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孔老先生,如今大秦积贫积弱。”赵凌语气变得温和起来,双目看着孔鲋,眼中充满了悲天悯人的神色,“孔老先生来咸阳的路上应该也看到了,灾荒之年,大秦百姓流离失所,朕已竭尽全力救济子民。”
孔鲋感叹道:“陛下仁慈,上天必将垂怜,来年定是丰年。”
“子不语怪力乱神,孔老先生何必将希望寄托在上天的垂怜上?”赵凌神情肃穆,“朕有个想法,既可以磨练儒家门生,又可救济苍生,亦可传扬儒家学说,且不必等到几年之后,当下即可。”
“不知孔老先生可愿一听?”
赵凌此言说出,孔鲋激动得双眼放光。
他可不是傻子,赵凌说什么等百姓富足,衣食不愁之时,便以儒学为尊,那要等到什么时候?
天灾连年,哪怕赵凌寻来海外的优良作物,也是要等的,还要看运气。
一次天灾就可以毁掉百姓辛苦一年的作物。
他真能活到那一天吗?
“陛下请说!”
赵凌却没有直接说出来,目光缓缓扫过在场的博士。
众人的看赵凌的眼神热切,充满了期待,
赵凌张了张嘴,犹豫片刻,最后轻笑了一声,摇头道:“算了,还是不说了,诸位还是研究学说吧,朕回宫了。”
说完,他转身就要走。
孔鲋连忙上前抓住了赵凌的衣角,大喊:“陛下留步!”
赵凌回首看了孔鲋一眼,孔鲋连忙松手,往后推了两步,局促地往后退了两步:“是孔鲋失礼了,还望陛下明言。”
赵凌依旧一副犹豫不决的样子,叹了口气:“朕这个想法有些不切实际,儒家博士尊贵。。。。。。”
“朕的想法是,让儒家门生前往各县各乡,除了开办私塾教百姓识字明理之外,还有便是,身体力行,帮助贫困的百姓耕地开荒,实行先富带动后富,使百姓深切地感受到儒家的好。”
“百姓如果还在为衣食发愁,又哪来的精力去学习儒学?可是,朕怕儒家的门生吃不了这个苦。”
赵凌顿了顿,叹了口气:“大秦百姓大都目不识丁,朕刚刚继位,又没什么人才可用,想要让百姓都学习儒学,也只有依靠整个儒家了。”
孔鲋闻言,连忙说道:“陛下,儒家门生愿意为陛下效劳,愿即日前往各地教化百姓。”
赵凌同样情绪激昂地说道,“孔老先生大义。”
“朕以为,孔老先生可以为各县各乡划分门生,都是自愿前往。”赵凌继续细说,“能让十户人都吃饱穿暖或是让百人识字,默写出一本儒家典籍者,可上报与朕,朕将亲写其生平与功绩,命人在当地立功德碑,镌刻其上,供后世瞻仰。”
赵凌这一套有点类似知青下乡,这年头能拜入儒家,读书习字的,基本都是有些家底的人,让他们去帮助各郡县乡里的贫民,他们还自掏腰包,尽心尽力。
当世儒生重名胜过重利。
之前嬴政焚书坑儒对儒家思想进行直接打压,也是希望通过这一措施,消除儒家思想对中央集权的潜在威胁。
赵凌现在把机会摆了出来,直接让儒家传世,还弄出立功德碑这种奖励。
他亲写其生平与功绩,这个意思就是,做出功绩的儒生将入他的眼,说不定今后还会重用。
这消息传出去,儒家门生们恐怕散尽家财也会尽力达成赵凌的任务,
家中富裕者,恐怕会迫不及待散尽家财博取这传颂后世,入皇帝法眼的机会。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