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珪对于自己“只专心服侍皇帝,不关心朝政”的人设,还是维护得非常用心的。
刘宏想了想,点点头:“难怪呢,想来是朝会时,要找几个有功之人,鼓舞朝野士气,所以,这李素的《孝义录》,才传播得那么快吧。”
刘宏虽然荒淫,但智商是不低的,很快就想到,这东西火得那么迅速、那么反常,背后肯定是有朝中推手。
只不过,这种推手,目前看来对大汉是有利的,因为大汉正需要这样的典型来恢弘志士之气。
所以刘宏也没打算追查究竟是谁在帮刘备宣传。
既然是对朝廷有利的好事,查那么清楚干嘛?做人要及时行乐难得糊涂嘛。
他又问了段珪一些信息,听说刘备也是汉室宗亲,所以才拒绝跟张纯同流合污、如此坚贞。
于是,刘宏就让宦官宣召大宗正刘虞觐见,想问问刘虞有没有什么安排。
第040章过渡性的官也要好好干
皇帝从段珪那儿得知了刘备事迹始末后,当天就召见了大宗正刘虞,问了一些关于刘备的身世、谱系。
虽然皇帝的脾气比较三分钟热度,没有说更多,也没明言刘备可用。
但仅仅是这种程度的查问,也足以让刘虞意识到,刘备这个“汉室宗亲”中新晋的后起之秀,恐怕是要走运了。
毕竟,能让皇帝听说你的事迹,对于县级的小官而言,本身就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荣耀。
从宫里回来后,刘虞思之再三,又亲自再看了一遍《孝义录》的最后一卷,然后就提笔给自己的老下属、涿郡太守韩卓,写了一封信。
韩卓是一个在幽州混了十几年的老官僚了。当初刘虞担任幽州刺史时,韩卓还只是涿郡下面某个县的县令。
中平元年,黄巾贼起之后,涿郡原先的官吏因为战乱损失了一波,韩卓年限资历也积攒够了,算是在战火中得到提拔,成为涿郡太守,如今已经在那个位置上干了三年。
虽然刘虞离开幽州已超过十年,但凭着早年在当地积攒下的威望,刘虞只要愿意给幽州各郡太守写信提要求,太守们基本上是莫敢不从。
起码得到幽州刺史陶谦这个级别,才敢不给刘虞面子。
刘虞信里也不废话,就跟韩卓直说:弃官回涿县统领义勇击贼的刘备,其事迹、孝义已经传遍京师,而且是直达天听,连皇帝都垂询了,还到宗正府问过刘备家世谱籍。
话说到这一步,已经足够了,韩卓只要不傻,都知道该怎么干。
反正今年涿郡的孝廉名额还一个都没用呢,加上涿郡人口虽然不算很多,但因为是属于幽州的郡,所以能享受到“举孝廉所需的人均户口数减半”的优惠。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