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浪小说

子浪小说>经济学小故事和寓意 > 012 美丽的女人不愁嫁(第1页)

012 美丽的女人不愁嫁(第1页)

春秋战国时代,有位女子要出嫁,母亲就告诉待嫁的女儿说:“到夫家后,要拼命存私房钱,免得有什么万一,将来被休了,生活无所依靠。”女子嫁到夫家后,真的遵循母亲教诲,努力存私房钱。有一天,婆婆发现媳妇存很多私房钱,责怪媳妇掘取夫家钱财,遂令儿子休了媳妇。媳妇却没有任何难过悲伤,回到娘家后,就告诉母亲说:“娘说得对!还好我存了许多私房钱。”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虽然爱情让那些身处其中的人觉得甜蜜与神圣,但在经济学家看来,这话简直是昏头昏脑,什么信息也没有。在他们看来,爱情与婚姻也像人类的其他行为一样,主要目的不是疯疯癫癫、寻寻觅觅,更不是什么“生死相许”,它带给人的是实实在在的收益。

从某种意义上讲,现代社会是追求效益的社会。就拿征婚广告来说吧,只要我们稍稍留意一下就会发现,男人大都以炫耀其身份地位、金钱来征婚,而女人则以靓丽、温柔、体贴应市。身份、地位、金钱,说白了就是经济实力,摆开了“买方市场”的架势,靓丽、温柔、体贴看上去很“软性”,其实这里面也包含着巨大的经济“潜价值”。

美丽的女人永远是稀缺资源,而稀缺资源本身就具有经济价值。难怪专家们说,拥有金钱哪怕是丑陋的男人,找一个靓丽的女人易如反掌。反之,既丑又没钱的男人,大体上只能找“糟糠”之妻了。这是没办法的事,或者说这就是婚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那么,人们谈情说爱,喜结连理,究竟图的是何种收益呢?马克思作过一番分析,认为爱情迷人的面纱后掩盖的是“生育后代”的目的。其实在现代社会,生育完全可以不必通过婚姻来完成,试管受孕,花钱也不一定多,何必一定要借助于婚姻,绕那么大一个弯呢?

我们从现代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婚姻的收益,有以下4个:

第一是可通过劳动分工实现比较利益和递增报酬,比如女主内男主外,或女主外男主内,要比一个人既主内又主外,效率要高。

第二是互相提供信用,协调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比如一人工作供养另一人读书,最后共享荣华富贵。

第三是可分享家庭共有品,如与子女在一起的天伦之乐。此外还有彼此的知识和智慧,也是可分享的共有品。所以人们常发现,妻子教育程度上升,有助于提高丈夫的工资。

第四是防灾保险,如生病不至于无人照顾。若问在印度和中国农村,女儿一般远嫁外地,为的是什么?一个合理的解释是为了更有效地防范农业歉收的风险。

婚姻有这么多收益,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大部分的人都选择了“结婚”而不是“独身”。

社会学家潘绥铭教授在最近的一次中国人婚姻状况调查中,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在城镇居民中,男方收入是女方的两倍,性生活最满意,婚姻也最稳定。为何呢?潘教授进一步解释,夫妻婚姻生活能不能保持稳定,主要是在“交换”价值上能不能保持平等。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婚姻生活就是“交换”,即双方的付出和得到的“交换”。如果有一方付出和得到极不平衡,心理很容易倾斜,久而久之,婚姻就会出现裂痕。拿离婚来说,我们常常看到,总有一方认为自己付出了多少多少,结果什么也没得到,对方则是“狼心狗肺”,一点儿都没有良心。女方说,我起早贪黑,为了孩子,操持家务,你多拿几个“子儿”,就夜不归宿,拈花惹草。男方也许认为,我票子拿得比你多,偶尔开心一下,也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可以跟你扯平。实际上,这本身就是经济学的一个命题。女方收入少,但由于花在家庭的劳动多,而这部分劳动本身就是机会成本(至少不应低于保姆费),所以说是有经济价值的,可以折算成金钱。而男方之所以有些“牛气”,恰恰忽略了女方这部分经济价值,因此“偶尔开心一下”不仅不觉有愧,还有那么点儿满不在乎。

实际上,结婚是一个双赢方案,因为出于自愿,并且双方受益。结婚的收益,更集中地体现在“规模效应”上——“两个人单独生活要两套厨具,两个人结婚后只需要一套厨具,这就是规模效应”。至于谁结婚受益更大,从经济学角度上看,应该是经济不独立的一方受益更大。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