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浪小说

子浪小说>重生明朝蓝玉的 > 第58章 万里石塘(第1页)

第58章 万里石塘(第1页)

"此物在天边。"蓝斌叹道,"要寻得此物,必须有一支能够远航的无敌船队。此物所在之处,距极西之地尚远,或许在极西之地也能寻到。"

听到这番话,朱元璋和朱标眼中充满了失望。极西之地已是天涯海角,而这神奇的作物竟在更远之处,恐怕此生难见。

蓝斌见状,连忙说道:"陛下切莫忧虑,小臣还有一个法子,此法能够提高作物的产量,贫瘠土地可提高两到三成,肥沃土地爷可提高一到两成。虽不能如那神物般亩产两千斤,但胜在见效快,三五年内便可见效。"

"哦?"朱元璋眼中重新燃起希望,"快说,是何良策?"

"陛下可知万里石塘?"蓝斌恭敬地问道。

朱元璋答道,"自然知道,那是南海众多岛屿。只是不知这万里石塘与增产有何干系?"

"陛下,"蓝斌正色道,"万里石塘上的一些岛屿上有一种宝贝,乃是鸟粪。这鸟粪中含有作物生长所需的养分。就如人一般,无营养则难以长高长壮,作物亦是如此。若能用这鸟粪肥沃田地,作物的产量必能大增。"

在历史上,鸟粪确实是一种珍贵的农业资源。以南美洲的秘鲁为例,其沿海的钦查群岛上就曾堆积着大量的鸟粪。这些鸟粪经过长年累月的风化,形成了富含氮、磷等植物生长所需元素的磷酸盐矿,是极佳的天然有机肥料。

在太平洋上,瑙鲁的鸟粪岛更是以其丰富的鸟粪资源闻名于世,鸟粪堆积的厚度甚至达到十几米。这些鸟粪不仅可以用作肥料提高农作物产量,还被用于制作药物。正是这些丰富的鸟粪资源,让瑙鲁一度成为南太平洋最富裕的国家之一。

19世纪时,鸟粪的价值受到广泛认可。1856年,美国甚至专门通过了《鸟粪岛法》,允许美国公民开采无主的鸟粪岛。在该法案实施的50年间,美国占领了近百座太平洋中的无人鸟粪岛,年输出鸟粪高达17万吨,为美国农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此言可当真?"朱元璋神色郑重地问道。

蓝斌躬身道:"小臣决不敢欺瞒陛下。"

"父皇,"朱标适时开口,"相比那远在天边的神物,这鸟粪可说是近在眼前。只要我们提前准备,打造船只,训练水师,慢慢寻找,必能在万里石塘上找到这些鸟粪岛。"

蓝斌补充道:"陛下,太子殿下说得对,只要慢慢找,必能找到这鸟粪岛。若是找到这鸟粪岛了,想必也能对我说的马铃薯之事佐证一二。"

朱元璋听罢,眉间微蹙,面上浮现出一抹踌躇之意。那鸟粪于农事有益、能促粮食增产之效,委实令人心动,可若要因此而开放海禁,却无疑与他长久以来坚守的国策背道而驰。洪武三年,他便颁旨罢黜了太仓黄渡市舶司,至洪武七年,更是毅然撤销福建泉州、浙江明州以及广东广州三地的市舶司,决然斩断了官方对外贸易的通途。洪武四年冬,那道"禁海令"颁布于世,不仅严禁沿海之民私自出海,更是规定所有海船必须改为平头船,其目的便是要将百姓紧紧束缚于内陆,使其安于农耕。

这些海禁政策的推行,一则是为了谨防倭寇与沿海军阀残党相互勾连,进而危及大明海防;二则是为了稳固这新生的政权,杜绝沿海势力趁机壮大,以致脱离中央掌控。再者,他出身寒微,早年历经困苦,对商业之弊端有着刻骨铭心的体会,因而深信重农抑商之道。在他看来,过度的海外贸易往来,易使人心流于浮躁,有违农桑之本。此刻,要因鸟粪这一因素便更改海禁国策,朱元璋的心中自然满是犹疑。他的手掌缓缓抚过龙案,目光凝视着远方,深深地陷入了沉思之中。

蓝斌观朱元璋神色,心中了然。这位以农民出身而登极九五的天子,身上既有着传统农耕文明根深蒂固的保守思维,又因少年时代的颠沛流离而对民间疾苦感同身受。同时,那段苦难的童年也造就了他对亲情的极度渴望,和对子嗣的格外重视。他始终想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更加完美的江山,这一点或许正是打开局面的关键。

"陛下,"蓝斌恭敬地道,"寻访鸟粪岛并非要大规模打开海禁。只需派遣几支精干的船队,沿着海岸线慢慢搜寻便是。沿海渔民世代在这些水域讨生活,对岛屿分布都了如指掌,若是招募他们为向导,必能事半功倍。一旦寻得鸟粪岛,朝廷便能掌握农田增产的关键。到那时,朝廷可以严格控制鸟粪的运输和分配,让这宝物发挥最大的效用。"

见朱元璋眉头稍展,蓝斌又继续道:"陛下,王朝中后期土地兼并是无法避免的。在陛下这一代若能把鸟粪用在粮食增产上,让百姓能够多吃一口饭,就能给大明朝、给陛下的子孙多一口踹息之机。"

朱元璋听完,眉头渐渐舒展。这一番话确实说到了他的心坎里。若鸟粪增产之事为真,不仅能让百姓吃饱饭,更能巩固朱家江山,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份更加厚实的家业。

"蓝斌,"朱元璋微微颔首,"你小子倒是会揣摩人心。不过你说的事情确实有道理,对于这种能延续大明国祚,能让子孙得福的事情,倒也可以尝试一番。明日早朝,咱得跟文武百官好好议一议。"

听到朱元璋这番话,蓝斌心中了然。这位帝王已然被为子孙后代积累更为雄厚之基业的进言所打动。想到这里,蓝斌心中既欣慰又充满期待。他深知,中华民族的积弱,正是从海禁闭关开始。纵观大明一朝,除了永乐年间郑和七下西洋的辉煌,以及隆庆时期短暂的开海通商,朝廷大部分时间都在执行严苛的海禁政策。

此刻的洪武年间,大明内河水师所向披靡,之后永乐时期郑和的宝船更将达到举世无双的高度,其规模之大、设计之精良,可谓古今中外绝无仅有。大明本可以凭借这支世界上最强大的海上力量,开创一个新的时代。然而随着海禁政策的长期推行,这支威震四海的船队竟渐渐衰落。失去了制海权的中国,不仅在海洋发展的道路上日渐落后,更让西方列强有机可趁。

这不仅是海上力量的衰退,更严重危及到国家发展的命脉根基。海上贸易带来的不仅是财富,更是新的技术、新的思想和新的机遇。当西方通过海上贸易积累资本、发展工业、推动科技革新时,中国却因为海禁政策与世隔绝,失去了工业革命的先机,最终让中国在近代的发展中远远落后于人。

既然重生在这个时代,他就一定要改变这个局面。不仅要保持和发展大明的造船技术优势,更要通过开海来推动商贸发展、促进技术革新。就从明太祖这一代,从寻找鸟粪岛开始,一步步扩大海上活动范围,重新打造一支足以威震四海的无敌船队。朱元璋能够同意小范围开海已是一个重大突破,这第一步总算迈了出去。有了这个突破口,日后必定还有更多机会来推动开海之策,让大明始终走在世界发展的前列。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