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浪小说

子浪小说>博弈制胜术 pdf > 第四章 信息博弈 用好你手中最有价值的筹码(第1页)

第四章 信息博弈 用好你手中最有价值的筹码(第1页)

0"信息也是博弈的筹。有信息共享时,我们要善于利用;没有信息时,我们要静观其变,以待时机。用的好,信息往往就会成为我们博弈制胜的法宝。

信息是博弈的筹码

在博弈中,信息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以前有个做古董生意的人,他发现一个人用珍贵的茶碟做猫食碗,于是假装很喜爱这只猫,要从主人手里买下。古董商出了很大的价钱买了猫。之后,古董商装作不在意地说:“这个碟子它已经用惯了,就一块儿送给我吧。”猫主人不干了:“你知道用这个碟子,我已经卖出多少只猫了?”

古董商万万没想到,猫主人不但知道,而且利用了他“认为对方不知道”的错误大赚了一笔,这才是真正的“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劣势,几乎是每个人都要面临的困境。谁都不是全知全觉,那么怎么办?首先,为了避免这样的困境,我们应该在行动之前,尽可能掌握有关信息。人类的知识、经验等,都是你将来用得着的“信息库”。

华尔街历史上最富有的女人——海蒂·格林是一个典型的葛朗台式的守财奴。她曾为遗失了一张几分钱的邮票而疯狂地寻找数小时,而在这段时间里,她的财富所产生的利息足够同时代的一个美国中产阶级家庭生活一年。为了财富,她会毫不犹豫地牺牲掉所有的亲情和友谊。无疑,在她身上有许多人性中丑陋的东西。但是,这并不妨碍她成为资本市场中出色的投资者。她说过这样一段话:“在决定任何投资前,我会努力去寻找有关这项投资的任何一点信息。赚钱其实没有多大的窍门,你要做的就是低买高卖。要节俭,要精明,还要持之以恒。”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并不一定知道未来将会面对什么问题,但是你掌握的信息越多,正确决策的可能就越大。在人生博弈的平台上,你掌握的信息的优劣和多寡,决定了你的胜算。

有了信息,行为就不会盲目,这一点在商业争斗、军事战争、政治角逐中都表现得十分明显。《孙子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说明掌握足够的信息对战斗的好处是很大的。在生活的“游戏”中,掌握更多的信息一般是会有好处的。比如恋爱,你得明白他(她)有何所好,然后才能对症下药、投其所好,不至于吃闭门羹。又比如猜拳行令,如果你了解对方的规律,那你的胜算就会比较大。

信息是否完全会给博弈带来不同的结果,有一个劫机事件的例子可以说明。假定劫机者的目的是逃走,政府有两种可能的类型:人道型和非人道型。人道政府出于对人道的考虑,为了解救人质,同意放走劫机者;非人道政府在任何时候总是选择把飞机击落。如果是完全信息,非人道政府统治下将不会有劫机者。这与现实是相符的,在汉武帝时期,法令规定对劫人质者一律格杀勿论,有一次一个劫匪绑架了小公主,武帝依然下令将劫匪射杀,公主也死于非命,但此后国内一直不再有劫持人质者。人道政府统治下将会有劫机者。但是,如果想劫机的人不知道政府的类型,那么他仍然有可能劫机。所以,一个国家要防止犯罪的发生,仅有严厉的刑罚是不够的,还要让人民了解那些刑罚(进行普法教育)。因为,他不知道会面临刑罚,他就不会用那些规则来约束他的行为。在我国,法盲是很多的,许多悲剧也正是因为不了解法律而酿成的。从人类诞生以来,人们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深刻地意识到信息对于生活的重要影响,也从来没有任何一个时代像现在一样,信息如此繁多,这就需要我们时刻准备着,及时掌握各方信息,并用以指导自己的行为。

信息的提取和甄别

信息的提取和甄别,是博弈中一个关键的问题。

在博弈过程中,不但要发出一些影响对方决策的信号,还要尽量获取对方的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筛选和鉴别。

所罗门王断案的故事恰好说明了这点。

所罗门王曾断过一个妇女争孩子的案子。有两个妇女都说孩子是自己的,当地官员无法判断,只好将妇女带到所罗门那里。所罗门稍想了一下,就对手下人说,既然无法判定谁是孩子的母亲,那就用剑将孩子劈成两半,两人各得一半。

这时,其中的一个妇女大哭起来,向所罗门请求,她不要孩子了,只求不要伤害孩子,另一个妇女却无动于衷。所罗门哈哈一笑,对那个官员说:“现在你该知道,谁是那个孩子真正的母亲了吧。任何一个母亲都不会让别人伤害自己的孩子的。”

