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灵、张勋、孙策,率领三万兵马护送着传国玉玺,在快要进入九江境内的时候,被徐州的兵马拦住了。
陶谦整整出动了五万兵马,而且,还有最强的三万丹阳兵。
若是平时,纪灵肯定会率军冲阵。
但是现在,他的任务是安全的将传国玉玺护送到寿春,因此,不敢轻易下命令。
如若在混战之中将传国玉玺丢失,那他的罪责可就大了。
陶谦似乎也不想发生大的冲突,只是要求纪灵交出传国玉玺。
传国玉玺是天子的信物,任何人都不能私藏,否则便是叛逆。
纪灵只好列成一个防守大阵,并派人向袁术禀报,请求援军。
可是袁术的兵马此时被刘繇和刘备牵制着,根本就派不出来多余的,他马上下令,让孙坚派兵。
这时长安的朝廷也下了一道诏令,命令纪灵和陶谦共同将传国玉玺送往长安,而不是寿春。
孙坚便顺理成章的不接受袁术的命令。
纪灵和陶谦双方开始对峙。
刘备、刘繇甚至荆州刘表又发出公告,谴责袁术,如若再一意孤行,那袁家世代忠臣的名声,袁家四世三公的殊荣,就将全部毁于一旦。
冀州的袁绍也对袁术发出了忠告。
可此时的袁术,怎么可能听他们的,传国玉玺马上要成为他的了。
曾有谶语言,代汉者,当涂高也!
汉武帝曾感叹过:汉有六七之厄,法应再受命,宗室子孙,谁当应此者?六七四十二代汉者,当涂高也!
这句在两汉流传很广的谶语,谁也无法说清楚其中隐藏的奥秘是什么!
而此时的袁术突然发现,他的字是公路,涂通途,路也,岂不正应其谶?
传国玉玺理应就是他的,谁也别想染指。
徐州四战之地,此时绝对是一块肥肉,陶谦率领大军离开,他的近邻曹操怎么能没有想法。
然而,荀彧和陈群都不支持曹操此时出兵。
一则他们的背后还有两大强敌,一个是公孙续,一个是袁绍。
公孙续野心甚大,想要统一北方。
而袁绍虽然和他们是盟友,可荀彧指出,此人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义,若是公孙续许之以利,必然会出兵。
兖州的兵马虽然不少,实行屯田之后,今年的粮食收成肯定不错,现在也不用担忧。
可要对抗袁绍和公孙续两人,就非常困难了。
还有最关键的一点,陶谦占据着大义,自已此时出兵徐州,岂不是说成为袁术的爪牙。
天下士人会如何看待曹操?将来还有哪些人才会来依附,或投奔曹操?
最后程昱、满宠等人也劝说,曹操才息了出兵徐州的念头。
不过曹操下了一道命令,让泰山太守应劭将父亲曹嵩和弟弟曹德接到兖州东郡。
而当公孙续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没有任何犹豫,将镇北将军府的事宜全部交给辛毗和荀攸,带着郭嘉立刻来到了虎威营。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