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浪小说

子浪小说>禅悟人生怎么读 > 第一章 悟心与性 点亮自己的那盏生命之灯(第3页)

第一章 悟心与性 点亮自己的那盏生命之灯(第3页)

法眼文益答道:“云水随缘。”

知客僧羡慕地说:“云水随缘,你真的是逍遥自在啊!”

法眼文益心里灵光一闪——自己一直急急忙忙地求佛道,就是为了获得大解脱而逍遥自在,而自己不是已经很逍遥自在了吗?于是,他一下子豁然开悟了。

法眼文益开悟前有一个俗念头:求证佛道。就像我们日常有一个进取目标一样:考试一定得100分,三年一定赚100万。为什么非实现这个目标不可呢?这都是执念。法眼文益把俗念头一放下,就“成仙”了。不过他的悟境不算太高,大概在罗汉以下。

还有一个悟境比较高的例子:五代十国时,有一个军医,医术非常高明,治好了不少伤兵。但是,在那个战乱的时代,战争从没停止过,这个医生治好了一批伤兵,又有更多伤兵被送来。有时候,一个士兵会被治愈数次,最后还是战死沙场。最后,他崩溃了,心想:我治病救人,难道是为了他们去战场杀人或被人杀吗?既然他们迟早要被杀死,我救他们又有何意义呢?于是,他辞职不干了,去跟一个禅师参禅、修行。他每天随侍在禅师身旁,日子久了,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凡事自有其理,凡物各有其用,不用刻意追求什么意义。

于是,这个医生又辞别了禅师,准备再次到军队行医。

禅师问他:“你为什么又回去了?”

“因为我是个医生呀!”他回答。

这个医生悟到了什么呢?医生的天职是治病救人,替病人减轻痛苦,至于病人治好后去干什么,那是他自己的选择;病人日后的生死吉凶,也是他自己的缘分,自己何必替他操心呢?又何必追求治病救人之外的意义呢?

这个医生的想法看似无情,其实是大有情,已经接近佛的境界了。

以上两例中,法眼文益和军医之所以能够开悟,主要是因为他们的凡情俗念不多,一个念头转过去,境界就上去了。我们凡俗之人,满脑子凡俗的念头,一个念头转过去,瞧一瞧,还是个凡俗的念头;再转过去,看一看,又是个凡俗的念头,每天转了一千多个念头,个个俗不可耐。正因为如此,要想获得“仙骨”、“佛心”,须勤下功夫才行。

【一日一悟】

相信生活,它给人的教益比任何一本书都多。

不能代替

道谦禅师与宗圆禅师结伴参访行脚,途中宗圆不堪跋山涉水,三番五次地闹着要回去。道谦开导说:“我们真心出来参学,而且也走了这么远的路,现在半途而废,实在可惜。这样吧,从明天起,有我可以代劳的事,我一定为你代劳,但只有五件事帮不上忙。”

宗圆问道:“哪五件事呢?”

道谦道:“穿衣、吃饭、拉屎、撒尿、走路。”

道谦的话使宗圆终于大悟,从此再也不说辛苦了。

佛门有句老生常谈:各人吃饭各人饱,各人生死各人了。生死大事、参禅问道是每个人自己的事情,别人是无法帮助的。不光佛教如此,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答案,不都是有待于我们每个人亲身实践,探求其中的奥秘吗?前人说得好: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上,不算是好汉!

谚语更有:“黄金随着潮水流来,你也应该早起把它捞起来!”世间上没有不劳而获的成就,万丈高楼平地起,万里路程一步始,生死烦恼,别人丝毫不能代替分毫,一切都要靠自己啊!

真正信佛的人是信佛而学佛,是希望通过向佛陀学习来达到佛陀那样的智慧;而不是信佛而拜佛,祈求佛陀帮助他们多子、多福、富贵腾达、长命百岁、万事如意。佛陀就明确地教导人们“求人不如求己”。

曾有人拜高僧,求学佛。而高僧说:“你学佛,佛学谁?”苏轼与佛印同行,见到一座观世音像,苏轼突然不解地向佛印请教:“观音本来是我们要礼拜、祈求的对象,为何他的手上与我们同样挂着念珠而合掌念佛?”佛印同样开释道:“求人不如求己。”

中国的禅宗认为:“佛性就在人性之中,就在人自己的身上、心中。”骑驴觅驴真可笑,求佛何必到西天!

因此,禅宗同样启示众生要保持自由、主动的生活态度,更强调在日常生活中,只能自己过自己的日子,自拔自救。

“自伞自度”的公案更是要警醒那些像青藤一样依靠别人的人。

有一位信徒在屋檐下避雨,看见一位禅师正撑伞走过,于是就喊道:“禅师!普度一下众生吧!带我一程可以吗?”

禅师却说:“我在雨里,你在檐下,而檐下无雨,你不需要我度。”

信徒立刻走出屋檐,站在雨中,说道:“我现在也在雨中,您该度我了吧!”

禅师却说:“我在雨中,你也在雨中,我不被淋湿,因为有伞;你被雨淋,因为没有伞。所以不是我度你,而是伞度我,你要被度,不必找我,请自己找伞吧!”

自伞自度,自拔自救,才能真正地解决自己的问题,凡事反求诸己,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

【一日一悟】

一个人有宽广的确胸怀,就有宽广的人生。

自己拯救自己

一位得道高僧正在寺院附近的山洞里面壁修炼,随着一阵杂乱的脚步声和嘈杂声,一只龇牙咧嘴的野狼忽然跑进山洞,而且非常大胆非常狡猾地钻进了高僧的百纳衣。高僧感到了它的畏缩和颤抖。

紧接着,山洞里又进来几个手持猎枪或棍棒的人,他们非常着急非常疑惑地在高僧周围寻找着。高僧先是继续入定,对人和狼不管不问,置之不理。可是,当他听说这只狼刚刚咬死一个儿童时,他再无法入定了。他像是说给狼和人听,又像是自言自语:“我今天的面壁到点了,该回寺院休息了。”说着他就旋身站起,把狡猾的野狼暴露在人们的枪口和棍棒下……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山洞。

这是一头很有悟性的狼,它想利用佛家的慈悲心来救自己一条命,但它却不知道佛门是最疾恶如仇的,可以放你一条生路,但前提是不能超过限度!

禅有禅理,佛有佛道;善良有善良的原因,拯救有拯救的理由。无论人或其他动物,只有自身的和善、尊贵和纯洁,才能从根本上拯救自己。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