在这个故事里,所罗门并没有把这件事看做一个直截了当的、非此即彼的选择,而是深入地思考这个问题,通过恐吓性的试探,提取到了情感和心理深处的信息。

所罗门通过挖掘深层信息对事件有了更全面的把握,而有的信息则不需挖掘,事件本身就一直向人们传达着信息。但这样的信息往往真假难辨,需要人们对信息进行甄别。当然凭常识判断,可以看出一些信息的真假,比如市场上许多良品的商誉都是花不小的代价建立的,有的甚至经过几十年才打造了一个品牌,而消费者对它们也格外信赖。相反,如果建立商誉的成本很小,那么大家都会建立“商誉”,结果等于谁也没建立商誉,消费者也不领情。在大街上,我们看惯了“跳楼价”、“自杀价”、“清仓还债,价格特优”等招牌,这也是信息,但谁相信它是真的呢?但有的信息是可以以假乱真的,这种情况就需要人们仔细甄别以选出真正的有利信息,就像所罗门那样挖掘深层次的信息以用于事件的判断。商战中,信息战是一种常用的伎俩。重庆通讯市场曾发生过一起案例,就说明了隐瞒信息的重要性。前几年,中国联通重庆公司在报上突然发布广告:次日手机降价。中国电信重庆公司随即获悉这一消息,当天下午即商讨对策,晚上将电信手机降价方案送往报社立即发排。第二天清早,电信一些员工和雇佣的临时的广告派发员便将电信手机即日降价的广告发给过往的行人。结果,电信打了一个漂亮的“后发制人”的仗。联通的失败在于,他们把谋划已久的降价的商业秘密没有保守到真正的最后时刻,从而为电信采取行动留下了空隙。

公共信息下的锦囊妙策

在信息是公开的情况下,彼此都知道对方的情况和虚实,这就需要一些设局之策来达到博弈胜利的目的。所谓兵不厌诈,双方在知己知彼的情况下,就更需要一些计谋来取得胜利。

1934年,蒋介石消灭孙殿英军阀势力所谋划的计策,就是想力图收到这样的功效。

在民国历史上,被蒋介石打败的军阀中,孙殿英实力并不强,但是他像一块牛皮糖,很难啃。

1930年,中原大战的时候,孙殿英起先犹豫不定,后来看见蒋介石只有40万军队,而冯阎加起来有70万之众,以为蒋介石会失败,就热心投奔了冯玉祥,冯玉祥封他为安徽省主席。蒋介石为了拉拢孙殿英,特地委派当时任河南省建设厅长的张钫到孙殿英处游说,带着手谕和40万大洋巨款,给了孙殿英。结果,孙殿英脚踏两只船,一方面收下巨款,另一方面,拒绝投靠蒋介石。但为了留下后路,他将张钫礼送出境。孙殿英想耍弄蒋某人,深为蒋介石所痛恨,蒋介石开始等待时机收拾他。

1933年,蒋介石突然对孙殿英下发了一纸委任状,任命他为青海省屯垦督办。蒋介石之所以作这样的委任,并不是他对孙殿英承诺食言的一种补偿,而是采纳了何应钦的主意,决定以计策最终解决孙殿英部队。

当时,西北地区由三马控制,马步芳控制青海,马鸿奎和马鸿宾控制甘肃、宁夏。三马在当地势力极大,对蒋也是阳奉阴违,蒋也颇为头疼,派孙在西北正好可以牵制三马。

何应钦在向蒋献策时,陈述了此计至少有3种好处:一是防止孙殿英与冯玉祥合作,削弱冯玉祥的势力;二是通过三马改打孙殿英,使孙殿英这个非嫡系部队瓦解;三是通过孙殿英去攻击三马,即使三马消灭不了,也会给其造成重大的打击。

孙殿英得到蒋介石的任命后,十分高兴,以为这次有归属了。尽管有人对他说蒋某人送的这份礼是不好收的,会冒很大风险,但孙殿英以一个赌徒的心理,就此一博。

但孙殿英准备向西北进军的时候,蒋又突然发令阻其前进。

蒋介石再次出尔反尔,并不是什么健忘,而是进一步运筹他的计策。他料到,西北三马绝对不会允许外人来抢占他们的地盘,肯定要反击,同时对蒋介石也心存不满。蒋介石要稳住西北“三马”,为了安抚“三马”,他才命令孙殿英停止前进,给“三马”先吃一颗定心丸。而他也预料到孙殿英一定会拼命地要抢这块地盘,肯定不会老老实实地遵守他的命令,而是继续进攻“三马”,这样既能够使孙殿英和“三马”大战,又能将自己置于局外。

