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人是世界上第一商人,他们对金钱的追求是天生的,把钱匣子装在心里,随时随地的获得金钱,这已经成为犹太人的象征,世人一个普通的看法是:犹太人总是精明的赚钱。
天生会赚钱的民族
在历史上,金钱曾被各个民族广泛地看做一种罪恶或者至少是准罪恶的东西,但犹太人除外。犹太人认为,赚钱是最自然的事,如果能赚到的钱不赚,这简直是对钱犯了罪。
对犹太人来说,钱掌控他们的生死,在他们的生活当中,钱始终居于生活中心的地位,人生如果是0,钱就是1。
大财阀希尔斯正是犹太商人的杰出代表,他的始祖名为迈耶·希尔斯,少年时在另一个成功的犹太商贾处当学徒。后来自立门户经营古董商店,以贵族巨贾为推销对象。在18世纪后半期至19世纪的动乱期间,因善于应变和经营,获得了巨大的赢利。他的经商手法可以说是犹太商人的典范,他的座右铭把犹太商人的思想表露得淋漓尽致。
犹太人嗜钱如命,为了赚钱,他们绞尽脑汁,用尽千方百计。
有一个这样的故事:
加利曾为一个贫穷的犹太教区写信给伦贝格市一位有钱的煤商,请他为了慈善的目的赠送几车皮煤来。
商人回信说:“我们不会给你们白送东西。不过我们可以半价卖给你们50车皮煤。”
该教区表示同意先要25车皮煤。交货3个月后,他们既没付钱也不再买了。
不久,煤商寄出一封措词强硬的催款书,没几天,他收到了加利的回信:
“……您的催款书我们无法理解,您答应卖给我们50车皮煤减掉一半,25车皮煤正好等于您减去的价钱。这25车皮煤我们要了,那25车皮煤我们不要了。”
煤商愤怒不已,但又无可奈何。他在高呼上当的同时,却又不得不佩服加利的聪明。
在这其中,加利既没耍无赖,又没搞骗术,他们仅仅利用这个口头协议的不确定性,就气定神闲地坐在家里等人“送”来了25车皮煤。
这就是犹太人的赚钱高招。
犹太人爱钱,但从来不隐瞒自己爱钱的天性。所以世人在指责其嗜钱如命、贪婪成性的同时,又深深折服于犹太人在钱面前的坦荡无邪。只要认为是可行的赚法,犹太人就一定要赚,赚钱天然合理,赚回钱才算真聪明。这就是犹太人的经商智慧的高超之处。
赚钱,目标是前提
犹太商人认为:赚钱并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是件靠智力和体力共同完成的事。要学会用脑子赚钱,用信息赚钱,靠掌握人们的心理赚钱。大钱小钱都可以赚,只要赚到钱,就比没有赚到好!赚钱这项人生游戏,需要两大项:脑子和手脚。
犹太人做生意,他们给自己制订的目标一定要实际,要有可能实现才行。一家公司办公室的北面大墙上,写了一条标语:“有信心不一定会赢,没有信心一定会输;行动并不意味着成功,没有行动一定会失败。”这条标语的意思是说,敢想才敢做,想赢就会拼,敢拼才会赢。
彼得·维克多·尤伯罗斯是一位杰出的犹太商人,他在大学毕业后,去了一家飞机场和航空公司工作,由于工作出色,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内,就被提升为副总经理。后来他在好莱坞开设了一家国际运输咨询公司,这时只有一间办公室。由于他讲求诚信,经商有方到1967年,他已拥有36万美元的资金,并开始发售股票。1972年,他转向经营旅游服务业,公司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将原有的在世界各地的38个办事处发展到100多个。一年后,他创立了800家旅游公司,不久发展到拥有4000多套房间上多个豪华游艺场的规模。1974年,他成立了第一旅游公司,用了不到半年时间,他的旅游公司发展成为全世界拥有200个办事处、1500名工作人员的北美第7大旅游公司,年总收入约2亿美元,纯利润达几百万美元。
这只是尤伯罗斯白手起家以来取得成就的开始,他计划以1060万美元的价格出售他的第一旅游公司,准备私人筹办奥运会,开始另一项具有风险的“空白”事业。作为犹太商人,他首先意识到的是举办奥运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而绝非只是体育或政治意义。“任何东西到了商人手里,都会变成商品”,对于这一点,尤伯罗斯感受最深,杰出的企业家最关注的是企业的信誉,产品的品牌效应。尤伯罗斯决心利用举办奥运会的机会,提高赞助费用,并计划只接受30家赞助单位,从每一个不同的行业中选出一家,赞助费用至少400万美元以上,获得赞助权的单位可取得奥运会某项产品的专卖权。规定一出台,各大公司为了获得赞助权,竞相抬高赞助费的价格。
