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而不露,底牌不轻易亮出
要想成就大事业,为人处世时就要学会隐藏自己,不要轻易暴露自己的底细,而且在自己得意的时候,更要懂得隐藏的道理。这样才能避开灾难,万事大吉。
聚兴仁商号是四川重庆杨文光与人合伙集银一万两开办的商行,主要经营棉纱、匹头、杂货、土特产品等,经营大权由杨文光掌管。
当初,杨文光在经营自己的聚兴祥时,积累了不少经商经验,开办聚兴仁后他大刀阔斧地扩展业务,开拓财源。例如在商货上他采取了深购远销、长途贩运的方针,同时还做起票号生意,把商业与银钱业结合起来,加速了资本发展。
隐藏不露是杨文光与众不同的经商手段。杨文光在急需用款、调整周转金时,常常使用的手段是不露声色,即便迫在眉睫,也装出一副不需用款的姿态,让人摸不清底细,内急外松,静待放款者上钩。
当票号找到他这殷实富户放款时,他则故作镇静,推说不需要钱,直到放款者托人劝说,他才以“帮忙”的口词,显得是被迫地勉强接受放款,且告诉对方他这是给人家面子,“帮个忙”,还特别嘱咐对方不要告诉别人,免得给他找麻烦。实际土则迫不及待地用这笔款周转资金,就这样在短短几年间,他扩大了十几个分号,既得了实利,还让外界摸不准他的底牌。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总是咋咋呼呼,取得一点成绩,就到处张扬炫耀,反而令人怀疑他的能力。为人处世要善于隐忍,杨文光的策略值得参考。
张谨公司休假,想独自去九寨沟旅游,临出门前,妈妈叫住了她:“小谨,把你手上的钻戒摘掉,还有项链。”
张谨不情愿地放下背包,说:“妈,飞机再有两个半小时就起飞,你看我还没出发呢,算了吧?”
“来得及,摘下来,让妈妈给你收着。”妈妈说。
张谨不高兴地摘下手上的戒指,说:“一个破戒指,满大街都有人戴,你还怕别人抢了,谁稀罕要呢。”她很不舍地摘下那枚光灿灿的钻戒,交到妈妈手里。钻戒是张谨男友送的订婚戒指,张谨很爱惜,平日很少摘下。
妈妈说:“我不是不知道,可去九寨沟那么远的山里,不是每个地方都像城里几乎每个女人都戴着首饰。出门少露一点财,多留一份安全给自己,也好安心旅游。”张谨妈妈说的正应了“出行需谨慎,有财不外露”的道理。
人生好比一次旅行,必须时刻小心谨慎。无论是工作还是人际交往,都要时时注意,收敛自己的个性。年轻不是轻狂的借口,太招摇、太张扬,不仅不会得到别人的肯定,有时还可能影响别人而引起别人的嫉妒和反感,最终酿成悲剧。
在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那些口若悬河、好出风头、心中藏不住半点秘密的人非常浅薄,时间长了也令人反感乃至厌恶。相反,那些看来口齿笨拙或者总是隐藏自己才干的人,却往往成竹在胸,计谋过人,更容易成功。过去说“宰相肚里能撑船”,是说大人有大量,这大量也包括深藏不露,胸中自有雄兵百万,能藏得住秘密,不会显山露水。
善于做生意的商人,总是隐藏其宝货,不令人轻易见到;而君子为人品德高尚,但容貌却显得愚笨。过分炫耀自己的能力是毫无益处的。
2。张弛有度,把握好藏和露的尺度
为人处世,要把握好藏和露的尺度。当时机不成熟时,必须像猎人一样耐心隐藏着,等待猎物的出现,然后再抓住机会,一招制胜。
真正能成大事的年轻人,不会锋芒毕露,咄咄逼人,他们懂得处世要学会隐忍,该藏则藏、该露则露,才能有成功的机会。如果将自己的锋芒四处显露,就会刺伤别人甚至刺伤自己。因此,聪明的人很会把握藏露的尺度,不仅善于在恰当的时候露出自己的锋芒,还善于在恰当的时候藏匿锋芒。
巧妙地隐藏是为了更好地释放,适时地暴露,是为了充分地表现自己,使自己脱颖而出,能够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把握好藏露的尺度。
隐藏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隐藏自己的笨拙,藏住自己的弱点,不给他人乘虚而人的机会,而且将自己的长处与优点展示出来,给他人形成一种威慑力;另一种是隐藏自己的才学与目的,不要不合时宜地过分显示自己,以防使自己处于不利地位或者招来攻击。也许有人会说,年纪轻轻就城府极深会使人害怕,但不得不承认,这是保护自己的有效方式。总之,不要让他人轻易地摸清自己的虚实,应该提前准备好防范措施和对策,待机而动。
