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方面
-清洗与重建:英宗复辟后,对景泰朝官员进行了大规模清洗,于谦等重臣被处死。同时,他将石亨、曹吉祥等“夺门”功臣委以重任,这些新贵势力专权跋扈,打压异己。
-拨乱反正:后期英宗意识到石亨、曹吉祥等人的危害,对他们进行打击。石亨下狱死,曹吉祥因谋反被诛。此外,英宗任用李贤、彭时、王翱等贤臣,政治局面有所好转。
-推行德政:不顾反对释放建庶人朱文圭,并提供饮食住行;听钱皇后之言恢复前朝胡皇后的位号;遗诏罢除宫妃殉葬制度,被《明史》誉为德政。
。。。
经济方面
-财政困难:土木堡之变和景泰时期的动荡,使国家经济面临较大压力,财政状况紧张,政府需要大量资金用于恢复生产、稳定社会和军事防御等。
-农业恢复:政府采取鼓励垦荒、减轻税赋等措施来恢复农业生产。一些地区的荒地得到开垦,粮食产量有所增加,为社会稳定提供了物质基础。
-商业缓增:商业活动逐渐活跃,随着社会秩序的稳定和交通的恢复,地区间的贸易往来增多,一些城市的商业氛围有所改善,商品种类也逐渐丰富。
。。。
军事方面
-边防巩固:北方蒙古瓦剌等势力依旧侵扰边境,明朝在边境加强军事防御,设置多座军事重镇,派遣将领驻守,修缮长城、增建堡垒,提高了边防的防御能力。
-小规模冲突:天顺朝发生了一些小规模军事冲突,如在辽东地区与女真族的摩擦等。总体上明朝能够维持边境的基本稳定,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军事失利或重大胜利。
。。。
文化方面
-建筑营造:进行了不少皇家建筑的营建工程,如天顺二年修南海子行殿及桥梁、天顺三年建南城殿宇、天顺四年新作西苑殿亭轩馆等。
-科举文化:科举制度正常运行,为国家选拔人才。天顺朝的科举考试也有一些轶事,如《罪惟录》记载有考生试卷被风吹走后又重新答题上榜,试卷还飘到朝鲜王宫的奇事。
-瓷器发展:从陶瓷发展来看,天顺朝瓷器处于从景泰朝向成化朝过渡的阶段,工艺有所发展,产品风格接近成化早期。
。。。
社会方面
-秩序恢复:经历动荡后,随着政治局势稳定,社会秩序逐步恢复正常,百姓生活逐渐安定,人口也有所增长。
-流民问题:土地兼并使一些农民失去土地,开始出现少量流民现象,但尚未形成大规模流民潮,政府已开始关注并采取措施应对。
。。。
英宗仁慈方面
天顺元年,英宗复辟后提出释放朱文圭,不顾一些大臣的反对,禀明太后,派太监牛玉前往凤阳将其释放。
还下令在凤阳为朱文圭建造房屋,命军队和地方官供应其柴米油盐等生活用品,配给二十个看门的人和十几个丫鬟仆人,允许其结婚生子、自由出入。
只是朱文圭被释放时已近花甲之年,由于长期与外界隔绝,连牛马都不认识,不久后便去世了,但他终究在有生之年重获了自由和名誉。
。。。
废除殉葬:
-原因:明英宗与钱皇后感情深厚,担心自己死后钱皇后可能会因无子嗣而面临殉葬的危险,这或许是他废除殉葬制度的一个情感因素。
另外,明英宗的叔爷爷周宪王朱有炖临终前表示丧事从简且无需殉葬,但他死后其弟仍让朱有炖的妃子殉葬,这让明英宗恼怒,促使他决心废除殉葬制度。
。。。
最终,于天顺八年正月十六日,明英宗朱祁镇在弥留之际,把皇太子朱见深叫到面前,口授遗诏“殉葬非古礼,仁者所不忍,众妃不要殉葬”,明确表示废除殉葬制度。
废除殉葬制的影响:
使众多无辜的妃嫔和宫女得以幸免于难,避免了她们被强行剥夺生命,是对人性的尊重,体现了社会文明的进步。
为后世君主树立了榜样,此后明朝再无人殉事件,也为清朝康熙时期最终彻底废除殉葬制度提供了借鉴。
这一举措契合当时社会上以人为本等思想的发展趋势,进一步推动了人们对生命价值的重视和对传统封建礼教的反思。
喜欢明朝写作素材大全请大家收藏:(www。cwzww。com)明朝写作素材大全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