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两大公司长期处于激烈的竞争状态,这次也参加了本届奥运会赞助单位的角逐,尤伯罗斯向两大公司抛出了400万美元底价。当百事可乐公司还处于犹豫状态时,可口可乐公司已把赞助费抬高到了1300万美元,并一举夺得饮料行业独家赞助商的权利。
尤伯罗斯在获得1300万美元的赞助后,把下一个目标定准在柯达公司和富士公司的竞争上,柯达公司提出赞助100万美元的要求,被尤伯罗斯拒绝了。富士公司希望能将产品销往美国市场,经过讨价还价后,终于以700万美元获得在胶卷行业的独家赞助权。此外,还有美国的通用汽车公司和日本的丰田公司等也加入了这场激烈的竞争。
最后,尤伯罗斯举办的“私人”奥运会,获得了3.85亿美元的赞助,他还通过将运动会的电视实况转播权作为专利拍卖,从而以2.5亿美元的高价拍卖。在美国广播公司(ABC)和全国广播公司(NBC)的激烈竞争中,奥运会转播权终被美国广播公司赢得。后来,美国广播公司又以7000万美元的价格将奥运会的广播转播权分别卖给了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因而尤伯罗斯在此项目上筹集到的赞助费达到2.8亿美元。不仅如此,就是对于参加美国境内奥运火炬接力跑的人每人次也征收了3000美元,他获得了300万美元的现金。据统计,通过此次私人举办奥运会,尤伯罗斯至少获得了2.5亿美元的净利润。
在犹太商人看来,树立目标总离不开三个步骤:第一个步骤是确立自己的目标;第二个步骤是制订实现目标的计划;第三个步骤是做出时间安排,确保计划的实现。
犹太商人认为:追求目标的大前提,是无论如何不能放弃,如果情况许可,也应具备适时扩大战果的行动力,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具备冷静判断状况的能力。
犹太名人链接:
开创私人主办奥运会先河的——尤伯罗斯
1978年11月,在洛杉矶市获得奥运主办权后的一个月,市议会就通过了一项不准动用公共基金办奥运会的市宪章修正案。洛杉矶市政府只好把求援之手伸向美国政府,也许是对奥运会不屑一顾,也许是已经意识到美国举办奥运会将会遭到苏联的报复而进行抵制,美国政府对此冷若冰霜,明确表示不能提供一分钱。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洛杉矶市已经走投无路,只好向国际奥委会申请,要求允许以民间私人出面主办奥运会。这个请求太意外了,国际奥委会还从来没想过由私人主办过奥运会。万一这个人半途而废怎么办?偌大的奥运会交由私人主办,国际奥委会的面子置于何处?更何况,《宪章》已明确规定只能由城市主办奥运会。如果还有另一个城市申请,国际奥委会就有了回旋的余地,然而,当时没有别的国家和城市申请举办,国际奥委会一点儿回旋的余地都没有,《宪章》的这条规定第一次失败了。于是,洛杉矶奥运会筹备组开始“物色”一个能在行政当局不贴一分钱的情况下办好奥运会的人选。
“物色”委员会的理想标准是,这个人年龄在40—55岁之间,在洛杉矶地区生活过,喜欢体育,具有从经济管理到国际事务等多方面的经验。电子计算机在不停地开动着,经过一次又一次地筛选,计算机里不断出现的名字就是——彼得·尤伯罗斯。于是筹备组向尤伯罗斯发出了邀请。当筹备组的人谈起所谓“理想人选”的标准后,尤伯罗斯情不自禁地说:“哦,这有点像我。”
他妻子吉妮后来说:“不是像他,就是他。”
私人主办奥运会是奥运史上的第一次,同时也意味着要冒最大的风险。前几届奥运会是城市主办的,财政上的亏损,谁也没能逃过去。
1972年,在原联邦德国慕尼黑市举行的第20届奥运会所欠下的债务,久久不能偿还。
1976年,加拿大蒙特利尔第21届奥运会,亏损达到10亿美元。
1980年,在苏联的莫斯科举行的第22届奥运会耗资高达90亿美元,亏损更是空前。
1980年,在美国普莱西德湖举行的冬季奥运会,从财政和组织上来说,也是不甚成功的。纵观现代奥运会的历史,就能发现,举办奥运会是财政上的一场“灾难”,谁主办谁就得不惜“血本”,更何况尤伯罗斯是私人主办奥运会。现实即使如此,但尤伯罗斯觉得是对自己一次重大的挑战,他欣然接受筹委会的邀请。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