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尔达称这种一成不变的行为方式为“模式”。“我们脑子里塞满了一堆惯性的动作和行为模式。”她解释道,“假使我们无法跳脱自己固有的思考及行为模式,在与别人相处、他人又希望来点不同的处境时,我们便会被激怒,且会变得跟周遭的人、事、物格格不入。”
当教授跟班上的同学们分享“模式”的概念时,同学们皆承认了自己一些荒唐好笑、刻板思考的模式:一位妇女竟为了卫生纸卷的方向“错误”而郁闷了半天,她只在卫生纸卷的方向是由墙边向外转时,才会感到满意;另外一位男士则说,每天早上他都会将车停在火车站的某一“特定”停车位,假使有一天别人无意中占了那个车位,他就会有种想法——“今天一定是个倒霉日”;还有一位同学说,只要他的慢跑长袜被折叠的方式“错误”,他就会冒出无名火。
希尔达告诉我们:“真正的解脱之道,就是找出你的模式,然后破除它。找一天开车上班时,挑些不同的路走走;给自己换个新发型;将房子里的家具换换风水……做任何可防止自己落入停滞不前的新鲜事。”
因此,教授建议那位寻找特定停车位的男士给自己一星期,每天都故意不停那“幸运停车位”,看看会发生什么事。第二个星期他再次来上课时,脸上充满着闪亮的笑意,说:“我照着你的建议去做了!不但没有倒霉事发生,我甚至过了好几天的幸运日!”
“现在我明白了,自己以往皆被固有的想法绑住,如今我已解脱,高兴停哪儿就停哪儿!”
其实,我们全都拥有自由的心灵,而且不会被任何事物所绑住,除非是我们自己认为;我们全都享有自由,不论汽车停在哪一个停车位,不论牙膏怎么挤。
活着——真实地活着——我们必须让自己跟周遭的人、事、物融合在一起。我们不能将自己局限于某种不变的形象下,或者认定每件事情只有单一的解决方案。
一位东方的哲学家曾说过:“快乐的秘诀在于‘停止坚持自己的主张’。”
我们必须分辨清楚,到底是生活圈住了我们,还是我们自身狭隘的思维限制了自己。能实现快乐的唯一方式是不被任何事物所约束,而不受约束的唯一方式则是——管理好自己的思想。
最令人烦恼的事物往往可以使人摆脱烦恼。
——拉罗什夫科
何必跟人计较
在古老的西藏,有一个叫做爱地巴的人。每次生气或者和人发生争执的时候,他就以很快的速度跑回家去,绕着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上三圈,然后坐在田地边使劲地喘气。爱地巴工作非常勤奋努力,因此他的房子越来越大,土地也越来越宽广。但不管房子有多大,只要他与人生气了,他还是会绕着房子和土地跑三圈。为什么爱地巴每次生气都这样做呢?
所有认识爱地巴的人,心里都非常疑惑,但是不管怎么问他,爱地巴都不愿意说明。直到后来有一天,爱地巴的房、地已经非常大了,而爱地巴也老得快走不动了,但他依然拄着拐杖艰难地绕着土地和房子走。等他好不容易走完三圈后,太阳都下山了。爱地巴坐在田边艰难地喘着气,他的孙子在他身边恳求他:“阿公,你年纪已经很大了,这附近也没有人比你的土地更宽广了,您别再像从前一样,一生气就绕着土地跑了!您可不可以告诉我,为什么您一生气就要绕着土地跑上三圈啊?”
爱地巴禁不起孙子的恳求,终于说出了隐藏在心中多年的秘密,他说:“年轻的时候,我一和别人吵架、生气,就绕着房子和土地跑三圈,边跑边想,我的房子这么小,土地这么少,我哪有时间、哪有资格去跟人家生气,一想到这里,气马上就消了,于是就把所有时间用来努力工作。”
孙子又问道:“阿公,你年纪大了,而且变成了最富有的人,为什么还要绕着房、地跑呢?”