果不其然,接到蒋介石的命令后,孙殿英明白了蒋介石的诡计,但事情已经如此,不打已是不行了。1934年1月,他下了攻击令。

而另一边,蒋承诺给“三马”钱财,叫三马攻击孙殿英。

同年2月,孙殿英攻击“三马”的进程十分不顺利,随即亲自组织人马攻击,但仍然失败,3万人死伤很多,不得不转入防守。为了防止孙殿英部队兵败到处流窜,蒋介石命令阎锡山的王靖国部驻扎在临河,堵住孙逃往山西的退路,这又给了阎锡山一个人情。同时命令胡宗南部到达中卫,准备一旦“三马”抵挡不住,他们就继续攻击。三路大军同时进攻,使孙殿英惊恐万状,他深知已经上了蒋介石的当,但悔之晚矣。这时蒋介石抢先公布孙殿英的罪状,停发了他的军饷,然后派人劝孙殿英投降。走投无路的孙,只好缴枪投降了,自己宣布下野,到山西隐居。

蒋介石施计,解决西北地方军阀问题,收到一石三鸟的功效。从此计谋设计、实施过程看,蒋介石考察得比较周全。用此计解决孙殿英,顺带解决西北“三马”问题的计策是何应钦献的。蒋介石能接纳部属的进言,实为难得。孙殿英的弱点是没有固定的地盘,没有支撑点,如同流寇;要地盘心切,会缺乏对“诈”术的防范。蒋介石借此挑起地方军阀的争斗,坐山观虎斗,企盼从中渔利,此计用“缺德”二字贬损并不过分。但是,就蒋介石要实现的目标而言,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创造一石三鸟的机会。在“义”与“利”的选择上,蒋介石常常是以利为转移的。在实施上,蒋介石做了多种防范,比如调动阎锡山部阻塞孙殿英的退路,给阎以利益;命令胡宗南集合重兵,形成强大的威慑力。

从博弈的观点来看,在解决孙殿英的过程中,蒋介石没有费一枪一弹,就把这个心腹之患除掉了。他充分利用了孙殿英的虚荣心,使之对抗自己的心腹大患三马,略施小计,便获得一石三鸟之奇效,在与地方军阀斗法中又一次胜利。因为在蒋与军阀斗法中,大家的实力互相都了解,属于公共信息环境。这样,如果强攻硬战的话必定会两败俱伤,所以要想一个周全之策,即用一石三鸟、借刀杀人之计。

这种利用公共信息环境,利用诡计,借力使力的招数在三国时期也经常上演。在三国时期,曹操率领号称的83万大军,准备渡过长江,占据南方。当时,孙刘联合抗曹,但兵力比曹军要少得多。

曹操的队伍都由北方骑兵组成,善于马战,可不善于水战。正好有两个精通水战的降将蔡瑁、张允可以为曹操训练水军。曹操把)Z两个人当做宝贝,优待有加。

一次,东吴主帅周瑜见对岸曹军在水中排阵,井井有条,十分在行,心中大惊。他想一定要除掉这两个心腹大患。

曹操一贯爱才,他知道周瑜年轻有为,是个军事奇才,很想拉拢他。曹营谋土蒋干自称与周瑜曾是同窗好友,愿意过江劝降。曹操当即让蒋干过江说服周瑜。

周瑜见蒋干过江,一个反间计就已经酝酿成熟了。他热情款待蒋干,酒席筵上,周瑜让众将作陪,炫耀武力,并规定只叙友情,不谈军事,堵住了蒋干的嘴巴。

周瑜佯装大醉,约蒋干同床共眠,并且故意在桌上留了一封信。蒋干偷看了信,原来是蔡瑁、张允写来,约定与周瑜里应外合,击败曹操。这时,周瑜说着梦话,翻了翻身子,吓得蒋干连忙上床。过了一会儿,忽然有人要见周瑜,周瑜起身和来人谈话,还装作故意看看蒋干是否睡熟。蒋干装作沉睡的样子,只听周瑜他们小声谈,话,听不清楚,只听见提到蔡、张二人。于是蒋干对蔡、张二人和周瑜里应外合的计划确认无疑。

他连夜赶回曹营,让曹操看了周瑜伪造的信件,曹操顿时火起,杀了蔡瑁、张允。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