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浪小说

子浪小说>人生似禅 > 第四章 悟因与果 与人为善与己为善(第1页)

第四章 悟因与果 与人为善与己为善(第1页)

佛法既讲因果又讲因缘,就像在田里播下一粒种子,它需要肥沃的土地、阳光、水分,这粒种子才能发芽、生根、开花、结果。同样的,人虽然在前生种下了因,但从因到果,还要取决于因缘的和合。

因果互存

老方丈每次给众僧们发放从佛龛上撤下的供果时,僧侣们领到的供品从数量到品种上都不尽相同,有的僧侣甚至领不到任何供品。

有一次,一个没领到供果的和尚,非常委屈地去问方丈,为什么没他的份儿。方丈说,正月初三下大雪,你起床晚,没参加扫雪;二月初三去化缘,你回来的最早,却空手而归……当然就没你的供果了。

另一次,一个没领到供果的小沙弥,非常疑惑地去问方丈,怎么没他的零食呢。方丈说,与你一起入寺的其他的沙弥都会背诵《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了,只有你还不会背;另外,你在值更的时候,还多次偷偷地打盹……当然就没你的供果了。

还有一次,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和尚也没领到供果,很没面子,他面红耳赤地问方丈,怎么会没有他的供果呢。方丈说,首先,你对寺院里新来的僧侣们没尽心尽责,光顾着自己修身养性了;再就是,你对一位施主提出的问题敷衍、搪塞,没有认真回答,辜负了施主的信任和尊重,有失出家人的品格,当然没你的供果了。

经过多次的供果“风波”之后,该寺院的僧侣们都改称供果为“因果”了。

是的,不阴天是不会下雨的,不寒冷水是不会结冰的。什么事情都是它有前因后果。要想取得某方面的利益或成就,就得先把“前因”做好、准备好,才会拥有理所当然的“后果”。

“有因,必有果。”直接简单明了的阐述了因果的本质。这种同时互存和异时互存关系,其实也就是佛教所谓因果的关系。例如种子是因,芽就是果,因为先有种子,然后才有芽的发展,这是异时互存的因果关系。这种因果关系,非常错综复杂,从这一角度来看,这一因会产生这一果,但是从另一角度来看,这一因会产生另一果。总之通过正面和反面来说明,事实上是没有一个绝对的因,当然更没有一个绝对的果。所以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从来就是这样的,从时间上来说,由于无数的异时因果连续的关系,从空间上来说,无数的互相依存的关系,组织成为一个极其错综复杂的罗网相互交错。这就是因因果果,果果因因,相续不断,就叫做因果规律。也就像旋转火轮一样的流转不停,终而复始。

圆瑛大师也曾开示弟子说:“欲无烦恼须学佛,知有因缘不羡人。”我们若能牢记心中,便可以减少许多烦恼,身心得到自在安乐。佛教除说现世因果之外,还有三世因果,就是现在世、过去世、未来世因果互存的关系,经中说:“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未来果,今生作者是。”佛说四谛、十二因缘法门,也就是具体的说明三世因果的道理。依此看来,所谓因果道理,其实就是因缘的原理。这样因缘原理,正是佛教对于人们的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唯一正确的解释,这就是佛教的人生观的基本认识。

【一日一悟】

爱可以害掉一个人,也可以成就一个人。

每次捎回一把野菊

甲和尚和乙和尚负责寺院的伙食,他们二人轮换着去不远的山溪挑水。

山溪傍长满了野菊。

秋天到了,野菊绽开了金黄的小花,清香四溢、沁人心脾。

有一天,甲和尚挑水回来对乙和尚说:“那些野菊花真美啊!”

“是的,”乙和尚说,“我每次去都捎回一小把,待晾干了,装个清心安神的菊花枕。”

甲和尚就说:“挑水就够累的了,再麻烦那些事干啥,咱又不是没枕头。”

“反正不用专门掐,挑水回来的路上,顺手掐几朵就行了。”乙和尚笑着说。

转眼秋天过去了,有一天晚上,甲和尚和乙和尚忙完一天的活计,双双回到他俩的卧房。二人刚上床休息,甲和尚就闻到一种淡淡的清香,问乙和尚是什么气味。乙和尚说,他的菊花枕装好了,枕着挺惬意的。甲和尚就非常羡慕地说:“没想到,你一小把一小把的还真掐成个大枕头,明年我也得跟你学,每次捎回一把野菊……”

人和人之间的许多差别,都不是大环境大氛围决定的,更不是能力或机遇决定的。在日常生活和劳作中,只要你稍微比别人多份心计、多份勤恳,日积月累,就有了生活质量乃至心灵层次上的跃进和差别。

自己的千里之行需要自己跬步的日积月累;自己的江河湖海,同样需要汗与泪相交加的溪流点积?每天,篆刻一个字,人生,就有了长长的碑文。所以,你的亦步亦趋、自信坚定一定能够成就你理想的伟业,而你的停滞绝望也必定会妨碍你人生的辉煌。所以,当别人拥抱鲜花掌声的时候,不要忘记他们背后的辛酸苦累;当日月跨越山峰的时候,不要忘记月冷星稀时的孤寂冷漠。世间一切皆有因果。

【一日一悟】

所谓善恶正反,只在一念之间。

有付出才有回报

老方丈禅房的窗前摆放着一盆四季常青、叶茂果灿的佛手,绿叶间伸出的色泽金黄的果子,恰似观音菩萨的玉手。佛手的枝叶间氤氲着沁人心脾的馥郁香气,常常弥漫着老方丈的整个禅房,令人赏心悦目、神清气爽。

寺院里的僧侣们闲暇时常来观赏老方丈的这盆茂盛而神奇的佛手,羡慕而崇敬。

后来,老方丈采用扦插、嫁接等方法培植了许多盆小佛手,一一分发给寺院里的众僧,让他们各自去养殖和观赏。

可是,一年之后,老方丈再巡查各位僧侣们对佛手的养殖情况时,发现不少僧侣们的佛手已经枯萎了,有的甚至光剩半盆腐土了,别说佛果了,就连绿叶也不见了。

为此,老方丈专门召开一次法会,对那些珍惜馈赠、勤于管理,经常为佛手施肥和浇水,把佛手养殖得枝繁叶茂、佛果累累的僧侣们予以表扬;对那些性情懒散、疏于管理,得到佛手之后,再不管不问,任其自生自灭的僧侣们提出了严厉的批评和训斥。

这则佛家故事说明的道理其实很简单,就是你若想有所收获,最起码一定要有所付出吧。当前许多职场人士都希望拥有美好的生活,但是他们却不愿在工作中有所付出。有的人甚至连一丁点的付出都不愿意,只是盼望着天上能够掉下馅饼,多么愚蠢而可悲啊!

在职场中生存,想收获多少,就必须付出多少。任何东西只有先自己付出,才会有所得。其实,也正如故事中所说的一样,无论是老方丈馈赠的佛手,还是做其他事情,只有做一个有心人,既珍惜又重视,并为之付诸行动,付出相应的汗水、作出应有的贡献,才能发扬光大、有所长进,拥有自己的“佛手”和“馨香”。

【一日一悟】

在这个世界中,很小的善,可以拯救众多的生命;很小的恶,可以毁了一个人最大的希望。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