爱地巴笑着说:“我现在还是会生气,生气时绕着房、地走三圈,边走边想,我的房子这么大,土地这么多,我又何必跟人计较呢?一想到这儿,气立刻就消了。”
在生活中,不要过于计较个人的得失,也别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而动辄发火,在人际关系、家庭和睦、邻里相处等问题上,要保持糊涂的态度,不要太过于较真,这样,人的一生才算是一个美好而愉快的一生。
短时期的挫折比短时间的成功好。
——毕达哥拉斯
太认真是一种错误
人生福祸相依,变化无常。少年气盛时,凡事斤斤计较,锱铢必较,这还有情可原。一个人年事渐长,阅历渐广,涵养渐深,对争取之事应看得淡些,凡事不必太认真,顺其自然最好。如果少年就能如此,那就可称得上少年老成了。
话说师徒二人东游,来到一个地方感觉腹中饥饿,师傅就对徒弟说:“前面一家饭馆,你去讨点饭来。”徒弟领命就到了饭馆,说明来意。
那饭馆的主人说:“要饭吃可以啊,不过我有个要求。”徒弟忙道:“什么要求?”主人回答:
“我写一字,你若认识,我就请你们师徒吃饭,若不认识乱棍打出。”徒弟微微一笑:“主人家,恕我不才,可我也跟师傅多年。慢说一字,就是一篇文章又有何难?”主人也微微一笑:“先别夸口,认完再说。”说罢拿笔写了一“真”字。徒弟哈哈大笑:“主人家,你也太欺我无能了,我以为是什么难认之字,此字我五岁就识。”主人微笑问:“此为何字?”徒弟回答说:“不就是认真的‘真’字吗。”店主冷笑一声:“哼,无知之徒竟敢冒充大师门生,来人,乱棍打出。”
徒弟就这样回来见老师,说了经过。大师微微一笑:“看来他是要为师前去不可。”说罢来到店前,说明来意。那店主一样写下“真”字。大师答曰:“此字念‘直八’。”那店主笑道:“果是大师来到,请!”就这样吃完喝完不出一分钱走了。徒弟不懂啊,问道:“老师,你不是教我们那字念‘真’吗?什么时候变‘直八’了?”大师微微一笑:“有时候的事是认不得‘真’啊。”
凡事不必太较真,夫妻生活中也是一样。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作为夫妻,食的是人间烟火,谁也不可能完美无缺,所以双方都应当学会宽容对方的缺点,只要不是原则性的大问题,就不要求全责备,该装糊涂就装糊涂,该和稀泥就和稀泥。对方无意间带给你的小小伤害或不悦,不要放在心上或挂在嘴边,过去了的事就让它过去。适时地宽容对方,可以消除婚姻的阴影。
婚姻的密码在于“求大同,存小异”。有人比喻夫妻就像两块拼在一起的木板,双方的结合并非天衣无缝,质地和纹路也不尽相同。夫妻不会像两滴水一样,他们在性格、爱好、生活方式上都存在着差异,任何一方都不能用自己的特点去消灭对方的特点,也不能按照自己的标准去塑造对方。夫妻双方应允许各自保留一块独具特色的“自留地”。
凡事不必太较真,如果太较真,由于人是相互作用的,你表现出一分敌意,他有可能还以二分,然后你则递增为三分,他又会还回来六分……把敌意换成善意,你会有多么大的收获。当“冤冤相报何时了”的双负,能转变成为“相逢一笑泯恩仇”的双赢时,不是人生最大的成功吗?
对周围的环境、人事,假如你有看不惯的地方,不必棱角太露,过于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喜怒不形于色,是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
勇气是人类最重要的一种特质,倘若有了勇气,人类其他的特质自然也就具备了。
——丘吉尔
小事不妨装“糊涂”
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织一个美梦给自己,以你的心感受一份虚拟的真。倘若,在下一个黎明到来时,你会发觉那七彩的天空不过是你梦中偶尔的涂鸦,无须哭泣,至少你曾有过真切的心醉与心碎。
常言所说的“大事要清楚,小事要糊涂”,即指对原则性问题要清楚,处理起来要有准则,而对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则不必认真计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一些非原则性的不中听的话或看不惯的事,可以装作没听见、没看见,或是随听、随看、随忘,做到“三缄其口”。这种“小事糊涂”的做法,不仅是处世的一种态度,更是健康的秘诀之一。
世人都愿当智者,不愿做糊涂虫,更不会心甘情愿地由聪明而堕入糊涂。然而事实上,人世间凡事复杂善变,我们不可能把每一件事都掰扯得清清楚楚,而且有些事情越是清楚越是让人烦恼。所以古人有“大智若愚”和“难得糊涂”之说。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