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磷无言可对。
还有一次,紫磷正在专心致志地批注《思益梵天所问经》,慧忠国师见了,指点他说:“批注经典的人必须领会佛心,通晓佛理,这样还不够,同时又要懂得大众的生活,否则就不能胜任。”
紫磷以为他在批评自己,不悦地说:“您说得对!我就是照您说的这样做的,否则我不会随便动笔。”
慧忠一笑,叫侍者端来一碗清水,水中放七粒米,碗上放一双筷子。问紫磷:“你说说看,这是什么意思?”
紫磷茫然地摇了摇头。
慧忠不客气地教训道:“你连我的意思都不懂,怎能说领会佛心了呢?”
紫磷哑口无言。
一般的观点认为,佛家是出世的,是远离红尘的。实际上并非如此,佛家密切关注生活,介入生活。只不过着眼点跟其他职业不同,主要关注大众的精神生活。慧忠告诉紫磷要领会佛心、通晓佛理、懂得大众的生活,是一个很好的教诲。“佛心”是佛教事业的核心价值观,“佛理”是从事佛教工作的实践方法,“大众生活”是这项事业的潜在市场。这个道理,好比企业要建立核心价值观、要建立各项运作流程和规范、要了解和满足市场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家优秀企业。紫磷未必了解这个道理,否则不会那么反感。
【一日一悟】
用爱和慈悲感召,用力和威严折服。世上没有不可救的生命,没有不可教的人才。
洗涤心灵
有一天,化缘回来的小和尚,在禅房门口看到老法师正端坐在阳光下大汗淋漓、泪流满面。小和尚就非常惊讶和不解地走上前去,低声问道:“师父,您怎么了?”
“没怎么,我正沐浴、洗涤呢。”老法师心平气和地说。
小和尚就更困惑了,转了几个圈之后,又凑过去问老法师:“师父,没看到您沐浴、洗涤呀!”
“我是在沐浴、洗涤自己的心灵,你当然看不到了。”老法师静静地说。
小和尚就更好奇了,他想探个究竟,长点见识,就又打破沙锅地问道:“怎么为自己的心灵沐浴和洗涤呢?师父能否开导开导弟子?”
老法师就说:“点燃一颗感恩戴德之心,在自己的心底煮沸半腔开水,再加入仁义、孝悌,甚至反思、忏悔等几味名贵心结,便可以为心灵药浴了。”
在风风雨雨的世界里,人们的心灵难免会受到利益、权贵、美色等各种各样的诱惑,使自己的心灵蒙上厚厚的尘埃。如果我们也能像老法师一样,经常自觉地、及时地为自己的身心沐浴,那么,我们的心灵就不会迷失,我们的心灵就会亮丽如初、圣洁高尚。
如果我们常常为自己的心灵沐浴洗涤,清洗风风雨雨的尘埃,就能让自己做自然的事,享平常的福,这是人生一大幸事啊。
【一日一悟】
严师出高徒,高的要求才能有好的成果。
花朵静悄悄地开放
寺院里接纳了一个年方十六岁的流浪儿,这个流浪儿头脑非常的灵活,给人一种脚勤嘴快的感觉。灰头土脸的流浪儿在寺里剃发沐浴之后,就变成了干净利落的小沙弥。
法师一边关照他的生活起居,一边苦口婆心、因势利导地教他为僧做人的一些基本常识。看他接受和领会问题比较快,又开始引导他习字念书、诵读经文。也就在这个时候,法师发现了小沙弥的致命弱点——心浮气躁、喜欢张扬、骄傲自满。例如,他刚学会几个字,就拿着毛笔满院子写、满院子画;再如,他一旦领悟了某个禅理,就一遍遍地向法师和其他僧侣们炫耀;更可笑的是,当法师为了鼓励他,刚刚夸奖他几句时,他马上就在众僧面前显摆,甚至把任何人都不放在眼里,大有唯我独尊的姿态。
为了改变和遏止他的不良行为和作风,法师想了一个用来启发、点化他的非常美丽的教案——这一天,法师把一盆含苞待放的夜来香送给这个小沙弥,让他在值更的时候,注意观察一下花卉的生态状况。
第二天一早,还没等法师找他,他就欣喜若狂地抱着那盆花一路招摇地主动找上门来,当着众僧的面大声对法师说:“您送给我的这盆花太奇妙了!它晚上开放,清香四溢、美不胜收。可是,一到早晨,它又收敛了它的香花芳蕊……”
法师就用一种特别温和的语气问小沙弥:“它晚上开花的时候,吵你了吗?”
“没有,”小沙弥高高兴兴地说,“它的开放和闭合都是静悄悄的,哪能吵我呢。”
“哦,原来是这样啊,”法师以一种特殊的口吻说,“老衲还以为花开的时候得吵闹着炫耀一番呢。”
小沙弥睖睁一阵之后,脸刷的一下就红了,诺诺地对法师说:“弟子领教了,弟子一定痛改前非!”
“山深欲幽,水深欲静”。真正有学问有道行的人不见得会炫耀自己的学问和修养,而真正成功和芬芳的人生,更不见得张扬,但一样可以光芒万丈,正所谓“学问深时意气平”。所以,深沉厚重的气质,有助于个人的修学。
【一日一悟】
弱者等待机会,强者创造机会。
易碎的瓷瓶
佛教圣地也不是绝对的片片净土,在红尘滚滚的翻云覆雨中,也难免沾染世俗的尘埃。尽管戒律森严、三令五申,有些小和尚还是屡屡犯戒。
这一天,刚刚做完日常佛事,僧侣们正要走出禅房时,老方丈定一法师扬手碰落了供台上的一个瓷瓶,摔了个粉碎。众弟子一下愣在那里,不知方丈是失手碰落了瓷瓶,还是故意碰落的。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