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太迷信谋略
与人交往,需要讲究一点策略、谋略。否则,总是被人欺。在这个社会里,吃亏的总是老实人。
有这样一则寓言: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天,一位落难秀才已多顿未吃饭了。这天,他来到一家财主门前想讨口饭。可是这个财主,是远近闻名的吝啬鬼,秀才刚到门口,他便叫家丁把秀才轰走。但是秀才却暗下决心,一定要运用计谋吃到这个财主的一顿饭。于是,他就对财主说:“我不是来向你讨饭的,我已经在邻村吃得饱饱的了。我只想借盆炭火把我的湿衣服烘干,烤干就走,这对你并没有多大损失。”财主眼珠子转了几圈,最后还是答应了,并叫家丁不要给他东西吃。秀才指着火盆边上的一口小铁锅,问财主:“这口锅暂时不用,可以借我用一下吗?”财主问道:“你又想干什么?”秀才说:“我看火这么旺,想熬石头汤喝。”财主惊奇地问:“石头能熬汤?”秀才说:“这你就不知道了,石头汤的味道好极了。”财主带着好奇答应了秀才的要求。秀才开始从院子里捧回几捧雪放在锅里,架在火上烧,到水快开的时候,他从院子里捡回几块石头,用雪擦干净,放在锅里煮起来。石头在锅里发出响声,秀才还不时地用筷子在锅里搅拌几下,偶尔舀一勺尝尝味道。财主问秀才:“可以不可以放点盐进去?”秀才说:“这样当然味道更好一些”。于是,锅里的淡水就变成了盐水。秀才不着急,继续煮石头。财主还是好奇地问:“这石头汤可以不可以放点葱花、蒜苗之类进去?”秀才回答:“当然多一味比少一味要好。”于是财主便又指使家丁把厨房剩下的葱花、蒜苗、姜末、辣椒以及饺子馅都放到石头汤里去了。最后,财主索性把案板上的饺子皮、碎肉末、面渣等统统放到石头汤里,待秀才对财主说“好了”的时候,锅里已经是又稠又香的杂烩汤了。于是,秀才饱餐了一顿,烤干了衣服走了。
秀才正是运用计谋,吃到了那个吝啬财主的饭,使自己免于受冻挨饿之苦。但由于策略、谋略有自身的特点,若为人太过于斤斤计较,什么事都玩花招,都使计谋,到头来吃亏的还是自己。所以谋略是别人的圈套,也可能是自己的圈套。
迷信自己的谋略,容易掉入别人谋略的圈套。
周瑜为了打败刘备,使用美人计,派人给刘备说媒,劝刘备到东吴招亲。刘备怕此事有诈,诸葛亮却大笑说:“周瑜尽管善于用计,但他岂能逃过我的神机妙算?主公但去无妨。”诸葛亮给了刘备三个锦囊,内藏三条妙计,让随同前去的赵云装在身上。结果,刘备不仅娶了孙权的妹妹,而且将东吴的兵将打得落花流水,这就是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故事。
要善于运用谋略,就需要把握谋略的特点。
谋略有针对性。所有的谋略都有其适用范围,都是针对某人或某事而预行的。超出其适用范围,谋略就不能称之为谋略,而成为什么都不是的空想幻想。继续按这样的谋略去行事,失败是必然的。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谋略家姜子牙,其智慧可以保证周朝880年的天下。但如果他去做生意,可能连一担面粉都卖不出去。
谋略有时间和地点的局限性。谋略总是具体的,总是在特定的时间结合特定的场合,由特定的人针对特定的事才能起作用。否则,失败难免。拿破仑是世界上传奇式的军事家,很会用兵。在一战中,法军效仿拿破仑的用兵之法,“除攻击之外不知其他”,但当时机关枪已盛行,一味进攻的法军在敌军的机关枪面前大吃苦头。二战中,法军汲取“教训”,把取胜的希望全都寄托在呕心沥血构筑号称固若金汤的马奇诺防线,但狡猾的德军则避开锋芒,从防线背后绕过去了。做人的灵活,就是要相机而动,随时而发,拘守于预先的谋略,只会给自己制造麻烦和失败。
激活死脑筋:
做人也是这样。要讲究谋略,要善于运用谋略,但不能把成功的希望全部寄托在谋略上。
实力不能决定一切
当市场经济的法则继续运行的时候,人们会很容易地发现:原始的资本积累越来越难,没有钱想去挣钱是难上加难。于是,有一种普遍的观点认为,人赚钱难,而钱赚钱容易。如果错误地理解了这句话,就容易犯迷信经济实力的错误。因为,你即使经济实力再雄厚,钱毕竟是由人来赚的,而不是钱本身“下的蛋”。即使有经济实力,也不等于就能成功。实力不代表一切。历史上关羽败走麦城的故事,就是实力强大者失败的最典型例子。
实力不等于能力。知道怎么运用自己的实力,才是能力。实力是实实在在的力量,这是一种死的东西。要把死的东西变成活的,全在于运用得法,所谓存活之间全在乎一念之间也。钱“生”钱,全在于使用钱的人怎样使用,否则,钱永远只是钱,不可能“生”出钱来。
事事变化的各种可能性真是太多太多,都被这“一切”二字囊括。实力既然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力量,是客观的,那么一个人所拥有的实力也总是有限的。因此,实力不能决定一切为人处世,不应当过于迷信实力,否则就会陷进实力的陷阱中。
做人不要过于迷信实力。恰当地运用自己的实力,正确地分析彼方的实力,应对得当,是可以取得成功的。
做人不要太计较实力,就需要明白: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和事,任何人都有自己的弱点和不足。要不然,面对比自己强大数十倍的对手,还没有等对方与你交手,你自己首先就将自己打败了。人往往不是被对手打败,而是被自己打败。
明白实力不能决定一切,就是要你树立信心,面对强大的对手,只要寻找到对方的弱点和不足,击倒对手是迟早的事。
那么,如何才能探明对手的弱点和不足呢?
