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浪小说

子浪小说>禅悟人生怎么读 > 第一章 悟心与性 点亮自己的那盏生命之灯(第5页)

第一章 悟心与性 点亮自己的那盏生命之灯(第5页)

小和尚就感恩戴德、心领神会地笑了。

每个人其实都有自己的慧根,只看你的慧根有没有去开发,有没有被雕琢了。人在尘世中,经常是被自己的心给蒙蔽,那是因为心蒙上了尘垢,看不清前方,看不清自己。我们也需要不断地积累自己的知识,不断地修炼自己的心智,才能做到返璞归真。有不少人应该说都是迷茫的,有些人甚至会迷茫到差点丢失自己。而由此故事却可以让我们领悟很多的道理,那么,就多给自己一些振奋,并经常进行学习,这样就是对自己最好的提高。洗净自己的心,让自己的慧根也显露出来吧。

【一日一悟】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成大智者不泥成见。

找到梦想落脚的地方

寺院住持定一方丈不摆资格不讲身份,经常和小和尚们一起四处奔波,念斋化缘。有一天,一个新来不久的小和尚,不解地问定一法师:“师父劳苦功高,又年迈体弱,为什么还要与我们同甘共苦,一样劳作呢?”

“因为我有一个夙愿还没实现,”定一法师微笑着说,“从我当上方丈的那一天起,我就立志,在有生之年,把咱们的寺院扩大一倍的规模。现在这一心愿还没有完全实现,我哪能懈怠半分呢!”

两年之后,寺院的规模真的扩大了一倍。定一法师也更加苍老了,已近垂暮之年。可是,他每天坚持青灯长卷,深夜不眠,忙着翻译一部舶来的经文。有几个徒弟看不下去了,担心方丈的身体,一同向老法师请愿,请求他保重贵体,注意休息。感动欣慰之余,定一法师语气凝重地对徒儿们说:“我尚有一个心愿未了却,在有生之年,一定要把这部经文详尽翻译、复印发行,以荫泽后人,弘扬我法。生命有限,心愿无限啊!”徒弟们听后,对师父的关切里又平添几分钦佩。

不知挺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定一法师的译著终于完成了,刊行面世的那天。老法师在自己的禅房里含笑圆寂。

其实,人生就应该这样。无论你是谁,身在何处,有什么样的信念、追求和期望,都应该像老方丈那样,积极行动起来,为自己的梦想找到落脚的地方。

人要有理想、有追求,活着没有目标是可怕的。一个人没有理想,犹如鸟儿失去了翅膀,他它将永远无法在高空中飞翔。没有人不愿驰骋于天地之间,所以我们要有理想。

没有理想就没有信念,信念是理想的派生物。把人生比作大海,信念就犹如舵手手中的罗盘,使人们在暴风雨中不至于迷失方向。世上最重要的不是人身在何处,而是应该朝什么方向走。而追求无疑更是重要的,但是还要注意追求的方式和手段。当今社会是法治的,追求理想不可以超越法律的界限。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我们不能让追求的过程变成罪恶的道路。

【一日一悟】

生活中唯一的幸福就是不断前进。

禅房里的蝈蝈

老方丈的禅房里,有一只蝈蝈经常鸣叫不止。有一天,一个前来向老方丈讨教的小和尚听到了蝈蝈的叫声,就对老方丈说:“清净之地怎容得下这小生灵扰乱?我把它捉了放到山上去。”

老方丈就说:“这是我请来的颇具佛性的贵客,它为我伴读、陪我诵经,不分昼夜、永无懈怠,是我的同道、知音和良师益友,哪能捉了去呢?”

小和尚就疑惑地嘟噜道:“小蝈蝈也有佛性吗?”

“当然有佛性了,”老方丈特别认真地说,“事无巨细、物无大小,蝈蝈体躯尽管微小,但却耐得寂寞、清音长鸣,它是漫漫长夜的伟大歌手,更是修得道行的虫界的高僧。”

这则佛教故事告诉了我们两个道理:

首先,要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太阳以无比辉煌的光芒照耀大地,老虎以异常勇猛的姿态威震山林,可是,太阳和猛虎都没有蝈蝈的优美旋律,这就是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在这个世界上,无论威严和卑微,只要有你的声音和作为,你就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也会得到相应的关注和尊重。

其次,能陪伴自己的那颗星星不一定是最亮的。不要以为那些给你带来过巨大快乐和悲伤的人才是你生命中值得重视,值得追忆的人。如果你的生活是一片星空,那就不能少了每一颗星,哪怕是颗不起眼的小星星。生命里,我们会遇到不同的人,会经历不同的生命历程,有些人对你来说一生都是重要的,比如你的亲人,你的爱人,你终生的好朋友,然而,也许有些人就只是陪你走一段人生的路。如果人生是一片星空,那么他们就是每一颗星星,有恒星,有彗星,也有流星。有来有去是人生之必然,因为,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角色,他是你生命里的过客,却是别人生命里的恒星,你也同样如此,坦然地接受这样的分别吧。

【一日一悟】

无心可用,无道可修正是得道的境界。

蝎子何时该死

甲乙两个和尚一起值更时,甲和尚感到脚上有东西爬,用手一抚,被蝎子蛰了,疼痛难忍之际,他马上端来蜡烛照明,捉住了那只蝎子。乙和尚就连声阿弥陀佛,非常冷静地说:“出家人慈悲为怀,放它一条生路吧。再说了,它也是误会了,以为你要伤害它呢。才出于自卫而为之……”

经过乙和尚一番劝说、开导之后,甲和尚就打消了惩罚蝎子的念头,随手将它放了。

三天之后的又一个晚上,甲乙两个和尚又一起值更,乙和尚刚往蒲墩上一坐,就哎呀一声站起来,他的屁股也被蝎子蛰了。没等甲和尚端来蜡烛,乙和尚就气急败坏地朝蒲墩上乱踩一通。待烛光映亮蒲墩时,那只蝎子已经被踩得稀巴烂了。

当甲和尚口念阿弥陀佛未及说话时,乙和尚就气愤地说:“那天它蛰你,我为它讲情,救了它的性命,它居然恩将仇报,又把我蛰了,这个没良心的,确实该死……”

本故事中的蝎子是有生命的,像蚊子苍蝇一样是有情众生,而且从佛法的角度来看,更是众生平等,当然不能随便伤害它们。但是又该如何对付恼人的蚊子苍蝇蝎子呢?不打那叫以慈悲为怀,佛曰不可杀生;打那是因为蚊子和苍蝇会传播病毒,伤害他人,佛曰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扬善惩恶。

由佛说到常人,佛性与人性就有很大的区别了。当伤害和痛苦发生在别人身上时,旁观者往往体会不到受伤害受痛苦的滋味,常常表现得漠不关心,甚至表现出奉劝和说教的高姿态。一旦轮到自己身上,就不一样了,这就是所谓的人性。

【一日一悟】

舍身求道需要极大的勇气。

认识你自己

古刹里新来了一个小和尚,他积极主动地去见方丈,殷勤诚恳地说:“我初来乍到,先干些什么呢?请前辈支使和指教。”

方丈微微一笑,对小和尚说:“你先认识、熟悉一下寺里的众僧吧。”

第二天,小和尚又来见方丈,殷勤诚恳地说:“寺里的众僧我都认识了,下面该干什么了?”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