让我们来看一个史例。
嘉靖中期,夏言写得一手好文章,又是朝廷的重臣,因此,颇受皇帝的器重。当时,严嵩在翰林院任低级职务,当他打听到夏言是他江西同乡时,就想利用这层关系去接近夏言,但几次都没成功。但是严嵩并不死心,他特意准备了酒筵,亲自到夏言府上去邀请夏言。
夏言没有把这个同乡放在眼里,他找借口回绝了严嵩,于是严嵩就跪在堂前,反复地高声朗读自己的请柬。夏言被他感动了,开门将严嵩扶起,慨然赴宴。严嵩非常珍惜这次机会,宴席上,他使出浑身解数取悦夏言。
从此,严嵩受到了夏言的器重,一再得到提拔,官至礼部左侍郎。夏言担任内阁首辅后,又推荐严嵩接任礼部尚书,位达六卿之列。夏言甚至还向皇帝推荐他接替自己的首辅位置,可见夏言对严嵩的器重与信任程度。但是,严嵩极有心计,内心阴狠,他做事小心谨慎,不露一点锋芒。平时对夏言仍是俯首帖耳,暗中却在寻找、制造机会,欲将夏言一下子打垮。
嘉靖皇帝迷信道教,他曾下令制作了五顶香叶冠,然后赐给几位宠臣。而夏言一直反对迷信活动,不肯接受香叶冠,严嵩却趁皇帝召见时把香叶冠戴上,外边还郑重地罩上了一层轻纱,以显他对皇上的忠心。皇帝对严嵩大加赞赏,对夏言则表示出了不满。除此之外,夏言撰写的青词使皇帝感到不满意,而严嵩却恰恰写得一手好青词。严嵩利用这个机会,在写青词方面大加研究,同时,为迎合皇上的心意,还给他引荐了好几个得道的“高人”。从此,皇帝逐渐地疏远了夏言,而对严嵩却越来越满意。
以后又连续发生了几件事情,使皇帝对夏言越来越不满。严嵩眼看时机已到,一改往日的谦卑与隐忍,在皇帝面前说了夏言许多坏话。
有一次,严嵩与世宗单独在一起时,世宗与他谈及夏言,并对他们之间的不和略有询问。严嵩见状,突然装出一副可怜的样子,全身颤抖,匍匐在地,痛哭不已。他的举动使世宗产生了恻隐之心,世宗催问他是否有难言之隐。严嵩见世宗已经被打动,反而号啕大哭。世宗见他这样伤心,安慰他说:“你有什么委屈,尽管说出来,有朕为你做主,不要害怕。”严嵩见皇上愿意为自己撑腰,于是便将平时所搜集到的所谓夏言的种种罪状添枝加叶、无中生有地一一哭诉出来。世宗闻听,非常恼怒,马上下令罢免了夏言的一切官职,令严嵩取而代之。
虽然严嵩藏器于身,踩着别人的肩膀往上爬的行为不可取,甚至有些不择手段,但从韬光养晦角度来说,他显露得当,将藏露之术用到了家。
洪应明在《菜根谭》中反复强调君子不可锋芒太露,应该隐其锋芒,不要咄咄逼人,这也是对为人处世经验的深切总结。物极必反,过分外露自己的锋芒容易招来嫉恨或者陷害。任何人要想日后有成功的机会,都必须谨记这一点。
3。“以忍为上”,玄妙的处世哲学
“小不忍则乱大谋”,在充满竞争的社会里,要想出人头地,就要敢做别人所不敢做,能忍别人所不能忍。
中国人历来提倡“以忍为上”这是一种玄妙的处世哲学。常言道:“小不忍则乱大谋”,要修得秘密之身,须悟一悟隐忍的智慧。
生活中我们常常因为不能隐忍一点小事而让自己吃大亏,这是很不划算的。比如:开车时出了点意外,对方的车只是“小伤”,甚至可以说根本不算伤,自己不想吃亏,想要和对方理论一番,可对方车上下来四个彪壮大汉,个个横眉怒目,围住自己索赔,眼看四周荒僻,也无公用电话,更不可能有人伸出援手。这时,自己如果不想“赔钱了事”,非要争这口气,势必会引发一场恶战。
当然,如果自己能“说”退他们,或是能“打”退他们,而且自己不受伤,那另当别论。但如果既不能说又不能打,那么也只有“赔钱了事”了。说他们蛮横无理也罢,欺人太甚也罢,但应该明白,现实是残酷的,并不是“有理能走遍天下”的!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哪有什么理可说呢?因此,不吃眼前亏,换来的可能是一顿拳打脚踢或是车子被砸坏。可能也有些人会说报警,可人都协被打死了,报警也不一定有用啊!就算报警能息事宁人,但是一顿拳脚也是避免不了的。还是应该隐忍下来,再报警谋求法律的公正。
可见,“隐忍”是一种自保的形式,是为了生存和实现更高的目标。如果因为咽不下当时这口气,而蒙受巨大的损失,甚至把命都丢了,哪还谈得上理想和抱负呢?
在充满竞争的社会里,要想年轻有为出人头地,在人前扬眉吐气,就必须将自己在心理上与义气用事的人画清界线,这不是目中无人、骄傲自大,而是成大事的必备条件,它与好高骛远的不同之处在于行事方式,即要敢做别人之不敢做,能忍别人所不能忍。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