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浪小说

子浪小说>做人的底层逻辑 > 第九章 做人不要太计较(第3页)

第九章 做人不要太计较(第3页)

说到屈辱,最广为人知,最被人称道的,恐怕就是韩信受胯下之辱的事迹了。韩信年轻时,家穷,整日游手好闲,什么都不愿干,他身强力壮,却靠讨饭过生活,表面上一无所长,家乡人都瞧不起他。

有一天,一群无赖拦住韩信,其中一个说:“如果你有胆量不怕死,你就把我杀了;如果你怕死,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否则绝不和你善罢甘休。”韩信狠狠盯着他,手不自觉地攥紧了,过了许久,他松开手,趴在地上,居然那人胯下爬过去。为此,家乡人更瞧不起他。

屈辱,可以成为泯灭一个人理想之火的冰水,也可以成为鞭策一个人发奋成功的动力。我们可以非常合理地推测,如果没有这次胯下之辱,韩信还会不会为我们后人所知,还真值得怀疑。韩信的成功,是他没有被屈辱打倒,而是从屈辱中奋起。我们现在已无从知道韩信当时的心理感受,但从文字描述来看,有人认为彼时彼境的他,可能更多的考虑是看到对方人多。而我们则认为他深知“小不忍则乱大谋”,为图将来干大事暂且不在意这种屈辱。

像韩信这种胯下之辱,我们可能亲身经历的不多,但一个人被数人围攻打劫,遭受屈辱和韩信胯下受辱有相似之处。不同的是,韩信从胯下爬过去后,站了起来,而且站到了人前头,我们更多的人是爬了过去,却没有站起来或站起来却永远地弓着腰。

遭受屈辱对韩信来说变成了好事。而对更多的人来说,却是一件坏事,沉甸甸地坠在心底,就像邪恶的痛苦种子,种在心底幸福的土壤中,随时都会伸出它恶毒的牙齿,刺一下你的幸福。

心理学家认为:人有三大精神能量源——创造的驱力,爱情的驱力,压迫、歧视的反作用驱力。屈辱就是一种精神上的压迫,屈辱就像一根鞭子,既能鞭策你鼓足勇气,奋然前行,也会鞭打得你鲜血淋淋,体无完肤。而鞭柄,握在你自己手里。

受辱的人,会有三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情况是像韩信那样从此振作起来,有所作为;一种情况是从受辱的阴影中走出来,但仍然不会有作为;再有一种情况是根本从受辱的阴影中走不出来,从此萎靡不振、意志消沉,就此破罐子破摔。

善于从屈辱中学习,实在是成就业绩的一个重要因素。记得一位先哲说过,无论怎样学习,都不如他在受到屈辱时学得迅速、深刻、持久。屈辱使人学会思考,体验到顺境中无法体会的东西;它使人更深入地去接触实际,去了解社会,促使人的思想得以升华,并由此开辟出一条宽广的成功之路。

能够从屈辱中走出来,即使没有像韩信那样的大作为,也是人生的一种成功。

激活死脑筋:

要把屈辱变成成功的动力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这里有几法提出来以供参考:“儿子打老子”,用阿Q精神胜利法将受辱的不快排除去;设身处地地想想比你受辱更大的事例,“原来还有比我更惨的”,以此法来宽慰自己;风物长宜放眼量,受一时之辱,换得未来个人价值的实现事业的成功是值得的。

不要过分客套

谁都知道,见了面,该打个招呼问声好,客套几句。所以,客套就是表示客气的套话,就是说客气话。

客套有没有必要呢?客套当然有必要。如果没有必要,那么人与人见了面不就形同陌路了吗?也许说几句“你好!吃过饭了吗?”、“劳驾”等客套话,说者本身没有什么意思,但对听者来说,却传递着这样的信息:他在关心着我,还没有把我忘掉,我还存在他的心中。特别是当领导对下级主动地客套几句后,这不啻是对下级最大的奖励,他一定会一天都处于高兴和激动之中。客套就有这种能给对方带来愉悦的功效。客套,也能化干戈为玉帛,使反目成仇者变为好友。

客套,需要讲究些方法,要看对象,不能不分时间地点去客套。比如,一个人碰见另一个人从厕所出来,他总不能随口来一句:“你好!吃过了吗?”问者无心,听者难答。这时候,不好说什么话就点点头,如果非说话不可,就干脆来一句:“你好!”或者什么都别说。对不太认识或不熟悉的人,可以:“你好!请问……?劳驾!能不能……?”要是把这些话用在天天见面的朋友身上,他肯定会用惊奇的眼光看着你:“这个人今天是咋啦!怎么突然和我生分起来了?”

