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目很快带来喜讯,所需药材库存充足。
可蓝斌的心反而沉重起来,前世虽然知晓这药方的功效,但作为一个普通人,又如何能得知这受到知识产权保护的药方的详细配比呢。
他只得向沐风坦言:"沐先生,药材虽已备齐,但具体配比还需仰仗先生钻研。"
沐风神色郑重地应下,立即投入到典籍研究中。每日从晨钟响起便进了藏书阁,直到更漏将尽才肯罢休。
他专注地翻阅着《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诸多典籍,仔细推敲汉代麻杏石甘汤、千金要方中的解表剂等经典方书。
"宣肺解表之品当以麻黄为君。"沐风一边研读一边记录,"麻黄配杏仁,善于宣发肺气;加入石膏,既清肺热,又能制约麻黄之温燥。但这用量。。。。。。恐怕还需细细斟酌。"
每每遇到关键之处,沐风必先详细记下,再等师兄戴思恭闲暇时共同商讨。
二人伏案研究,时而为一味药材的用量反复推敲,时而就某个配比争论得面红耳赤。为了解决一个难点,常常不知不觉便到了天明。
"师兄。"一日深夜,沐风揉着酸涩的双眼,指着《金匮要略》中的记载问道,"这麻黄若减至三钱,恐怕宣肺之力不足;若增至五钱,却又担心太过峻猛。"
"此药用量最是讲究。"戴思恭捋须沉思道,"虽善宣肺,但性偏温燥。用多则发汗太过,伤阴耗气;用少则力道不足,难解郁热。《伤寒论》有言:发汗不可太过,大汗出亡阳,虚极必脱。依我看,四钱最为稳妥。"
"那连翘、金银花二味该如何配比?"沐风又翻开《本草》,"此二药甘寒质轻,善能清热解毒。"
"一阴一阳,当以阳药为君,阴药为臣。"戴思恭道,"古人云翘金同用,一升一降,最善清解上焦郁热。连翘可用六钱为君,金银花四钱为臣,如此相得益彰。"
两人又为板蓝根、绵马贯众等药的用量争论不休。沐风主张用量要足,以增强清热之力;戴思恭则认为应当适中,以免寒凉伤正。就这样推敲到东方发白,仍未停歇。
经过五日废寝忘食的研究,沐风终于拟出三个方案。
他双目布满血丝,却掩不住兴奋之情:"有法子了!这三方各有侧重,其中第一个方子偏宣肺化痰,以麻黄、杏仁为君,佐以石膏、甘草。"
"第二个方子主清热解毒,以连翘、金银花为主,佐以板蓝根、绵马贯众。"
"第三个方子则兼顾补气养阴,加重红景天、当归用量。待我们逐一试制,必有一方对症!"
试制的过程远比预想的更为艰难。连续几日,沐风都凭借多年积累的经验观察药液变化,从最初的清亮转为深褐,从泡沫粗大到渐趋细密。
每每觉得火候已到,取出来一试,却总是差强人意。几次下来,珍贵的药材都报废了不少。
此时已是洪武十五年的正月初二,宫中正是张灯结彩、准备迎春的时节。
但皇后病重,朱元璋实在无心筹备年节庆典,只草草举办了一场大朝会,算是完成了皇家必要的礼节。
平日里喜气洋洋、热闹非凡的紫禁城,此刻也显得格外寂静。除了必要的值守宫人,大部分太监宫女都被遣回值房,以免打扰到皇后养病。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