不要被对手强大的实力所吓倒。要是未交手前你自己先倒下去了,那么你就永远没有战胜对手的机会了。自信是自立的前提。
但也不要显得你毫不惧怕的样子,要学会示弱。只有当对手不再注意你时,你才有机会接近对手,探知对手真正的弱点和不足。
激活死脑筋:
强大者之所以强大,是因为弱小者的弱小。太计较实力者,终将在实力面前倒下。真正有实力者,别人是永远不会知道他的实力,因为他的实力是运用实力的能力,有能力者才是最后的强者。
死要面子活受罪
人争一口气,佛争一柱香。“面子”这个东西,人人都爱。因为,它总是与一个人的人格、自尊、荣誉、威信、影响、体面等联系在一起。
一个人一旦被辱及了“面子”,那真比杀了他还让他难受。所以,与人相处,一定要给对方“面子”。因为,如果你伤了对方面子,那么你将会遭受最猛烈的回击。一位外国学者说:“为了保持体面,在中国人中产生出外国人无论如何也体会不出来的‘面子’经。‘好面子’是一种抬高体面;‘失面子’是一种失去体面,失去面子就等于精神上的死;不要面子就是不去构筑体面。不论什么样温顺善良病弱的中国人,为了‘面子’可以同任何强者搏斗。当‘面子’受到损害而无力恢复时,会表现出相当的高傲而。因为表现不出这种高傲而激愤而死者不计其数。”
“面子”也是不能被撕破的。撕破“面子”,就意味着抛弃了一切做人的尊严。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话:“这个家伙,真是撕破了脸了,什么事都干得出来。”意思是说,一些人已经连做人的起码要求都不要了,做什么事情都是不会感到惭愧的。所以,骂人最解恨的要数骂“不要脸”,被骂的也最怕被别人骂“不要脸”。
可见,人不能不要“面子”,否则他就难以生存在社会当中,然而,人也不能将“面子”作为一个“包袱”来背着,这样的生活过于沉重、压抑、甚至痛苦。“死要面子活受罪”,说的就是一些人为了“爱面子”甚至可以忍受任何痛苦,即使受罪也无所顾及了。
譬如,有的人原本很穷,却“死要面子”,“勒紧裤腰带”与人比阔。有的人,为“死要面子”,四处吹嘘自己如何如何“有能耐”、“能办事”,无限夸大自己的所谓“后台”是怎样怎样的“硬”。有的人明明意外成功,明明是自己“喜出望外”,激动异常,却“死要面子”,故做“深沉”,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有的人为了“面子”,犯了错误“死不认帐”,即使被揭穿也要死撑到底,甚至要倒打一耙,推卸错误……
既然“面子”对一个人如此重要,那么,给对手最猛烈的回击就是想方设法在各个方面使对手的“面子”丢得干干净净。很多人为回击对手,使对手“丢面子”,往往采取“一报还一报”,恶意攻击、侮辱,或直接或间接,或公众场合或私下。但这样做往往容易反过来损害自己的“面子”,这是一种下下策。聪明的人决不会这样做。聪明的人往往给对手很足的“面子”。他要一顶高帽,我就送他一顶甚至十顶,让他飘飘然不知自己是谁,自高自大起来的时候自有人收拾他,这叫“借刀杀人”。
中国人既为“面子”而进行“圣战”,也为“面子”所累。外国人最擅于借中国人“面子”这把刀来杀中国人了。与中国人做生意,可以给你“面子”而“杀”你口袋中的钱。
激活死脑筋:
如今,市场经济的法则不是教人不要面子,而是市场经济越发展,越要求人人都要讲究“面子”,有“诚信”,否则,谁都不会是赢家。然而,也不能太计较“面子”,否则,吃亏、受罪的总是你。佛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我们不是佛,我们是人,都是凡夫俗子,没有必要“死要面子”受那份“地狱”之罪。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