客套是少不了的。可偏偏就有那么一种人爱客套,让人觉得俗气,罗嗦,虚伪,不真诚。爱客套的人非常注意礼节,总担心自己在哪一方面没有做好而得罪人。却又不知讲客套的方法,无论什么地方什么场合什么时间都讲客套,结果弄得是吃力不讨好,尽得罪人。爱客套的人又非常罗嗦,由于总担心对方没有听清楚,因而不停地重复,让人觉得很烦。

激活死脑筋:

客套就是这样,就好比是调味品,没有它,生活就没有了滋味,如果太多了那生活也就过不下去了。

不要太计较年龄

树有树轮,人有人龄。万物苍生,都有它发生、发展和死亡的过程。年龄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谁能没有年龄呢?可是,又有谁真正地考虑过年龄这个问题?

小孩常会问爸爸妈妈:“我什么时候才能长大?”在孩子的眼中,长大意味着可以自己决定去什么地方玩,穿什么衣服,自己决定干什么或不干什么。长大,在他们眼里意味着自由与独立;在少男少女的眼中,年龄意味着美丽,意味着激情与活力;在青年的眼中,年龄意味着成熟,意味着权利,是一切可以骄傲的资本的根源;在中年人眼中,年龄意味着不断失去的过去,意味着负担、压力,意味着责任与义务;在老年人眼中,年龄意味着美好的过去和叵测的未来,意味着生与死交换的界限。

在年龄面前,人是无能为力的,因为它既不会因为孩子的企求而加快脚步,也不会因为老人的感慨而放慢脚步。它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无论是总统,是科学家还是罪犯,它就像一个忠诚的仆人,一丝不苟地记录着你所走过的每一分、每一秒,一旦走过,再好的化妆品也无法掩盖岁月写在脸上的沧桑,再注重保养的肌体也无法避免衰弱的命运。

年龄,人们之所以在乎它,是因为人们在乎它背后的生命,在乎它带给人的心理的舒适与满足。

老人的生命必然是在走向衰退,这种衰退是人所难以接受的,所以他们希望忘记自己的年龄,而青年人的生命正是辉煌的时候,所以他们希望留驻年龄,儿童的生命正在走向希望,这种希望给人力量,所以他们渴望增长自己的年龄。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一个过程,事物与事物之间就存在个先后、大小的问题。年龄大的在年龄小的之前而出现,这似乎是再明白不过的道理了。

所以,年龄在很大程度上,也意味着一种资本。年龄大的人一般会有更多的经历,也就有了较深的阅历,这本无可厚非,但也给人一种错觉,觉得年龄大的人懂得的当然要多些,处理事情要妥当些,有些所谓“大人”就据此倚老卖老,摆老资格:“你小小年纪,懂什么?”好像年龄大就有资格、有条件去教训别人一样。年龄成了一个人的权力、权威、威严等的象征,成了可以随意教训人的唯一资本。

在我们这个以尊重老人为美德的国度里,传统道德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在老人面前,我们习惯于恭恭敬敬,习惯于惟命是从,于是,年轻的在年纪大的人面前、在权威面前唯唯诺诺,不敢大声,不敢思想。顺着年纪大的人的思想向下走,失去了一个年轻人应有的激情与活力,失去青年时代最可宝贵的东西——激情的创造。

年轻人做错事,尤其没有按上一辈意思去做的时候,经常会被骂“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年轻人好像注定是老年人的出气筒。

小的总想着长大,“三十年媳妇熬成婆”,可以说:“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都多,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要多。”青年人容易把年龄和青春容貌划等号,中年人为小的欣喜,为即将来临的老而内心发毛,老人却想着能有朝一日“返老还童”,再活他一朝。

“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换旧人。”老的终将逝去,小的也会变老。

年龄犹如四季。不能春光永驻是一种遗憾,可是倘若永远生活在春天里,没有机会品味夏日的茂盛,秋色的灿烂,冬雪的绮丽,也会是一种遗憾。

有这样一个寓言,讲的是,未来的一天,地球人的代表来到太空,他向太空酋长提出抗议:“地球人的寿命实在太短暂了,我们要求长生不老。”无奈之中,太空酋长带他到天鹅星上,指给他看地上密密麻麻的白毛般的生物告诉他:“这些生物已经存在了两万年了,他们的文明高度发展,他们的人口密度也远超过极限,但因这些贪婪的生物都想永远占有自己所得到的一切,他们都不愿意去死,我就把长生不老的秘方给了他们,这样,他们再也没人死掉,但他们活得更痛苦,没有死亡也没有了希望,他们又怀念有死亡存在的日子,但他们已不可能去死,连自杀也不可能,你看,他们正在强烈恳求我赐予死亡呢。”地球人看罢,心生恐惧,便匆匆回去复命了。因此,人类依然有年龄,有生老病死。

同样的年龄,有的人要比实际年龄苍老许多,有的人却要比实际年龄年轻许多。一张苍老的脸上,写满的是逝去的流金岁月和历经的人世间的沧桑;一张光洁的脸上,感悟到的是生活是梦想,年轻是梦,年老是回忆。

青年人在梦中醒着,老年人在醒中梦着。

激活死脑筋:

我们无法抗拒容颜的衰老,却可以拒抗心灵的衰老。活出你自己来,保持着一颗永不衰老的心,世界才真正在你的年龄中掌握。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