以色列宣布他们会一直坐牢,等待军事法庭作出另行处罚的决定。8月底,被拘留的人包括副总理和6名其他内阁人员,加上立法院30名成员,其中包括议会议长阿齐兹·杜韦克。
黎巴嫩真主党武装分子声称要为巴勒斯坦人解围,向以色列境内的巡逻车施袭,杀死3名以色列士兵并且俘虏2名。奥尔默特总理宣布以色列向黎巴嫩开战,实行海军封锁,并对贝鲁特和黎巴嫩南部许多目标发动攻击。真主党领导人要求以色列释放黎巴嫩囚犯,并且撤出沙巴阿农场这个有争议的地区,其后真主党接二连三地向以色列北部城市发射火箭。
战事开始第一个月,黎巴嫩平民死亡或葬身瓦砾的人数超过800人,流离失所者100万人(占总人口四分之一)。以色列平民有27人死亡,许多人离开以色列北部的住所,或者住进防空洞躲避真主党火箭射击。双方军人各有死伤,但数字不详。
虽然许多黎巴嫩人谴责真主党在黎南坐大以及进行挑衅,但该国领导人很快便联合起来,一致应付以色列进攻。黎巴嫩总理福阿德·西尼乌拉再三呼吁停火,给该国提供援助,他说:“我国饱受蹂躏,救救我们!”。他在评论美国和以色列反对立刻停火时引用古罗马历史学家特奇图斯的话:“他们造成一片废墟,称之为和平。”据说被叙利亚支持者暗杀的哈里里总理之子萨阿德大声抱怨:“美国和以色列究竟在干什么,你们促进民主国家,然后又让它被摧毁。”
阿拉伯武装分子的挑衅行为和以色列毁灭性的军事还击这一循环再次表明了中东争端未得到解决,后果会日益恶化。在美国默许或支持下,以色列的强大军事力量能够摧毁加沙、黎巴嫩乃至其他国家的经济基本设施,造成重大伤亡。但经过战火蹂躏,游击运动可能保存有生力量,更加团结,争取到更多人的支持。
以色列进行轰炸3个星期后,贝鲁特研究和新闻中心所做的民意调查显示,黎巴嫩人有87%支持真主党同以色列开战。这数字包括黎巴嫩基督徒中的80%,而他们通常对以色列相当友好,在政治上反对激进的穆斯林教徒。
美国政府强烈支持以色列,鼓励以色列轰炸黎巴嫩,阻挠法国和其他国家强制立即停火的努力。战事进行了5个星期,所涉及的问题包括停止所有一切武力接触,解除真主党武装,以色列军队全部撤出黎巴嫩(包括沙巴阿农场),交换囚犯以及派出国际维持和平部队作为缓冲。最后,联合国安理会于8月11日通过第1701号决议,其中规定停止战斗,以色列和真主党军事力量撤出黎南,黎巴嫩军队和国际部队各1。5万人进驻该地区。交换囚犯、以色列占据沙巴阿农场和真主党解除武装等主要问题被推迟,而以色列继续猛击加沙的巴勒斯坦人。当世界注意力集中在以黎冲突时,加沙有200名以上巴勒斯坦人丧生,其中包括44名儿童,以色列则只有3名士兵死亡。
以黎战争的根源是什么,结果又是什么,冲突肇端在于真主党武装分子袭击2辆以色列军车,杀死士兵3人,俘虏2人。真主党宣布其目标在于支援加沙受袭的巴勒斯坦人,迫使以色列撤离有争议的地区,以俘虏士兵交换一些黎巴嫩囚犯,就像过去好几次作交换一样。以色列断然拒绝这些要求,出人意料地宣布遭受黎巴嫩的进攻,发动空中轰炸,黎巴嫩境内被打击的目标有7000多个。真主党作出反击,向以色列北部发射火箭约4000枚。
这场战争的胜负得失如何,尽管双方都声称打败了对方,显然蒙受最大损失的是在炸弹、飞弹和火箭等空袭中丧生的黎巴嫩和以色列平民。黎巴嫩许多地区化成一片废墟。以色列领导人大肆摧毁黎巴嫩仍然征服不了真主党,国内交相指责。世界各国几乎一致谴责美国公开鼓励以色列进攻,提供武器,拖延停火,以致未能早日结束屠杀。
阿拉伯温和派起初谴责真主党触发同以色列冲突,但后来真主党几乎得到阿拉伯世界全体成员的支持,在“捍卫”黎巴嫩方面打赢宣传战,因为它抵挡住了以色列陆空进攻,战后又提供大量金钱用于清理和重建。以色列即将卸任的军事情报首长尤西·库珀华塞尔准将说,真主党领导人哈桑·纳斯拉拉赫教长很懂得如何诉诸荣誉观。荣誉观对阿拉伯人和穆斯林教徒非常重要,库珀华塞尔准将说真主党领导人的口号是:“随时随地准备牺牲,随时随地准备承受苦难……以恢复失去的尊严。”
很不幸,这场冲突只不过是中东没有达成全面解决办法所导致的暴力的一再循环,而连续6年没有为实现这个目标作出真正努力也是前所未有的,暴力冲突由此更加恶化。暂时停火和国际维和部队进驻黎巴嫩和其他动乱地区,只不过是给伤口暂时止血。冲突的根源——占据阿拉伯领土、虐待巴勒斯坦人以及承认合法边界内的以色列等问题仍悬而未决。事实上,以色列总理奥尔默特不顾白宫和以色列政府内一些领导人的批评,9月又批准在所占的西岸再建690间房舍而进行工程投标。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表示愿意为交换囚犯一事从中斡旋,亦遭奥尔默特拒绝。
双方领导人漠视大多数民众渴望和平,致使极端分子主导的暴力破坏所有建立政治共识的机会。华盛顿方面的怪异政策对进展造成极大的妨碍:它把就有争议性问题对话视作特权赐给驯服的人,而对拒绝美方要求的人则不予理睬。如要达成商定解决办法,必须同巴勒斯坦领导人阿巴斯和大马士革政府领导人直接接触。不处理这些问题,不同其他主要领导人沟通,从耶路撒冷至贝鲁特、大马士革、巴格达和德里兰这一环有可能出现更不安定的局面。
皮尤研究中心全球态度项目于6月发表的调查报告显示,穆斯林教徒对西方的评价大不如前,而世界冲突中最主要的断层是以色列—巴勒斯坦问题。
由于黎巴嫩的冲突,一项颇有希望的发展没有得到应有的注意,这就是法塔赫、哈马斯和其他一些小团体的领导人达成(后来被推迟)的协议。这一协议是由迈尔万·巴古提和其他巴勒斯坦囚犯拟写的“全民和解文件”。这个文件很有希望促成成立一个联合政府,其中包括各主要派别的代表,从而可以满足国际社会取消对巴勒斯坦禁运的条件。协议包括接受两国共存的解决办法,承认以色列以及哈马斯长期停火(如果以色列也这样做)。哈马斯总理伊斯梅尔·哈尼亚于6月间申明:“在我们的土地上建立主权的巴勒斯坦国,在1967年的边界内安然生活,我们对此不会有意见。”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