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浪小说

子浪小说>人生不必太计较 > 第7件事 容貌的美与丑重要的是做自己(第1页)

第7件事 容貌的美与丑重要的是做自己(第1页)

容貌是与生俱来的,是父母给的。有的人漂亮,有的人丑陋,也有的人,既不美丽,也不丑陋,属于中不溜的那种。

一个人的容貌本来也没什么,可是人是一种追求完美的高级动物。况且,人还有意识,总希望自己眼前的东西能够“赏心悦目”,因此容貌的美丑就极为重要了。

其实很多人都承认,无论容貌好与坏,带给人的烦恼往往是一样多的。

容貌美丽者有容貌美丽者的烦恼,这往往是容貌平平的人所体味不到的。美好的容貌,可能给你带来幸运,却不一定能带给你幸福。美好的容貌是一张通行证,不过这张通行证既可以使人上天堂,也可以使人下地狱;而容貌美丽者往往又体味不到容貌平平所带来的烦恼,整日生活在“求美无小事”中,或梳妆,或保养,日子久了,难免生出些烦闷。

不过常人并不管这么多,尤其是那些容貌平平者和容貌丑陋者。常言道:“郎才女貌”,“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可见,容貌的美丑对于女人更为重要。

既然有美丑之分,就少不了有个标准。

古时说书的形容美人是这样的:瓜子脸,柳叶眉,丹凤眼,樱桃小嘴,体形也是不高不矮,不肥不瘦,“增一分则长,减一分则短”,美妙绝伦。

美丽的标准也不是绝对的,单就我们中国的历史而言,历朝历代对美的认识就不统一,甚至有可能相互冲突。“楚王好细腰”,所以,赵飞燕的细腰倾倒全国的男子。到唐朝,就以胖为美了,杨贵妃的模样是当时妇女的“崇拜偶像”。但到宋朝,就又变为以瘦为美了。

但不论怎样,没人否定爱美这一点。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孔子尚且说道:“食色,性也”。就是说喜爱美丽的事物和喜爱食物一样,是人的本能。

美丽,不仅能让别人赏心悦目,更能增加自己的自信。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尤其证明了这一点。所以那些即将毕业,忙于找工作的同学,更不忘把自己打扮得美丽一些,因为“美丽”方可“动人”。

美,是一种至高无上的东西。追求美,无可厚非。从古至今,人都在追求着美。美,有心灵之美,有容貌之美。心灵之美,是见不着的,容貌之美是形诸于外的,是随时随地可见的。所以,人更多的是注重自己的外在美。甚至可以为了保存自己的外在美,而放弃内在的东西。这种极致,为威胁利诱以达到某种目的提供了依据。

但人毕竟有美丑之分,美人也会有一点点缺陷,丑人想要美一点,美人想要更美一点,这样,“求美”就出现了。求美,是人的一种天性。就说外在美吧,外在美有天生之美与人工之美之分。当天生容貌不能与别人相比时,就会求助人工美,进行美容。美容,就是针对人的这一心理而兴起的一门行当。就是试图改变一个人的外在形象,改变自己与生俱来的不足。

记得那位替父从军,南征北战的巾帼英雄花木兰吧?驰骋沙场多年的她,回到家中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然后,从从容容地“对镜贴花黄”。目的很简单,用些装饰品,把自己打扮的漂亮一些,还我女儿装。

古时的女人们,就已经很会“求美”了,可以修剪眉毛,帖花黄(就是把一些有颜色的纸剪成星月等形状,贴在额头上),可以给脸上擦胭脂,嘴上涂唇膏,头上别上各式各样的簪子。

时至今日,求美的方式就更多了,对普通容貌的人而言,变成美人已经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现代的整容手术,能让你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还有整形手术,也能让“丑人”大饱眼福。而且基因技术已经给我们预示了美好的未来。可以在父母亲交合的那一刻,修改不满意容貌的基因,比如,把单眼皮的基因修改成双眼皮的基因,把矮个子基因修改成高个子基因,把黑头发基因修改成黄头发基因。如此以来,我们可真要生活在一个赏心悦目的世界里了。

不过,真到那时,也还有美中不足,就是美的标准问题。如果有个统一的标准,那么,满眼的美女中,就很难分清楚这个“美人”和那个“美人”,丈夫找不着妻子,儿子找不到妈妈,麻烦就来了。如果没有统一标准,那各个不同标准的“美人”闹将起来,譬如现在的“某某小姐”选美大赛就乱了套了。

芝兰在野兮,不以野而自伤;芝兰在室兮,不以室而自庆。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

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本我的目标乃是求得个体的舒适,生存及繁殖,它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觉察。

自我是自己能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

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其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约束自己的行为,超我的特点是追求完美,所以它与本我一样是非现实的,超我大部分也是无意识的,超我要求自我按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它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则”。

其中自我是焦虑、恐惧的所在地。人在生活中常会受到外界的威胁,本我不合时宜的冲动和超我的制约。

正因为有这些自我焦虑的因素存在,你必须开始了解你自己,必须与真实的自己和平相处。你要没有焦虑和恐惧的正视自己,单纯地与真实的自己相处,因为想要真正了解某种东西,必须和它密切相处。但是如果你对内心的焦虑习以为常的话,你就不再和它在一起了。譬如你在卧室中悬挂一幅字,每天进出都会看到它,两三周后,你就无视它的存在了。

如果你已经认清了自己是恐惧和焦虑的,既不接受,也不排斥,既不消沉,也不得意,而只是客观地观照它。这种状态就已经很好了,说明你的心智学会了观照生命。你应该学会在生活中观照生命的真实性,尊重生命的独特性,善待生命的自主性,观照生命的整体性。这才是真实的你,而不是受到外界的影响和制约而无所适从。

下面这则小故事中的蜈蚣就是听了青蛙的话,结果不能像自然的自己那样从容了:

一只青蛙看见一只蜈蚣用一百条腿走路,自己心里就琢磨:我用四条腿走路都很麻烦了,它是如何用一百条腿走路的呢?先迈哪条腿,后迈哪条腿能记住吗?有一天,它终于忍不住了,就当面问了蜈蚣。

蜈蚣听后,也疑惑了,它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每天都在走路,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迈步的。

“让我想一想在回答你。”它对青蛙说。蜈蚣就开始站在那里想,到底先迈哪条腿呢?越想越糊涂,就想走走看吧,结果晃动几下,却倒在地上了。它着急的告诉青蛙:“我现在还是不能回答你的问题,而且我也不能控制自己的腿了。你以后还是别再问其他蜈蚣同样的问题了。”

与真实的自己和谐相处,做最自然的自己,这才是享受生命中的自然之美。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